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海底扩张说的内容。了解洋壳的形成。
2、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了解海沟、岛弧等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海底扩张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假说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各种海底地形的成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海底地形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提问)这些海底地形类型如何形成呢?
(学生阅读P19内容,结合上图,解释海底扩张说与洋壳的形成。) 教师点评小结。
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阅读案例1:学生讲述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学生阅读P21内容,结合下图,解释海沟和岛弧、海岸山脉的形成。) 2.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活动)P22
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