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建筑物高大,密度低 C. 交通通达度高,地租低 【答案】11. B 12. B 【解析】
B.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D. 位于市区外缘,污染严重
本题组主要考查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城市功能分区的特征及分布。 【11题详解】
由该微信热力图可知a曲线白天人口密度小,晚上人口密度较大,符合住宅区居民白天上班外出晚上回家休息的生活作息规律。图中a功能区位于右图中的②-④区间的住宅区。 【12题详解】
由该微信热力图可知b曲线表明6:00-18:00的白天时间人口密度特别大,而到了晚上人口密度小,符合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异大的特点,B选项正确;商业区建筑物高大,密度大,A排除;商业区一般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地价高,C错误;工业区一般位于市区外缘,环境污染严重,D错误。
读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下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城市化II阶段,主要出现 A.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 逆城市化现象
C. 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 城市人口比例缓慢上升
14. 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Ⅲ阶段的是 A. 埃及
【答案】13. A 14. C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 【13题详解】
B. 中国
C. 美国
D. 印度
图示反映城市化第Ⅱ阶段,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即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一 般是工业化阶段的特征。故选A项。 【14题详解】
城市化第Ⅲ阶段反映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故 选C项。
铛铛车是车头挂有铜铃铛的老式有轨电车。近年来,一些城市消失多年的铛铛车得以重现。下图为电动铛铛车景观图,该款车尽可能地还原了老式铛铛车的原貌,堪称是现代与复古的结合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一些城市推出复古铛铛车的主要目的是( ) A. 方便居民出行 C. 传承城市文化
16. 下列城市发展复古铛铛车可能性最小的是( ) A. 香港
【答案】15. C 16.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材料阅读及分析能力。是对文综地理四大综合能力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的重点考查。 【15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可知部分城市尽可能地还原了老式铛铛车的原貌,使其成为现代与复古的结合体。因此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承和保护城市传统文化,故选C。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这些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挂了铜铃铛的老式有轨电车,城市发展历史较为悠久。而选项中深圳是新中国成立后从改革开放开始才飞速发展的城市,因此该城
B. 深圳
C. 济南
D. 北京
B. 改善城市环境 D. 改善拥堵状况
市出现复古铛铛车的可能性最小,故选B。
下图为“澳大利亚小麦-牧羊混合农业分布图(阴影部分)”,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下列对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带表述正确的是 ①地处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气候高温多雨 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③墨累-达令河河流水源充足,无需打井和调水 ④交通方便,小农经营,靠近国内市场 ⑤经营方式为集约化大农场,机械化水平高
⑥为了便于农事安排,小麦区和草场牧羊区界限明显且固定 ⑦属商品农业,面向国际市场 A. ①②⑤
B. ②③⑤⑦
C. ②⑥⑦
D. ②⑤⑦
18. 和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同属混合农业的是 A. 东北平原玉米田地套种大豆 C.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养少量家禽
【答案】17. D 18. C 【解析】 试题考查混合农业 【17题详解】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受大分水岭阻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需打井和调水;交通方便,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面向国际市场;为了适应市场灵活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牧羊,C正确。 【18题详解】
混合农业既栽培植物又饲养动物,且两者占比相当,C正确;东北平原玉米田地套种大豆是种
B. 北京、上海市郊乳畜业
D. 长江中下游季风水田农业区农户饲
植业;北京、上海市郊乳畜业是畜牧业;长江中下游季风水田农业区农户饲养少量家禽是种植业。
下图中M表示我国南方某市城郊农产品产值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 该市城郊农产品产值最高的是( ) A. 花卉
B. 蔬菜
C. 稻米
D. 小麦
20. 该市城郊近年来花卉、蔬菜等农业属于( ) ①粗放农业 ②集约农业 ③商品农业 ④自给农业 A. ①③
【答案】19. B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农产品产值构成中,粮食所占比重为20%,蔬菜为45%,花卉为35%,故B正确。
【20题详解】
花卉、蔬菜等农业属于②集约农业、③商品农业,故C正确。
【点睛】三角坐标图判读:首先,沿三角形的各边数值增大的方向画三个箭头。其次,过已知点作外围三个箭头的平行线,且方向相同,即画三个箭头,且这三个箭头所在线之间夹角为120°。那么这三个箭头与三角形三边交点所指的数字就是图中各要素的比例构成。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