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中属于明星产品。
78.该公司销售总监的市场营销观念是( )观念。 A.产品 B.推销 C.市场营销 D.社会营销 【答案】D
【解析】该公司注重生产经营那些“顾客需要的,企业擅长的,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产品”,强调企业要有社会责任。这种观念说明企业在向目标顾客提供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要兼顾顾客和社会的长远利益,要对社会责任,这种观念是社会营销观念。 79.该公司改变销售策略产生的结果是( )。 A.分销渠道由间接式变成直销式 B.销售渠道变长 C.销售渠道变宽 D.销售渠道变短 【答案】AD
【解析】该企业调整企业销售策略,从原来商家到企业订货的销售方式,改变为投巨资直接建立化妆品专卖店,取消了中间商,分销售渠道由间接式变成了直接式。因为没有了中间商,销售渠道变短了。
(三)
石某于2003年3月与某建筑工程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其中有一条规定:双方若在履行劳动合同中发生争议,只能通过公司内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解决。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5名委员组成: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劳动工资处副处长各1名,工会代表2名,职工代表大会推荐的代表1名。石某当时因找工作心切,未提出异议。同年1O月,公司因石某与建筑材料厂签订的购买建材合同未能及时履行,扣发了石某2个月的工资和奖金。石某不服,找公司经理说理,认为合同未能及时履行并非自身原因,而是建筑材料厂因生产机器发生故障造成的,扣发自己工资和奖金不合理。公司领导未予同意。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石某对公司经理说:既然你们不能满足我的要求,我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到法院告你们。公司经理反驳说,别忘了你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怎么规定争议处理的。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80.该劳动合同中规定的解决劳动争议的条款( )。 A.有效 B.无效 C.部分有效 D.效力待定 【答案】B
【解析】根据《劳动法》第77条和第79条的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几种方式解决,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可不经调解,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公司与石某之间的约定解决方式违反法律的规定,属于无效条款。
81.该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成人选,违背了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中有关企业代表人数不得超过调解委员会成员( )的规定。 A.1/2 B.1/3 C.1/4 D.1/5 【答案】B
【解析】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7条第三款规定: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具体人数由职工代表大会提出并与厂长(经理)协商确定,企业代表的人数不得超过调解委员会成员总额的三分之一。而该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成人选中,企业代表的人数占了4/5,违反了企业代表的人数不得超过调解委员会成员的1/3的规定。
82.为使劳动者工资得到保障,劳动法规定严禁非法扣除职工工资,除法定或约定允许扣除( )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扣除职工工资。 A.劳动者违纪赔偿金 B.劳动者违纪罚款 C.代扣代缴税款 D.劳动者就业保证金 【答案】ABC
【解析】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5条和第16条,以下五种情况下任何单位可以扣除工人工资:(1)劳动者违纪赔偿金,每月扣除金额一般不得超过本人月标准工资的20%;(2)劳动者违纪罚款,一般不得超过本人月工资的20%;(3)依公安机关决定扣除,对劳动教养者停发工资,改发生活费;(4)依审判机关判决扣除,依照人民法院判决,从应负法律责任的劳动者工资中扣除其应负担的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和损害赔偿等款项;(5)代扣代缴的税费和费用,包括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社会保险费用和其他费用。
8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应在收到石某的仲裁申请书之日起( )日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决定。 A.7 B.15 C.30 D.60 【答案】A
【解析】根据《劳动法》第82条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5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书面申请,仲裁委员会应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7日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因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应在收到石某的仲裁申请书之日起7日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 84.石某若想到法院起诉,必须经过的程序是( )。 A.协商 B.调解 C.仲裁 D.质证 【答案】C
【解析】根据《劳动法》第83条的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仲裁是诉讼的必经程序,故石某若想到法院起诉,应先提起劳动争议仲裁。
(四)
某公司2003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
2003年12月31日单位:万元
该公司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为9645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8355万元,管理费用为870万元,利息费用为147万元,利润总额为273万元,所得税为98万元,净利润为175万元。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85.该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 )。 A.1.98,1.45 B.1.45,1.02 C.1.98,1.25
D.1.25,0.23 【答案】C
【解析】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是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这两个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可以用全部流动资产减去存货、预付账款和待摊费用后计算求得。本案例中,该公司的流动比率=(465+2016+1449)÷(702+504+774)≈1.98,速动比率=(465+2016)÷(702+504+774)≈1.25,故C项正确。 86.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分别为( )。 A.61.79%,2.86 B.61.90%,2.86 C.27.02%,1.86 D.34.76%,1.86 【答案】A
【解析】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企业偿还全部债务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的债务负担越重,不能偿还的可能性就越大。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利息保障倍数,也称为已获利息倍数,指企业支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间的比率,其经济含义为企业所赚取的息税前利润相当于利息费用的多少倍。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为: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本案例中,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702+504+774+1539)÷5695≈61.97%,利息保障倍数=(273+147)÷147≈2.86,选项A正确。 87.该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分别为( )。 A.4.78,6.66 B.4.78,5.77 C.5.14,7.72 D.5.14,6.69 【答案】D
【解析】应收账款周转率,表示企业的应收账款在一年内从发生到收回周转了几次,是反映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存货周转率,表示企业存货在一年内从入库到销售周转了几次,是反映存货流动性和企业销售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在本案例中,该公司在2003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9645÷[(1734+2016)÷2]≈5.14次/年,存货周转率=8355÷[(1050+1449)÷2]≈6.69次/年。选项D正确。 88.该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报酬率分别为( )。 A.1.47,4.80% B.1.47,7.49% C.1.70,4.80% D.1.70,7.39% 【答案】D
【解析】总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全部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表示企业资产在一年内周转了几次。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全部资产平均余额。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与全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全部资产平均余额。本案例中,该公司在2003年的总资产周转率=9645÷[(5675+5695)÷2]≈1.7次/年,资产报酬率=(273+147)÷[(5675+5695)÷2]≈7.39%。选项D正确。 89.该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 )%。 A.8.04 B.8.08 C.12.60 D.12.55 【答案】B
【解析】净资产收益率,也称为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或股东权益报酬率,指企业净利润与净资产(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率,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平均余额。在正常情况下,
净资产的年末数一般大于年初数,因此按年末计算也称为摊薄。本案例按照净资产平均余额计算。该企业200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175÷{[(2000+156)+(2000+176)]÷2}≈8.08%。选项B正确。 90.该公司的每股收益为( )元。 A.0.1365 B.0.0875 C.0.21 D.0.161 【答案】B
【解析】每股收益,也称为每股盈余或每股净利润,指属于普通股股东的企业净利润与普通股股数之间的比率,是从普通股股东的角度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根据2006年发布的会计准则,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公式中的分子表示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母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本案例中,该公司没有优先股股票,而且期初、期末的普通股股数相同,因此2003年的每股收益=175÷2000=0.0875元。选项B正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