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综述 (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7:46: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收益和中间时期的白噪声信息引了不确定性。与基础变量不无相关的中间信息作为一种协调机制就可以在好的均衡和坏的均衡之进行选择。chari和jahannathan(1988)引入了信息的溢出效应。一部分存款者消息灵通,一旦观察到基础变量恶化时就提取存款。消息不灵通存款者通过所能观察到的存款提取数目来推断资产收益。因为总的流动性风险信号是一种白噪声,所以存款者面临信号提取的问题。在他们的模型中,唯一均衡是以正的概率出现银行挤兑的均衡。

morris和shin(2000)认为多重均衡模型中不确定性的根源在于多重均衡模型的两个简化假设:第一,有关经济基础变量的信息是公共知识。第二,均衡中代理人确切地知道其他代理人的行为。假设需求存款合同给定,morris和shin(2000)的模型表明,如果允许代理人对经济基础变量有那么一丁点的异质型不确定性,那么经济中出现的唯一均衡是以正的概率出现的银行挤兑均衡。经济基础变量越弱,银行挤兑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将信仰的转变与经济基础变量的转变联系起来是完全可能的。goldstein和pauzner(2000)则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们在模型中引入了不确定的白噪声信息,结果表明,允许挤兑发生的存款合同不再具有最优风险分担功能。他们对有银行挤兑发生均衡中的最优存款合同进行了考察,并对相应的条件进行了刻画。

morris和shin(1998,2000)、goldstein和pauzner(2000)的模型表明信息透明度的增加有助于改善金融系统的结构。他们的模型为研究信息的结构提供了框架,将有关经济基础变量的公共知识用带有噪音的能观察到的信号来替代,就可以使存款者之间的行动达到协调一致,从而实现经济中唯一的均衡。有两种方式可以增加信息的透明度:一是用私人信息的不对称来代替公共知识。结果是协调失败会出现,并且金融危机爆发时所对应的经济基础变量将在更大的区域内变化。二是提高私人信息的准确性,但又不完全消除私人信息的白噪声成份乙这种方式使得具有自促成性质的银行挤兑发生时所对应的经济基础变量的变化范围缩小。除通过增加信息透明度的方法可以减小具有自促成性质的银行挤兑发生的可能

性外,还可以通过对提前提取存款进行惩罚的方法来减小银行挤兑发生的可能性。 在chari和jagannathan(1988)的模型中,一部分存款者能获得长期风险资产收益的信息,而另外一部分存款者则根据早期所能观察到的存款提取数目来协调行动。信息的溢出效应和收益的外部性会导致银行挤兑的发生。与diamond和dybvig(1983)模型一样,在他们的模型中,存款者接受冲击,没有耐心的存款者将提前提取存款。但没有耐心的存款者的比例是不确定的,经济中存在总量流动性风险。

(2)作为承诺机制的银行脆弱性模型。diamond和rajan(2000,200la,2001b)的模型是建立在不承诺(non-commitment)和流动性创造的基础之上的。不承诺和流动性创

5

造在需求存款合同所导致的协调失败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模型表明,在某种经济状态下,需求存款合同既会对银行系统造成银行挤兑问题,又能克服有限承诺问题。当资产的持有者不能获得资产的全部价值时,资产就处于非流动状态,从而借方不可能向贷方归还资产的全部价值。在diamond和rajan的框架中,资产是处于非流动状态的,这是由那些不能与资产捆绑在一起的特殊技能方面的有限承诺所引起的。企业家对其所擅长项目的经营具有特殊才能,但企业家对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只进行有限承诺,项目资金的贷方只能获得项目所能产生潜在收益的一部分。因此,从项目所能产生的潜在收益来看,项目处于非流动状态。由于信息不对称,项目一开始时就进行借款的贷方事实上成了“关系贷方”。如果只有关系贷方知道项目资产的下一个最佳用途,那么关系贷方在对企业家进行放贷时就拥有某种特殊的技能,关系贷方根本不可能对资金提供者承诺支付能从企业家那里获得的最大收益。因此,资金提供者所提供的资金也处于非流动性状态。

在diamond和rajan(2000)模型中,关系贷方能应用承诺机制来对其贷款承诺进行最大偿还。银行在一系列约束条件下利用需求存款合同来为自己融资。关系贷方(银行)可以使用特有的收集信息技能来对存款者进行有效承诺,因为对存款偿还的任何谈判都会导致银行挤兑的发生。从本质上来看,这种承诺创造了流动性。因此,银行创造流动性的能力与银行潜在的脆弱性是不可分的。在无不确定性的经济中,银行只通过需求存款合同来为企业家融资就能实现信贷规模的最大化。 2.流动性声场无效率模型

短期流动性紧缺的银行可以变卖其长期资产或向其他流动性充足的银行进行拆借,如果流动性市场是有效率的,那么面临短期流动性危机但又具有清偿能力的银行可以在流动性市场获得足够的流动性。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市场权利,流动性市场也会出现无效率的情形。在协调失败模型中,银行通过变卖长期资产来获得流动性的成本是外生给定的,流动性市场的引入却可以将获得流动性的成本内生化。当面临流动性问题时,银行可以通过终止长期项目并售卖长期资产或向其他银行进行拆借等方法来获得足够的流动性。如果流动性市场缺乏效率,那么在外部冲击下,单个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就会引起整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 (1)内生资产价值模型。在donaldson(1992)的模型中,现金需求超过储备的银行可以对其非流动性资产发行证券。通过持有银行非流动性资产储备来提供流动性的代理人被称为储备代理人。银行所发行证券的价格由储备代理人之间的竞争来决定。当流动性需求很小或储备代理人都没有市场权利的时候,证券交易的“公平”价格由经济基础变量来决定。如果流动性需求很大或储

备代理人的分布使得部分代理人拥有市场权利,那么证券交易的平均价格将低于证券的“公平”价值。在donaldson的模型中,流动性市场是外生的,但当流动性需求很高时,获得流动性储备的代价是高昂的。

6

allen和gale(1998)除了将银行非流动性资产的价值内生化,还将银行在银行资产市场上所能获得的流动性数量内生化。他们的模型表明,银行资产市场提供的流动性肯定不足以满足流动性需求,因为流动性资产的储备是有成本的。在他们的模型中,长期资产的收益是一随机变量,银行挤兑不再是存款者最优风险分担的合意选择。如果假设长期资产不具有任何流动性,那么具有自促成性质的银行挤兑就不会发生,银行挤兑纯粹是由协调失败引起的。如果引入银行资产市场,放松银行长期资产不具有任何流动性的假定,那么银行挤兑的均衡机制就会遭到破坏。如果在资产市场改善对银行长期资产进行证券化后所提供的流动性,那么资产市场会破坏银行挤兑和存款者之间最优风险分担的均衡机制。另外,因为投资者能以低于长期价值的价格来购买长期资产,所以银行资产市场流动性的改善还会形成存款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再分配。

allen和gale(2000b)注意到,投资者提供流动性是需要激励的事实会导致流动性市场流动性提供的不足,因为持有流动性资产的收益要低于持有非流动性资产的收益。如果投资者能以便宜的价格购买到非流动性资产,那么他们就能实现资本收益的激励。因此,流动性市场只愿意为那些资产能赢利的、面临流动性危机的银行提供流动性,这意味着面临流动性危机的银行只能以低于“公平”价值的价格出售其长期资产。如果银行面临流动性危机而被迫出售长期资产时,银行的长期资产的价值就会降低,这反过来加剧了银行流动性问题的严重性。

(2)银行间同业流动性市场的无效率模型。在由多家银行所组成的经济中,当一家银行面临流动性危机时,它可以向其他银行进行拆借来获得流动性。但是,如果银行间同业市场所提供的流动性是无效率的,那么一家银行面临的流动性危机无法通过其他银行来得以解决,而且流动性问题很容易在银行之间进行传染。

bhanacharya和gale(1987)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之间的“搭便车”问题会使得银行间同业市场所提供的流动性不足。bhattacharya和fulghieri(1994)的模型表明,在满足激励约束条件的次优均衡中,银行间同业拆借的收益要比长期资产的收益高,持有流动性资产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成为银行同业市场中具有流动性的银行是能够获得利润的。在他们的次优均衡中,银行的流动性资产要么过多,要么过少。alger(1990)假定银行的流动性水平能够被观察到,银行同业市场上存在信贷风险。当信贷风险或银行间借款不能偿还的概率过高时,具有清偿能力和具有流动性的银行不会选择进行借贷,从而银行间同业市场崩溃。

(四)危机传染模型

危机传染模型强调金融危机的传染性,这类模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银行同业市场中流动性危机的传染

7

信息的外部性或银行之间信贷关系使得银行破产得以在银行之间进行传染。银行之间的信贷关系是由银行同业风险分担或银行共同参与的支付清算系统所导致的,即使银行“经济基础变量”之间是相互独立的,银行之间的信贷关系也会使得银行经营业绩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当存款者观察到银行经营业绩之间的强相关性时,信息传染就会发生。一家银行的流动性问题可以通过银行资产市场传染给其他银行。当银行挤兑发生时,银行必须以 低于“公平”价值的价格来售卖其长期资产或者以更高的利率进行拆借,这就使流动性问题转化为清偿问题。银行资产价格的下降又会反过来影响其他银行资产的价值。

(1)信息传染。在chen(1999)的模型中,由于需求存款合同所导致的收益外部性和信息的溢出效应,即使帕累托最优均衡或基于协调失败的银行挤兑均衡不会发生,流动性危机也会在银行之间进行传染。经济中多家银行的风险投资收益具有正的相关性,每一家银行中有耐心的存款者能获得银行风险投资项目结果的完全信息,一组银行的存款者首先观察到这种信息,这就会导致一些银行倒闭。其他银行的存款者会对由银行倒闭数目所提供的噪音信号作出反应,并在获得他们进行储蓄的银行的风险投资项目结果的信息之前就对这些银行进行挤兑。单个银行的挤兑会在银行系统中进行传染,导致其他银行的金融恐慌。 (2)信贷关系传染。银行同业市场有助于在银行系统内重新分配流动性,但银行同业市场会面临风险传染的成本。银行系统的负债网络会使得流动性问题或银行倒闭在银行系统得以传染。在freixas、parisi和rochet(2000)的模型中,异质型银行在空间上是分离的,不确定性并不来自于消费时间模式的不确定性,而是来自于消费位置的不确定性。旅行存款者可以在一个地方存款,而在另一个地方进行消费。旅行存款者要么在进行存款的银行取款、携带现金到目的地消费,要么将银行存款转移到目的地的银行。当银行之间有信贷业务时,存款者的第二种选择是可行的。如果目的地银行倒闭,那么旅行存款者就会在其所开户的银行提前取款,当流动性需求超过这家银行的资产时,这家银行也将倒闭,从而银行挤兑从旅行目的地传染到了旅行的出发地,,就银行系统的传染风险而言,“分散借贷”结构比“信贷链借贷”结构有更强的稳定性。

allen和gale(2000a)在银行空间分离的diamond和dybvig经济中构造了一个传染模型,模型中区域的流动性冲击是异质的但流动性总需求是固定的。不同区域银行之间的信贷有助于银行系统抵御区域流动性冲击。银行之间相互持有存款的银行同业市场是银行之间分担风险的一种方式。在dasgnpta(2000)的模型中,银行之间相互持有存款来抵御流动性冲击,在流动性冲击出现之后,高提取区域的银行(债务人银行)从低提取区域的银行(债权人银行)获得借款并承诺在将来偿还本金和利息。这意味着债权人银行将来的收益是债务人银行经营绩效的函数,债权人银行在债务人银行存款的价值取决于债务人银行是否破产。这种溢出效应使得银行之间的传染成为可能。 2.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染

8

搜索更多关于: 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综述 (3) 的文档
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综述 (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ywtf486wq9s4tl8l1gg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