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镔鑫特钢材料有限公司标准
轧钢工艺规程 Q/BX 311—2009
0次修订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轧钢生产工艺流程、连铸坯、入炉加热、轧制、精整矫直、定尺冷剪、检验包装、理化检验、标识入库和质量证明书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钢筋、带肋钢筋,热轧钢棒。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印发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本标准将因下列标准的修订而修订,以确保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GB/T 228-2002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32-1999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GB/T 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702-2008 热轧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 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 热轧光圆钢筋 GB 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 GB/T 1591-200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2101-2008型钢验收、包装、标识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YB/T 2011-2004连续铸钢钢坯和矩形坯
YB/T 5126-2003钢筋混凝土用钢筋 弯曲和反向弯曲试验方法 3. 生产工艺流程
轧钢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连铸坯 切 头 理化检验 检验包装 定尺冷剪
图1 轧钢生产工艺流程图
-1-
中 轧 精 轧 入炉加热 初 轧 精整矫直 倍尺飞剪 标识入库 江苏省镔鑫特钢材料有限公司 轧钢工艺流程 Q/BX 311—2009 0次修订
4. 连铸坯 4.1化学成分
热轧光圆钢筋执行GB 1499.1,热轧带肋钢筋执行GB 1499.2。热轧钢棒化学成分执行GB/T 699、GB/T 1591。 4.2技术要求
采用150×150×12000mm连铸方坯,连铸坯最长不得大于12.2m,最短不得小于11m,技术要求执行YB/T 2011,不合格的钢坯应该剔除。
a)连铸坯尺寸允许偏差见表1。
表1 单位为毫米 公称边长 >140~180
b)连铸坯不得有明显扭转。
c)连铸坯表面不得有目视可见的重接、 翻皮、结疤、夹杂,不得有深度大于 2 mm的裂纹,不得有深度或高度大于3 mm 的划痕、压痕、擦伤、气孔、皱纹、溅、凸块、凹坑。
d)连铸坯横截面不得有影响使用的缩孔、皮下气泡、裂纹。 5. 入炉加热 5.1钢坯吊运
5.1.1设备及主要技术参数
a)设备:双梁行车 b)主要参数:最大起重15t 5.1.2吊运操作
每批起吊钢坯数量不得超过8支。 5.2装炉
5.2.1设备及主要技术参数
a)设备:液压式推钢机
b)主要参数:推力500t 行程2000mm 推速70mm/s 5.2.2操作要点
超长、短的钢坯,明显扭转的钢坯,表面有目视可见的重接、翻皮、结疤、夹杂的钢坯,表面有深度或高度大于3 mm 的划痕、压痕、擦伤、气孔、皱纹、溅、凸块、凹坑的钢坯,横截面有缩孔、皮下气泡、裂纹的钢坯,不得入炉。
合格的钢坯应按炉号顺序排钢,不得混炉号排钢。排钢时不合格的钢坯下线后应存放在不合格坯存放区域,逐支标识原有的炉号。
换炉号时,在前一炉号最后一支钢坯上放上三块废耐火砖,表示前一炉号钢坯已经全部装完,下一炉号开始。
依据“炉号传递卡”将排钢入炉情况记录“排钢记录表”,包括装炉开始、结束时间、炉号、来
边长允许偏差 ±5.0 对角线长度之差 7 切 斜 ≤12.0 鼓 肚 ≤4.0 -2-
江苏省镔鑫特钢材料有限公司 轧钢工艺流程 Q/BX 311—2009 0次修订
坯支数、实际装炉支数,剔除的不合格支数、不合格项目,填写“按炉送钢管理卡”送交出炉工。 5.2.3装炉技术要求
钢坯应排放整齐,对准中心,钢坯的两端与炉墙之间应在250~300mm空隙,防止歪斜、碰挂炉墙,掉道及拱炉事故的发生。 5.3加热
5.3.1设备及主要技术参数
a)设备:燃气蓄热式加热炉
b)主要参数:长度30m 炉膛宽度9500mm 生产能力230t/h 5.3.2操作要点
按加热制度要求控制钢坯的加热温度,炉温要稳定,要保证钢坯沿长度方向和断面上温差小。在轧制待机时,迅速调整炉温,保证炉内钢坯不过热、过烧。
每半小时记录一次炉温、钢坯温度,填写“加热记录表”。 5.3.3技术要求
钢坯加热制度见表1。
对高碳,易脱碳,易过热烧及对炉气有敏感性的钢号,皆取下限温度加热,反之则可取中上限。要求钢坯加热均匀,一般情况,钢坯头、中尾温度差不大于80℃,同批钢坯的温差不大于100℃。 表1 钢 种 热轧带肋钢筋 热轧光圆钢筋 优质碳素钢 低合金钢
考虑到高温段仪表所指示的温度是炉内气氛的温度,与钢坯的实际温度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应借助于钢坯在高温下的火色来判断钢坯的温度,见表2。 表2 钢坯火色 亮樱桃色 亮红色 橘黄色 5.4出炉
5.41设备及主要技术参数 a)设备:
b)主要参数: 5.4.2操作要点
接到轧机出钢信号时,符合开轧温度时才准予出钢。
-3-
钢 号 HRB335—HRB400 HPB235—HPB400 15—25# Q235-Q255 均热段热温度℃ 高温段温度 ℃ 预热段温度 ℃ 炉尾温度 ℃ 1100~1150 1150—1250 900-1000 不限 温度℃ 800—830 830—880 800—1050 钢坯火色 暗黄色 亮黄色 白色 温度℃ 1050—1150 1150—1250 1250以上 江苏省镔鑫特钢材料有限公司 轧钢工艺流程 Q/BX 311—2009 0次修订
一般情况,钢坯头、中尾温度差不大于80℃,同批钢坯的温差不大于100℃。
特殊情况下,温度超出此标准,在不影响设备和成品公差的前提下应放慢出钢速度,逐步升温进行生产,否则停止出炉,升温再开轧。
低温钢或其他原因未进入初轧机组的钢坯,应逐支标识炉号。
记录“按炉送钢管理卡”实际出钢支数,进入轧机支数和冷钢支数,随该炉号最后一支钢坯将送交倍尺飞剪工序。 5.4.3技术要求
出钢温度1100—1150℃。
考虑到高温段仪表所指示的温度是炉内气氛的温度,与钢坯的实际温度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应借助于钢坯在高温下的火色来判断钢坯的温度,见表2。
应保持均匀出钢,一次一根送往轧机,正常情况保持一部轧机不超过2根钢坯为宜。 6. 轧制
6.1设备及主要技术参数
轧机型式及轧辊技术参数见表3。
表3 单位:mm 机 列 ¢550×6 ¢400×6 ¢350×6
6.2操作要点
钢坯开轧温度1050~1150℃,,终轧温度不低于850℃。
换辊换槽后,必须进行轧机调整,一般以辊缝,孔型对正,进出口校对,螺栓加固为主,保证轧件开车时,尽快符合尺寸。
在正常轧钢前,对成品精轧系统的轧件,可以取原留下的小料进行气割加热烧红试轧检测无误后再正常轧件,这样可以提高成材率。
生产中严禁喂低温钢、黑头钢、毛头钢,以避免轧制过程中生产断辊,冲掉出口导卫而影响生产。 生产中,要经常查看轧件的断面形状,进出口与轧辊的间隙,斜铁的松紧,一但发现,及时调整。 6.3技术要求
正常轧制过程中应每15分钟用目测的方法检验K1成品外形、表面质量,用游标卡尺检测尺寸;每30分钟用目测的方法检验¢400、¢350机列最后道次以及K1的红坯温度、外形、表面质量,用游标卡尺检测红寸。检验结果记录“轧钢孔型调整记录”。
各轧制道次红坯尺寸见表4-12。
-4-
型 式 二辊式 二辊式 二辊式 辊身直径 ¢610~520 ¢470~440 ¢380~330 辊身长 800 800 1000~ 1200 轧辊全长 轧辊材质 低NiCrMo 球墨无限冷硬 中NiCrMo球墨无限冷硬 高NiCrMo球墨无限冷硬 调整量 轴向 20 15 12 径向 70 70 6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