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欣赏 漂亮的民族头饰
教学目标
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初步培养事先预想和计划行为的习惯,进一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头饰的制作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课程资源准备与开发 羽毛、彩纸、胶水、剪刀等工具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见小朋友们一张张活泼可爱的小面孔就知道你们一定很聪明!那么老师想考考你们,
咱们都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那你知道这次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二、讲授新课 1.欣赏
古代头饰(\最早用来装饰头部的一种饰品\ 舞台头饰(\京剧专用头饰,舞蹈头饰\
民族头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代表着自己民族特色的头饰\
出示课件作品欣赏.\我们可以看看他们的色彩是怎样搭配的,采用了那些造型,运用了那些方法. 2.讨论:
\哇!真是太美了!看了这么多美丽的作品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点什么哪?\我也想做一个)
\看,老师也做了几个,小朋友们可以把它们拆开看看,制作这些头饰都运用了什么方法,是怎样做出来的哪?(小组讨论) 三、布置作业: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老师的头饰做的怎么样?(美)你们愿不愿发挥你那无穷的想象力设计制作一个比老师的更漂亮,更有意义的头饰哪?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制作时要讨论好制作一个什么样的头饰,还要分好工>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哇!你们的作品真是太美了,而且那么的与众不同,那么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并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头饰哪?
看,他们的头饰做的多美呀!现在就让我们把教室当做T型台,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头饰模特队为我们表演吧! 五、小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不但学会了设计制作头饰,而且还用我们的双手创造了美,
用我们的劳动创造了美!其实美就在我们的手指间,只要你大胆的发挥你的想象力,它将永远属于你!
第二课 圆的透视变化
教学目的:
1.了解圆柱体的透视现象,使学生掌握圆柱体的透视画法。 2.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透视知识,检查所画圆柱体的透视关系是否正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圆柱体的透视知识,着重掌握圆柱体的透视规律。难点:掌握圆面的透视规律和透视知识,表现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教学准备:
教具:圆柱体、易拉罐、透视知识的插图、图画纸。 学具:图画纸、铅笔,橡皮、易拉罐饮料筒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 1.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稳定情绪。 2.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教师来检查一下,上一节教师布置给大家的作业 :让同学们准备一个“易拉罐”,看看完成的怎样? 3:讲授新课 (1)圆柱体的特征
师:出示石膏圆柱体模型,让生观察它的形体。
师:这个圆柱体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大小如何?再看圆柱体上下两端的粗细如何?(生观察,思考后,回答) (2)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师:同学们,拿着我们手中的“易拉罐”使上圆面与我们的视平线等高,我们来观察这个圆面的形状怎样?能不能看到上面的面? 师:刚才我们观察到这个方面就是“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3)观察直立在桌上的圆柱体上下两端的圆面的弧形边线,看是不是一样? (4)、平置圆的画法:
师:圆柱体上下两端在作画时究竟该怎样画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平置圆形的透视画法
A.以圆形面的直径为长方形的边长,画出方形的透视效果图。
B.在平置的方形透视图内连对角线,再以对角线相交的中心点画横竖十字线,找出四边的中心。
C.与方形四边中点相切画圆形。
图中的三个椭圆形不同,中间的为水平椭圆形,两侧的在感觉上呈倾斜形。 (5)指导作画
(师边讲边画,生跟师一起画)
A.先画一条竖线,代表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定出顶圆和底圆的位置形状。 B.画出顶圆(椭圆),在过顶圆的两端向下作垂线。 C.画出底部的弧线(弧度更比上面的大) D.用肯定的线画轮廊,完成作业 。 4.布置作业 :
将带的“易拉罐”放在桌子上,对照写生 要求:画出平置图的透视变化
5.师巡视辅导
6.评讲作业 ,对优秀作业 予以表扬,指出存在的问题。
第三课 铅笔画 瓷碗
教学课时:通过学习对面包车的透视画法,讲清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出能力。
教学重难点:讲述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原理;运用透视原理的作画方法。 教学课进: 一课时
学具准备:铅笔,彩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候,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
出示各类瓷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出这是什么车?有什么特点?活跃课堂气氛。
板书课题:瓷碗 三、新授
要想把一辆瓷碗画好,首先要认真观察不同类型的瓷碗,它的比例是不同的,如果大的比例关系画不准,那么这瓷碗就画不好,所以比例关系是很重要的。
如:我们来画一个瓷碗,如果高、宽的比例不对,让人看着不舒服,比例合适,看这就很舒服了。仅有比例还不够,各个局部的形也要画准,这些要靠我们的眼睛目测来确定,外形和局部的比例画准,才能进入细部的刻画,否则,大的比例不准,细部的刻画再细致也没有用。
提示学生画出瓷碗,指出做画时这些细微之处都要进行描绘,画面才更生动,更充实。
四、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画一个瓷碗,注意观察瓷碗的大小比例。 五、 展评作业
选有特色的学生作业进行讲评,让学生自己说说作业好在哪里,缺点是什么。
第四课 铅笔画 笔筒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写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能运用形体结构、透视规则作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