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涂料与胶黏剂复习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30 1:28: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名词解释

1. 胶黏剂:通过黏附作用,能使被粘物结合在一起的物质或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材料间介入

第三材料作为中间层,使材料相互结合起来,起结合作用的第三物质称为胶黏剂 2. 固化:胶黏剂通过化学反应(聚合、交联等)获得并提高胶接强度等性能的过程。

3. 硬化:胶黏剂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如聚合、氧化反应、凝胶化作用、水合作用、

冷却、挥发性组分的蒸发等),获得并提高胶接强度、内聚强度等性能的过程。 4. 内聚破坏:胶黏剂或被粘物中发生的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 5. 黏附破坏:胶黏剂和被粘物界处发生的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

6. 固化反应:水溶性树脂在加热加压或酸性固化剂(强酸弱碱盐氯化铵、硫酸铵等)转变

为不溶不熔的交联树脂。

7. 压敏胶:一种施于被黏物即产生一层持久性黏膜的胶黏剂,简称压敏胶。 8. 502胶:主要成分为α-氰基丙烯酸乙酯。(瞬干胶)

9. 热熔胶黏剂:简称热熔胶,通常是指在室温下呈固态,加热熔融成液态,涂布,润湿被

粘物后,经压合、冷却,在几秒钟内完成粘接的胶黏剂。 10. 熔融指数(MI):是指热塑性高聚物在规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熔体在10min内通过

标准毛细管的质量值。单位g/10min。 11. 软化点:指以一定形式施以一定负荷,并按规定升温速率加热到试样变形达到规定值的

温度,是热熔胶开始流动的温度。

12. 晾置时间:是指热熔胶从涂布到冷却失去润湿能力前的时间,即可操作时间。 13. 固化时间:是指热熔胶涂布后从两个粘接面压合到粘接牢固的时间。 14. 环氧值:每100克树脂中所含环氧基的当量数。 15. 环氧当量:含有1克当量环氧基的环氧树脂的克数。

16. 腻子:用于消除涂漆前较小表面缺陷的厚浆状涂料,主要用来填补木材本身缺陷。 17. 底漆:是指多层涂装时,直接涂到底材上的涂料。

18. 面漆:系涂膜最上层的涂料,赋予涂膜各种物化性能,如光泽,硬度,韧性,手♂感等

等。

19. 漆膜干燥:指涂膜由液态变为固态,黏度逐步增加、性能逐步达到规定要求的过程。 20. 流平性:涂料施工后能否达到平整光滑的特性。

判断题

1. 常用木材胶粘剂的耐老化性能由大到小依次为:热固性酚醛树脂、脲醛树脂、聚醋酸乙烯

乳液、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改为:由大到小依次为:热固性酚醛树脂、聚醋酸乙烯乳液、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脲醛树脂。

2. 环氧树脂本身是线型结构的热塑性分子,其固化是通过加入固化剂来实现的。(√)

3. 脲醛树脂最常用的固化剂为氢氧化钠,其浓度通常为 10% ,用量通常为树脂液总量的 5% 。(×)

改为:脲醛树脂最常用的固化剂为氯化铵,其浓度通常为 20% ,用量通常为树脂

液总量的0.2-1.5% 。

4. EEA 是乙酸乙烯 -N- 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缩写。(×)

改为: VNA 是酸酸乙烯 -N-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缩写。或改为:EEA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树脂的缩写。

5. 在甲醛系列树脂合成过程中,甲醛的官能度为 1 ,苯酚的官能度为 1 ,三聚氰胺的官能度为 3 。(×)

改为:甲醛的官能度为 2,苯酚的官能度为3,三聚氰胺的官能度为6。 6. 正常情况下,胶液固体含量越低,温度越低,粘度越高。(×)

改为:胶液固体含量越低,温度越高,粘度越低。或改为:胶液固体含量越高,温度越低,粘度越高。

7. 合成PVAc最常用的引发剂为硫酸铵。(×) 改为:合成 PVAc最常用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8. 热固性树脂固化过程中分子量不变,而热塑性树脂硬化过程中,分子量增大。(×) 改为:热固性树脂固化过程中分子量增大,而热塑性树脂硬化过程中,分子量不变。 9. 薄胶层变形需要的应力比厚胶层大。(√)

10.氯化铵法是测定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的标准方法。(√)

11.涂料组成:成膜物质、分散介质、颜(填)料和各类涂料助剂(催干剂、流平剂、防霉剂等)。(√)

12.乳胶是否能成膜,取决于乳胶本身的性质特别是它的玻璃化温度与室温的差值】和干燥的条件。(√)

13.胶接过程是润湿、扩散、渗透、结合。(√) 14.聚氨酯、异氰酸酯胶接木材能够产生化学键。(√)

问答题

★★1.聚氨酯胶黏剂的结构对性能的影响。(作业题) 软段(HO-R-OH)的影响:

(1)聚酯型PU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黏附力、抗热氧化性;(1.0分)

(2)聚醚型PU具有较好的柔顺性,优越的低温性能,较好的耐水性;(1.0分)

(3)聚酯和聚醚侧基越小、醚键或酯键之间亚甲基数越多、结晶性软段分子量越高, PU结晶性越高,机械强度和胶接强度越大。 硬段(O=C=N-R-N=C=O)的影响:

(4)对称性的二异氰酸酯(MDI)制备的PU具有较高的模量和撕裂强度;(1.0分) (5)芳香族异氰酸酯制备的PU强度较大,抗热氧化性能好;(1.0分)

(6)二元胺扩链的PU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模量、黏附性和耐热性,且较好的低温性能。(1.0分)

2.天然和无机胶黏剂各有何特点。 天然胶黏剂的特点:(3.0分) (1)无毒无害;(2)价格低廉;(3)初粘性好;(4)胶接强度低;(5)变异性大;(6)能够降解,不产生公害。

无机胶黏剂的特点:(2.0分)

(1) 耐高温,可承受1000℃或更高温度;(2)抗老化性好;(3)收缩率小;(4)脆性大,

弹性模量比有机胶黏剂高一个数量级;(5)抗水、耐酸碱性差。

★★★3.涂料中使用流平剂的原因。(涂料施工中的表面张力问题)

涂料施工时表面平整,但在涂料干燥时,因树脂的表面张力大于溶剂的表面张力,随着溶剂

蒸发,涂膜表面形成较高的表面张力,并伴随着黏度增大和温度下降,造成涂膜内外层产生温差及表面张力差。流动的涂料又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使这种散开、下沉的流动周而复始。(3.0分)

如果涂料对底材润湿性不好,或者涂料表面张力大于底材表面张力,涂料无法铺展润湿,表面所吸附的气体不能被涂膜所取代,涂膜易产生缩孔或气孔。(2.0分)

使用流平剂可以通过影响漆膜界面张力等表面性质,使漆膜获得良好的流平。

4.胶黏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举出至少三个你身边使用胶黏剂的例子,并说明其固化或硬化方式。

例如(1)书籍的装订:热熔胶,固化方式:降低温度 (2)人造板:脲醛树脂胶黏剂,固化方式:化学反应 (3)家具:乳白胶,固化方式:水分蒸发

5. 如何降低脲醛树脂胶接制品中的甲醛释放量。

(1)树脂的合成工艺:(1.0分)①降低F/U的摩尔比;②分次加入尿素; (2)使用甲醛捕捉剂;(1.0分) (3)合理选用固化剂;(1.0分) (4)对人造板后处理;(1.0分)

(5)利用甲醛具有还原性的特点,将甲醛氧化。(1.0分)

★6.胶接理论(作业题)

(1)机械结合理论(被黏物表面存在孔隙结构,有利于胶黏剂的填入,固化后胶黏剂和被黏物表面发生咬合而固定)

(2)吸附理论(胶黏剂和被黏物之间界面上存在化学键力、范德华力和氢键力) (3)扩散理论 (4)静电理论

(5)化学键理论(胶接作用是由于胶粘剂分子与被粘物表面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的结果)

★★7.UF(脲醛树脂)合成过程及影响合成反应的因素 加成反应(中性或弱碱性)

甲醛不足量(尿素过量)生成一羟甲基脲

甲醛过量生成多羟甲基脲(二羟甲基、三羟甲基) 缩聚反应(酸性)(PS:三聚氰胺树脂缩聚反应在中性、酸性弱碱性下皆可进行) 羟甲脲间或羟甲脲与尿素间发生脱水或脱甲醛反应,生成水溶性树脂。 合成反应影响因素:

(1)F/U比增加,游离羟甲基(甲醛F)含量增加,耐水性下降,但固化后胶层的交联密度增加。

多次添加尿素,游离甲醛降低,储藏稳定性增加。F/U比增加,树脂的初粘性增加。 (2)固化时间:随尿素与甲醛摩尔比的减少而缩短。 (3)反应pH

碱-酸-碱工艺:尿素与甲醛首先在弱碱性介质(pH = 7~9)中反应,完成羟甲基化形成初期中间产物,而后使反应液转为弱酸性介质(pH = 4.3~5.0),达到反应终点时,再把反应介质pH值调至中性或弱碱性(pH = 7~8)贮存。

★8. 热塑性酚醛树脂(PF)和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合成条件(作业题)

热塑性酚醛树脂:甲醛:苯酚<1,酸性条件下反应:a)强酸——通用性PF树脂;b)弱酸——高邻位PF树脂。不含羟甲基,不能自固化,需要固化剂(六次甲基四胺)。

热固性酚醛树脂:甲醛:苯酚>1,碱性条件下反应。含有可反应羟甲基,不需固化剂,加热就可以固化或加入适量的有机酸和无机酸提高羟甲基反应活性进一步发生缩聚反应而固化。 ★9.热塑性酚醛树脂和热固性酚醛树脂的性能比较(作业题)

热塑性酚醛树脂固化后→拉伸强度、模量较高,抗弯、抗冲击强度较低,耐热性较高,电性能较差,体系中残余较多极性小分子,交联网络密度较大,较为均匀。 热固性PF相反,且交联网络缺陷较多,残余极性小分子较少。

★★★10.PVAc合成实例、组分及其作用

11.用于制备压敏胶(一种施于被黏物即产生一层持久性黏膜的胶黏剂)单体的类型 用于制备压敏胶的单体分为三类:

(1)主单体: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丙烯酸某酯)。酯基上的分子链越长,共聚物越柔软。做黏附成分,使压敏胶具有足够的润湿性和黏附性,以提高其剥离能力。

(2)共聚单体:乙酸乙烯酯、丙烯腈等。内聚成分,与主单体共聚提高其Tg,不仅提高胶的内聚性能,而且对黏附性,耐水性,透明度及工艺性的提高有特殊作用。

(3)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马来酸酐等。改性成分,不仅起交联作用,而且还能提高内聚强度和黏附性,促进聚合反应速度,提高聚合稳定性。

这些单体的不同组合,所制成的压敏胶Tg高低不同,性能各异。

★★★12.热熔胶(一种无溶剂的热塑性胶,是通过加热熔融,冷却固化来实现胶接)的配方分析

成 分 EVA树脂(乙酸乙烯酯含量28%) 聚异丁烯 氯化石蜡 合成石蜡 精制松香 石油树脂 亚硫酸钙 二氧化硅 份(重量) 100 40 20 10 120 25 20 10

聚合物基体:EVA树脂,聚异丁烯。赋予其必要的胶接强度和内聚强度。

搜索更多关于: 涂料与胶黏剂复习资料 的文档
涂料与胶黏剂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ydso7aw2b1emx12t1j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