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列强共同承购股票,借款期间,关系各国得参加铁路管理;第二,如此项建议不能完全实行,即由英、美两国对现存各铁路赎回,施行此种中立制度。美国首先向英国提出,1909年11月6日,驻伦敦大使向英提出,但英国态度冷漠,又向日法德俄中提出,遭到日俄强烈反对。
沙俄复照美国反对满洲铁路国际共管,反对锦瑗铁路,而向清政府提出修张恰铁路(张家口至恰克图),对抗锦瑗,侵略内外蒙古。日本反对“满洲铁路中立化”方案,恫吓外务部,准锦瑗铁路必须先与日本商准,要求成为南满附属铁路,日本参与贷款、建造、与南满路连接。法国与日、俄一致,只有德国对美国计划赞成。
清政府对于美国方案,表示了极大的兴趣。1910年4月,锡良和程德全派人与司戴德拟定“锦瑗铁路正式合同”草稿。英俄日法反对,中立化方案和锦瑗铁路借款计划不成。
美国的行动促成日俄联合。1910年7月4日,《日俄协定》,东三省局势危急。
东三省总督锡良,为扭转局面,上奏朝廷,请求准予洽借外债二千万两,设立实业银行和办理移民、开垦、开矿、筑路诸事,借以发展东北经济,增强中国实力。1910年10月27日梁敦彦出使美国,签订《美国借款草合同》,“整顿东三省财政,办理东三省实业”。美国又将此借款权转让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1911年4月15日,和英法美德四国的银行团订《币制实业借款合同》,贷一千万英镑,利息五厘,九五折扣,期限四十五年,并规定,此借款兴办之事,先请银行团承办。此条引起了日、俄极力反对,因不久清政府灭亡,借款未成立。
第四节 英俄侵略西藏的暴行和中英关于西藏、片马问题的交涉 一、英俄争夺西藏和第二次侵藏战争
英国1888年第一次侵藏战争,1890年《藏印条约》、1893年《藏印条款》,亚东通商。
1902年6月26日,英驻锡金的政治专员怀特率兵一百余名,强占藏边要地甲冈,揭开第二次侵藏战争序幕。1903年12月初,荣赫鹏和麦克唐纳率领英军一万多人,攻陷帕里。1904年2月11日,有泰抵达拉萨任驻藏大臣,1904年4月英军进犯江孜,藏军抵抗不敌。7月江孜陷落,8月3日,英军攻陷拉萨。达赖经青海、甘肃、内蒙前往库伦。1904年9月7日,英军与西藏地方代表订立《拉萨条约》,内容:强占甲冈,加开江孜、噶大克为商埠,赔款五十万英镑,未付清前英占春丕,削平炮台,西藏财政、经贸,外国不得干涉。
二、拉萨条约后英俄侵藏活动和中英西藏问题交涉
拉萨条约受到列强特别是俄国反对,英国被迫作了一些删略。清政府外务部收到有泰报告,令切勿划押,有泰未签字。
1904年底,任唐绍仪为驻英公使,同参赞张荫棠、梁士诒往印度交涉。1905年5月,唐病回国,10月2日,任张荫棠为全权代表。1906年4月27日,英公使萨道义与外务部右侍郎唐绍仪,在北京订《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内容:修订拉萨条约,英国不占并藏境,不干涉西藏主权,中国不准其他外国干涉西藏,英国承认,铁路、道路、电线、矿产或别项权利,只有中国独能享受。
清政府又与英方修订1893年《藏印条款》,1907年9月12日开始在印度西姆拉谈判。1908年4月20日在加尔各答订立《修订藏印通商章程》,基本上保全了中国的主权。1906年任命赵尔丰为川滇边务大臣,张荫棠为查办藏事大臣,赵尔丰“改土归流”。赵1911年任四川总督,张荫棠在西藏也加以整顿有收效。1908年,驻藏大臣联豫建议,派知府钟颖率川军二千名进驻西藏,加强了控制。这又激化了中央与西藏地方矛盾。1910年2月12日,清军入驻拉萨,当天夜里,达赖逃往印度大吉岭,清政府下令革去名号。英国提出抗议。1910年6月侵入那塘。
25
三、中英片马问题交涉
1911年1月,英军二千占云南西部边境的片马地区。1911年1月28日清政府令驻英公使刘玉麟与英国外交部交涉,要求退兵。1926英国不得不承认片马属于中国,但霸占不退。1960年10月1日中缅在北京订《中缅边界条约》,缅甸同意将片马、古浪、岗房地区(约153平方公里)归还中国。1961年6月4日双方办理交接手续。
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