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爱莲说习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23:13: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爱莲说》练习题

一、阅读短文,完成下列习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③无丝竹之乱耳 之: ④何陋之有 之: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二、对比阅读

(一)

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10.【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⑴不蔓不枝( ) . ⑵陶后鲜有闻( ) .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

2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 .

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言文阅读(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

3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也 ..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 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

“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

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

了作者什么态度? 1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5、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16、请为第2段文字作个评注

1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

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搜索更多关于: 爱莲说习题及答案 的文档
爱莲说习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z6e86i6tp48fsd2ak5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