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 骄傲 希望
6画杨桃
良乡第三小学 史宝霞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4.能用“叮嘱”“严肃”造句。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18自然段老师的话,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第18自然段老师的话,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四、教学策略
1.借助资料补充认识,丰富情感。 2.以读代讲。
五、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理解“叮嘱”的意思,能用“叮嘱”说一句话。
二、教学重点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教学难点
生字“肃”的正确书写,“叮嘱”的运用。
四、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与多种方法有机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起势: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杨桃,说明:同学们大家都认识这种水果吧。
出示关于杨桃的资料:杨桃又名羊桃、阳桃。学名叫五敛子,未成熟的杨桃呈绿色,味道比较酸,人们通常把它们加工成蜜饯;成熟的杨桃呈黄色,味道比较甜,我们可以直接吃。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学生随着书空,学习生字“杨”,写完后,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 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 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承接:初读文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课后的生字表,注意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有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检查读生字和认读字。 (三)聚焦:指导预习,学习字词 1.检查预习
(1)订正共有几个自然段,(由于本文很多对话段,所自然段也比较多) (2)出声地再读一读课前画出的不明白的词语。 2.学习生字、新词 (1)读词语
出示:杨桃 座位 叮嘱 靠边 准确 审视 严肃 半晌
轮流 角度 教诲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和颜悦色 笑嘻嘻
其中“叮嘱”的“嘱”、“ 审视”的“审 ” 、“严肃”的“肃 ” 、“教诲”的“诲 ”、 “笑嘻嘻”的“嘻”注有拼音。
去掉拼音再出示,学生再开火车读一遍。 (2)学习词语“叮嘱”
A.读词:叮嘱
读第一自然段,读一读文中带有“叮嘱”的句子。
“叮”和“嘱”都带有“口字旁”,与口有关,那么文中是谁叮嘱谁呢?叮嘱了些什么呢?日常生活中你见过谁叮嘱谁什么事情?
判断下面的句子里用叮嘱是否合适:
交通警察叮嘱爸爸靠边停车。 我叮嘱妈妈生日快乐。 老师叮嘱我们要按时完成作业。 妈妈叮嘱我不能忘记吃药。
教师总结,叮嘱就是长辈对晚辈,或者上级对下级说的要注意的内容,不是命令、要求。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谁叮嘱谁什么事情? 再读第一自然段。
B.区分形近字
出示一组形近字:晌 海 幅 度 扬 响 诲 福 席 杨 朗读、组词。
指导书写生字“诲”。师范写,生书写。 C.学词:审视
拆词来理解。“视“是什么意思?(看)
“审“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结合字典中的解释,尤其是解释后面的引申意思的理解”审视“的意思。 词语积累:平着看——平视 抬头看——仰视 互相看——对视 低头看——俯视 斜着看——斜视 D.学习词语:准确
说出近义词——正确、精确
读课文中带有“准确“的句子,试着把文中的准确换成”正确“或”精确“看一看行不行,并说明为什么? E.学习生字“肃”
读词“严肃”,读句子,观察“肃”,思考它的结构和部首。师范写,学生随后写。注意笔顺——先两边后中间。 写完后再读句子。谁的神情变得严肃了?想象着再读句子。 F.学习词语:和颜悦色 受用 查字典选解释理解“和颜悦色”。 换词读句子理解“受用”。
3.学生补充不好写的生字,互相提醒、书写。 (四)再读全文,了解内容
1.出声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填空,提示主要任务,帮助说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图画课上,我( ),同学们( ),老师先( ),接着( ),最后( )。 (五)收合:布置作业与延伸
回家后朗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又是怎么看“我”画的杨桃的?
附:板书设计
6画杨桃
父亲 叮嘱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文中老师和颜悦色地讲的那段话。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3.能用“严肃”造句。 4.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老师和颜悦色地讲的那段话。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老师和颜悦色地讲的那段话。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四、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与多种方法有机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起势:导入新课,复习
1.齐读课题,看拼音写词语。 2.回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承接:初读文本,理清顺序与结构
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对“我”画的杨桃是怎么看的?可以画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汇报: 我到底是怎么画的? (1)我到底是怎么画的?
学生读相关的句子。我看到了什么?读句子:我的座位是前排靠边的地方,在我那里看,杨桃的确像个五角星。 我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