- 9 -
1.识记字音
2.一词多义
- 10 -
3.古今异义 (1)大江东去 ..古义:长江。 今义:大河的泛指。 (2)回首向来萧瑟处 ..古义:刚才。 今义:从来,一向。 4.词类活用
(1)大江东去 (名词作状语,向东) .
(2)羽扇纶巾 (名词作动词,拿着羽扇;戴着纶巾) ....(3)樯橹灰飞烟灭 (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4)竹杖芒鞋轻胜马 (名词作动词,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骑马) .....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文/蒋勋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在长江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他很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曾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对他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那么笨,那么拙,歪歪扭扭,却成了中国书法的极品。
- 11 -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他的时候,在江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本是一个翰林大学士,但因为政治,朋友都对他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由此苏轼就改名叫苏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
所以他那时候写出了最好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点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醒复醉”,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上喝酒,醒了又醉,醉了又醒;“归来仿佛三更”,则是说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理家务,但是他睡着了,正打着呼噜。“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都不应。我们看他之前的诗词可知,如果敲门都不应,他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却不是这样,他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杖听江声”。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换个角度欣赏周围的风景。他那时跑到黄州的夜市喝酒,碰到一个满身刺青的壮汉,那壮汉把他打倒在地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了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我觉得这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因为他是才子,全天下的人都认识他,故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中开始有另一种包容,有另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苏东坡是尝过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品出来一个“淡”。只有当所有的味道都品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看似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道是生命中最深的味道。
你会发现他在做官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我们看到,他因为不做官,才感觉到“清风徐来”。
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都会使他的诗更好一点。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归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
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夺利,最后都变成了一场虚空。能够吟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归了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过程。漫漫人生路,你会渐渐发现,不管是富贵或是贫穷,只有回归了自我,才有美可言。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们只有在经历过酸、甜、苦、辣、咸以后,才知道淡的可贵。愿你在回首人生路时,也能品出淡的滋味来。
(有删改)
[赏析点评] 人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遭遇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并为之而伤感不过是徒增烦恼,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去苦苦地计较些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缘,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
- 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