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而痛”。 44.腹痛中的气滞痛有何特征?、
答:腹痛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冲作痛,伴胸胁不舒,腹胀,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者,属气滞痛。
45. 腹痛中的血瘀痛有何特征?
答:少腹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痛处拒按,经常夜间加剧者,伴面色晦黯,为血瘀痛。
46.腹痛中的寒痛有什么特征?
答: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坚满急痛,遇冷痛剧,得热则减者,为寒痛;
47.腹痛中的寒痛有什么特征?
答:痛在脐腹,痛处有热感,时轻时重,或伴有便秘,得凉痛减者,为热痛。 48. 腹痛中的伤食痛有什么特征?
答:因饮食不慎,脘腹胀痛,嗳气频作,嗳后稍舒,痛甚欲便,便后痛减者,为伤食痛。
49.一青年女性患者,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其诊断为什么,代表方剂及药物组成?
答:泄泻肝气乘脾证,代表方:痛泻要方,组成药物:白芍、白术、陈皮、防风。 50.一老年男性患者,每于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其诊断为什么,代表方剂及药物组成?临床表现、代表方及药物组成?
答:泄泻肾阳虚衰证,代表方:四神丸。组成药物: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
51.如何理解“泄泻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答:泄泻来势急暴,水湿聚于肠道,洞泻而下,此时唯有分流水湿,从前阴分利,即利小便而实大便,故曰“泄泻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52.何为治泻九法?
答:治泻九法包括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53.痢疾的伤气、伤血如何辨别?
答:下痢白多赤少,邪伤气分;赤多白少,或以血为主者,邪伤血分。 54.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河间在痢疾的治疗方面,提出了什么重要治法? 答:“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55.治疗痢疾的“逆流挽舟”法是指什么?
答:逆流挽舟法主要应用于痢疾初起,兼有表证,属表邪内陷者,用解表的方法,使内陷之外邪还从表而外出,犹如逆水挽舟上行之意,是治疗痢疾初起有表证者的办法。常选用人参败毒散、荆防败毒散治疗。 56.中医五脏中的肾脏与便秘的发生有何关系?
答:肾阴不足,则肠道失润,肾阳不足,则阴寒凝滞,津液不通,皆可影响大肠的传导,而发为本病。
57.胁痛的基本病机,其病理变化主要分为哪两大类?
答: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
58.胁痛兼有砂石结聚者治疗应注意什么?
答:治疗当注意通腑、化石、排石药的应用。通腑泻下常用大黄、芒硝;化石排石药物可选用鸡内金、海金沙、金钱草、郁金等。 59.胁痛分为哪几型?
答:胁痛分为肝郁气滞、肝胆湿热、瘀血阻络、肝络失养4型。 60.黄疸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答: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61.如何理解湿邪在黄疸发病过程中的意义?
答:《金医要略·黄疸》 “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黄疸由湿阻中焦,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影响肝胆的疏泄,以致胆液不循常道,渗入血分,浸淫肌肤,下注膀胱,使身目小便俱黄而成。所以说湿邪在黄疸发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62.黄疸的病理因素主要有哪些,其中又以那个为主?
答:黄疸的病理因素主要有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瘀血六种,但其中以湿邪为主。 63.急黄指什么?
答:属于黄疸的的一种,对于湿热蕴积化毒,疫毒炽盛,充斥三焦,深入营血,
内陷心肝,而见卒然发黄,神昏谵妄,痉厥出血等危重症,称为急黄。 64.腹部膨隆,嗳气或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属于那一种鼓胀? 答:气鼓。
65.腹部胀满膨大,或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常伴下肢浮肿,属于那一种鼓胀? 答:水鼓。
66.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腹内积块痛如针刺,面颈部赤丝血缕,属于那一种鼓胀。 答:血鼓。
67.一鼓胀患者出现大出血,汗出如油,四肢厥冷,呼吸低弱,脉细微欲绝,其治法方药为什么?
答:治宜扶正固脱,益气摄血,方用大剂独参汤。
68.一患者头痛且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无力。其诊断及代表方剂为什么? 答:肾虚头痛,代表方大补元煎。
69.一患者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晄白,舌质淡,脉细弱。其诊断及代表方剂为什么?
答:血虚头痛,代表方加味四物汤。 70.黄疸的治疗大法? 答:主要为化湿邪,利小便。 71.积聚指什么?
答: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分别言之,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严,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72.鼓胀指什么?
答: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故名鼓胀。 73.鼓胀的主要病理因素有哪些?
答:病理因素不外乎气滞、血瘀、水湿,水液停蓄不去,腹部日益胀大成臌。故
喻嘉言曾概括为“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 74.为什么说鼓胀“阳虚易治,阴虚难凋”?
答:水为阴邪,得阳则化,故阳虚患者使用温阳利水药物,腹水较易消退。若是阴虚型鼓胀,温阳易伤阴,滋阴又助湿,治疗颇为棘手。 75.临床上治疗头痛,参照经络循行路线,如何选用“引经药”?
答:太阳头痛,选用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选用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选用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选用吴茱萸、藁本。 76. 疼痛主要在头后部,下连于项,其属于哪一经的头痛? 答:太阳头痛。
77.疼痛主要在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其属于哪一经的头痛? 答:少阳头痛。
78.疼痛主要在前额部及眉棱骨,其属于哪一经的头痛? 答:阳明头痛。
79.疼痛主要在在巅顶部位,或连目系,其属于哪一经的头痛? 答:厥阴头痛。
80.眩晕可分为几种证型?
答: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气血亏虚、痰湿中阻、瘀血阻窍五种。 81.为什么说眩晕与肝最为密切?
答:《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木旺,风气甚,则头目眩晕,故眩晕之病与肝关系最为密切。
82.分别提出无痰不作眩及无虚不作眩的医家是谁? 答:朱丹溪、张景岳。
83.中医对中风病因的认识主要分为哪两个阶段?
答:在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从“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是中风病因学说的一大转折。 84.中风的病机概括起来包括哪六端?
答:虚(阴虚、血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气滞)、血(血瘀)。
85.中风病中经络与中脏腑如何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