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课程 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目的
1) 掌握LED数码管原理及使用方法。 2) 掌握定时器、外部中断的设置和编程原理。
3)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能够将单片机软硬件结合起来,对程序进行编辑,校验。 4) 该实验通过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计数原理,设计简单的计时器系
统,拥有正确的计时、暂停、清零、复位功能,并同时可以用数码管显示。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题目描述:基于单片机的秒表设计。
要求:开始时,显示“00”,第一次按下按钮后开始从0-99s计时,显示精 度为1s;对用有4个功能按键第1个按键开始按钮,第2个按键停止按钮,第3个按键及时归零按钮,第4个按钮复位按钮。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了解AT89C51芯片的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 ,使用该芯片对LED数码管 进行显示控制,实现用单片机的端口控制数码管,显示秒,并能用按钮实现秒表起动、停止、清零功能,精确到1秒。
要求选用定时器的工作方式,画出使用单片机控制LED数码管显示的电路图,并在实验箱实现其硬件电路,并编程完成软件部分,最后调试秒表起动、停止、清零功能。
3.1设计思路(方案)
该实验要求进行计时并在数码管上显示时间,用AT89C51单片机来实现,按设计要求本实验要采用四个按键,其中复位按键在电路中,不需要再用程序控制,在用protues仿真时用不到,其他三个按键可以用I/O端口来控制,写上其对应的程序,延时一秒钟可以用中断来控制,计算好中断次数.写程序时要加上防止按键抖动程序,选择好数码管的显示方式,分为静态和动态,想减少I/O口的使用就用动态,想编程简单就是用静态,
3.2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方案论证、设计、调试)
3.2.1系统总体方案
本系统采用AT89C51单片机为中心器件,利用其定时器/计数器定时计数的原理,结合硬件电路如电源电路,晶振电路,复位电路和显示电路,以及一些按键电路等来设计计数器,将软硬件有机结合起来,其中软件系统采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包括显示程序,计数程序,中断,硬件系统利用Protues强大的功能来
1
合肥师范学院课程 设计报告
实现,简单易于观察,在仿真中就可以观察到实际的工作状态。
外围电路 电源电路 单片机 显示电路 按键电路
(1)单片机的选择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FLASH存储器(FPEROM—Fla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AT89C2051是一种带2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单片机。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0次。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AT89C2051是它的一种精简版本。AT89C51单片机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主要特性:
与MCS-51 兼容;4K字节可编程FLASH存储器;寿命:1000写/擦循环;数据保留时间:10年;全静态工作:0Hz-24MHz;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128×8位内部RAM;32可编程I/O线;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5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2)管脚说明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当P0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低八位。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接上拉电阻。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低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3.2.2硬件电路设计
2
合肥师范学院课程 设计报告
本系统中,硬件电路主要有电源电路,晶振电路,复位电路,显示电路以及一些按键电路,电路原理图如下:
图3-1 电路原理图 1)晶振电路
这里,我们选用51单片机12MHZ的内部振荡方式,电路如下:电容器C1、C2起稳定振荡频率,快速起振的作用,C1和C2可以在20-100PF之间取值,这里取20PF,接线时要使晶体振荡器X1尽可能接近单片机。
图3-2 晶振电路
3
合肥师范学院课程 设计报告
2)复位电路
复位是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其主要功能是把PC初始化为0000H,使单片机从0000H单元开始执行程序,除了进入系统的正常初始化之外,当由于程序运行出错或者操作错误使系统处于死锁状态时,为摆脱困境,也需要按复位键以重新启动。
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是在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上外接电阻和电容,实现上电复位。当复位电平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时复位有效。复位电平的持续时间必须大于单片机的两个机器周期。具体数值可以由RC电路计算出时间常数。
若使用频率为6MHz的晶振,则复位信号持续时间应超过4us才能完成复位操作。复位操作有上电自动复位和按键手动复位两种方式。上电自动复位是通过外部复位电路的电容充电来实现的。按键电平复位是通过使复位端经电阻与Vcc电源接通而实现的。在本设计中采用了按键电平复位方式,其复位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3-3 复位电路 2)按键部分电路接线
在按键电路中,我们可以在I/O口上直接按键,或者通过I/O口设计一个键盘,然后通过键盘扫描程序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等。此系统是一个小系统,有足够的I/O口可以使用,为了使程序简化,我们采用按键电路,用部分P1口做开关,P1.0清零,P1.1暂停,P1.2开始,复位开关在复位电路中。图中复位按键现在不起作用,由于仿真环境比较理想,在实际焊好的实物中,可以起作用!也可用软件复位,在下面的子程序设计模块中有详细介绍。
图3-4 按键电路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