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是由这三种基本联结形式通过复杂组合而构成。
6. 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环境分析?
答:环境因素相对于系统是不可控的,系统环境分析的主要原因在于系统的存在不能离开环境的支撑。一方面,环境对系统功能有支撑作用,以功能为目的而建造的系统,往往在特定的环境中才显现出这种功能;另一方面,系统结构及其变化也离不开环境因素的支持。
7. 举例说明物流系统中的哪些问题可以应用运筹学方法来解决? 答:
物流系统中的物资运输、设施规划、计划优化等问题可利用规划论(线性/非线性/动
态/整数规划等)解决;物流系统中的最优订货量、订货间隔等问题可利用库存论来解决;
物流系统中的流程概率性问题可应用排队论来解决等等。
8. 物流系统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
(1)物流系统的要素分析 (2)物流系统的分析与建模 (3)物流系统的预测 (4)物流系统的规划 (5)运输与配送路线优化 (6)物流系统仿真 (7)物流系统的评价 (8)物流系统决策
第三章 物流系统概述
1. 现代物流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物流学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认为各项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是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这个有机整体就是物流系统。因此,系统性是现代物流学最基本的特性。
2. 如何理解物流系统的可分性、动态性和效益背反特性?
4
答:(1)物流系统的层次可分性
层次性是系统的基本特性,物流系统同样也具有层次性,而且可以按照层次结构对物流系统进行层次划分。
首先,物流系统是由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物流系统可按空间或时间特性划分成更低层次的子系统。其次,按照不同的属性、特征或目的,可以划分出物流系统不同的层次。
(2)动态性
跨地域、跨时域的特性说明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3)物流系统的效益背反性
“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系统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亦然。效益背反的特性在物流系统中随处可见。例如,减少库存量,能减低库存持有成本,但必然会增加运输次数,从而增加了运输成本
3. 尽你所能,指出物流系统规划和决策中可能遇到的效益背反现象。
答:例1,简化包装能节省包装费,但简省的包装方式将降低产品的防护效果,造成储存、
装卸、运输功能要素的工作劣化和效益大减。
4. 简述物流系统的流动要素。
答:物流系统的流动要素是指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和流速这六个要素。 流体——是指物流中的“物”,即物资实体。
载体——即承载“物”的设备以及这些设备赖以运作的设施,包括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
水路、港口、车站、机场等)和设备(直接承载并运送流体的设备)。
流向——指流体从起点到终点的流动方向。
流量——即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的数量表现。 流程——即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行驶路径的数量表现。 流速——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程上的速度表现。
5. 简述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答: (1)运输功能要素——实现物的空间位置的转移,具有创造物流的空间价值或场所价值的功能,另外,通过使产品快速流动,运输还能创造产品的时间价值。
(2)储存功能要素——指在一定场所指对物品进行储存并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包括接货入库、拣货、出库、安全保存、库存管理等活动。储存环节具有创造物流时间价值的功能。
(3)包装功能要素——包装是物流过程的起点,具有保护商品、方便物流操作的功能。
5
(4)装卸功能要素——实现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活动的衔接。在所有物流活动中,装卸活动发生得最频繁,是消耗人力、占用设备但却不产生价值增值的物流环节。
(5)流通加工功能要素——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活动。为了弥补生产过程中加工程度的不足,更有效地满足用户或本企业的需求,更好地衔接产需,往往需要进行这种加工活动。
(6)配送功能要素——直接面向最终用户提供的物流服务功能,是综合了前几项功能要素的小范围的物流系统。
(7)物流信息功能要素——包括进行与上述各项活动有关的计划、预测、动态信息及费用、市场等信息的收集于处理的活动。
6. 简述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 答:
(1)制度和政策——物流系统的制度决定物流系统的结构、组织、领导、管理方式,因此国家需要建立完善的物流产业政策和制度,促进和引导物流业的发展。
(2)法律和规章——法律和规章一方面能够限制和规范物流系统的活动,使之与更高一层的系统协调;另一方面是对物流系统的运行提供保障。
(3)行政和命令——物流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转和高效运转依赖于国家经济政策和行政命令。
(4)标准化系统——物流系统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物流标准化是保证物流各环节协调运行、提高系统效率、保证物流系统与其它系统在技术上实现协调联结的重要支撑条件。
7. 举例说明物流系统要素目标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物流要素目标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更低一级的子目标之间的冲突,以及为实现各子目标所采取的方法之间的冲突,即对一个子目标有益的措施会对另一个子目标的实现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导致要素目标之间的冲突。 举例说明:
运输要素的主要目标是运输费用最低,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一些方法;
储存管理的目标是降低存储费用,降低库存水平,可以采取另一些方法。两种方法比较,会有相互冲突之处。
8. 什么是物流信息要素的产权冲突?
答:即物流信息及信息的处理贯穿了物流系统的始终,跨越了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即信息是由不同的企业所拥有的。而企业信息作为企业的一种商业机密,不能轻易泄露给其他企业,由此造成供应链式反应范围内的物流信息共享不充分,由此产生的冲突就是信息要素的产权
6
冲突。
9. 怎样理解物流要素的集成原理? 答: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概念:物流要素的集成就是要将孤立的、分散的、各自为政的要素集中起来,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新的整体,以发挥各个要素不可能发挥的功能。
(2)集成的本质:物流要素集成不是由同一个资本拥有物流系统的所有要素,而是由一个起领导作用的资本或者要素将物流系统需要的其他资本或者要素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要素紧密联系的物流系统。
(3)方式: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物流系统功能、资源、信息、网络要素及流动要素等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评价,通过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使所有要素能够像一个整体一样运作,从而实现物流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达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的的过程。 10.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物流要素集成?
答:企业进行物流要素的集成有以下几种目的:
(1)传统储运企业提供孤立的运输功能或存储功能,无法提供一体化的、集成的、系统化的物流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需将那些孤立的要素进行集成,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
(2)现代物流系统的跨时域特性和跨地域特性更加显著,由于物流系统的庞大,没有哪一个企业或者部门能够掌握所有的物流资源要素。物流要素必然处于分散、分割的状态,这就使得物流要素的集成非常必要。
(3)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必须以供应链的方式组织起来,单个企业如果不将自己的要素与其他企业的要素集成起来形成供应链,将无法与以供应链方式组织起来的企业进行竞争,因此,物流企业也必须参与由优秀制造商、分销商组成的供应链,才能得到持续地发展。
总之,企业物流要素集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
第四章 物流系统分析
1.什么是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包括哪些要素?试用简图分析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1)系统分析是一种采用系统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行方案或策略,并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全面评价和协调,帮助决策者提高对所研究问题认识的清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