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部门应对电力的一些法规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便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操作。
4.4.6 加强营业推广
通过举办电力发展展示、新闻发布会、电炊演示会、义务咨询等形式,向客户宣传电力产品安全、洁净、方便和高效的特点。介绍电器产品性能和用电技术,主动向客户宣传安全用电和合理用电知识,进行用电与使用煤、油、气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能对比,帮助客户合理用电,高效用电。 4.4.7 落实好安全用电制。
确保农电安全是开拓农村电力市场的前提。首先是防人身事故。要摆正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广泛进行\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三不伤害\教育,严格执行\二票三制\,严禁无票施工。其次是防农电事故。这是减少触电事故纠纷的关键。要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层层签订生产责任状。只有将责任落实到人,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才能保证农村电力市场用电秩序,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隐患少了,用电户自然也就多了,电力市场就增大了。 4.4.8 发挥电价的杠杆作用,激活农电营销市场
目前,我国的电价仍是由政府定价,电力企业被动执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也应该运用价格调节策略,对市场做出灵活反应。如对居民生活用电超过一定电量,超出部分给予打折优惠政策;县级电力企业也应推行分时电价,对客户做出低谷让利,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实行薄利多销让利销售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刺激人们的用电消费。 4.4.9 善用营销广告
通过广告宣传,推出电力产品和供电服务,正确引导客户合理消费,增加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用电展示厅,将电能与其它能源的消费进行示范比较,如进行液化气灶、微波炉红外炉等设备的耗能比较,烧煤锅炉与电锅炉对环境污染的比较,充分展示电力便捷、高效、卫生、价廉的优越性,引导社会和居民主动采用电能消费。武邑县电力局已率先将原取暖用燃煤锅炉更换成电锅炉,应用效果很好,同时也得到了环保部门的好评。 4.4.10 开拓农村穷困地区的电力市场。
开拓农村电力市场的最大困难在于一部分农村地区经济还不发达,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经济不发达、收入水平低导致电力工业发展缓慢、用电水平低。电力工业发展缓慢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电力和经济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在农村贫困地区往往变成一个难以解开的结。但是,国家已经开始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引导农民合理消费。国家为了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刺激农村经济发展,已正式启动\两改一同价\工程(农网改造、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但我们应认识到现阶段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关键是在加强农村电网的改造和降低农村电价的基础上,通过电力扶贫共富工程有重点地扶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从而带动农村电力市场的发展。 4.4.11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作效率。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营销方式的转变,也是县供电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供电企业增强自身实力,方便客户,促进电力市场发展的有效途径。尽快改善当前电力营销工作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管理粗放的被动局面,要舍得在这方面增加投入,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制定电力营销技术改造规划,合理确定改
13
造重点,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坚决杜绝低水平的重复开发问题。要通过加大科技投资力度,推广和应用先进的营销管理手段,全面提高营销管理水平。一是建立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化管理为支撑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二是选用一批设备较为先进,功能较为齐全的用电设施进入营业窗口和抄、核、收各个环节;三是选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设施进入调度系统,实现各级关口电量遥测,加速数据采集通程抄表的进程,完善企业电量远供系统,实施负荷随时监控与预测。
总之,开拓市场,未有穷期,农村电力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我们农电企业真正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引入新机制、新办法,切实降低电价,真诚服务用户,就会激活市场,赢得市场,广阔的农村将成为我国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4.5如何对于贫困地区进行电力护持
农网改造不只是一种商业投资,更是一种政府行为,一项关系百姓安居、地方发展的\民心工程\,它实施的重点在造福农村、造福农民,尤其应是贫困落后地区目前还处在温饱线上挣扎而且用不上电的农民。 要彻底改变贫困山区落后的电力状况,真正实现\同网同价\,一要靠国家扶持,二要靠各级政府支持,三要靠电力部门加强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着成功的道路。在广东东莞市,他们在充分利用省里规定的电网改造基金的同时,采取了从银行贷款改造农网的办法。发行后的农网电价暂时维持不变,其中利润用来还本会息。待完成还本付息后再降低电价。这样,东莞市在电网改造中,农农民除了电表安装的室内线路外,没有再承担其它费用。广东省电力工业局高度称赞东莞的这一做法而得到推广。 国家及相关部门就应从贫困山区的电力实际出发,加大投资力度,切实从根本上解决。
第5章 农村配电网改造
配电网系统是直接与用户相关联的系统,配电网系统的可靠性对用电客户有重
要的影响而在我国广大农村配电网的可靠性程度一直不高,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近年来随着农村电网改造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电网结构得到了质的改善,但是农村配电网的可靠性水平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依然偏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居民对电力服务要求的提高,农村配电网的可靠性越来越重要研究农村配电网,对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通过运用配电网并比较了各自在配电网可靠性计算应用上的优劣,对农村配电网的实际运行模式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下结合农村电网实际, 针对农村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 在优化电网结构、降损节能增效、调整供电制式等方面。为实现三年内农村电网与城市电网同质同价的目标, 对农村电网进行规模性的改造,实现“两改一同价”。
现对资兴市农村配电
网改造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5.1 资兴市农村电网现状
资兴市农村电网是60 年代开始建设的, 设计标准低, 施工质量差, 技术装备落后, 安全可靠性差。至1997 年底, 全市农电系统共有10 kV 配电线路64 991 km ,014 kV 低压线路1114 万km , 配电变压器63 004 台, 总容量280 万kVA。10 kV 配电网损失率为1514% , 014 kV 低压损失率高达3215% , 平均电价为0172 元/(kW ·h)。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14
a 设备陈旧老化, 高能耗设备多现有“两线一地”运行的10 kV 配电线路22 187 km , 占3411%; 高能耗配电变压器43 697 台, 占6914%。
b 电网结构不合理全市农网10 kV 配电网供电半径过长, 平均为20 km , 最长达40 km。低压电网平均供电半径为1 km , 最长达3 km。多数变压器不在负荷中心, 且容量过大(43 kVA/台)。由于负荷率低, 造成空载损耗比重大,“大马拉小车”现象十分普遍。
c 供电制式单一, 电压等级低我们的供电制式一直沿袭前苏联的供
电制式, 即10 kV 系统全部采用三相三线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这种供电制式不灵活、不经济、不易降损节能。不论负荷性质如何(单相或三相) , 全都把三相电源送过去,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很难将低压供电半径缩短到最低水平。在以往的配电网改造中, 主要的技术措施是加大配电变压器容量, 增加导线截面积。随着配电变压器容量的增大,相应的低压线路也不断延伸加长。这样虽然投资很大, 但仍难解决低压电网电压低、线损高的问题。究其原因, 过去仅注重了设备和技术的更新, 而忽略了现有配电网最基本的环节, 即电网结构上的先天不足。全市农网的低压损失占配电网及以下总损失的2/3 强, 损失很大, 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5.2 发达国家农村配电网介绍
据了解, 发达国家农村配电系统采用多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供电制式, 对于偏远电力用户采用单相供电方式, 采用柱上式单相变压器, 充分缩短低压供电半径, 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和线路损失, 对于有三相动力用户的单相电源则采用单三相转换器或采用2 台单相变压器接成“V ”型接线来提供三相电源。经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 这是一种理想的供电方式, 在北美和日本等国家被广泛采用, 即使在城市里, 也多数采用这种供电制式。在发达国家, 配电系统有多种电压等级, 但多数都采用相电压1414 kV 电压等级, 而且, 高压直接供到家庭用户, 低压供电半径极短。低压供电制式则采用单相三线制(即120/2 40 V 或240/480 V ) 和三相四线制接线。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进一步降低了低压线路损失, 使配电以下电网损失很小。
5.3 配电网改造的基本模式
5.3.1 推广配电网单、三相混合供电方式10 kV 配电网单、三相混合供电方式,即在现有三相三线不接地系统基础之上, 对三相三线系统, 采用2 根相线深入用户, 采用柱上单相变压器, 低压侧形成单相供电;对“两线一地”线路, 仅将任意一相单根导线深入用户。若需要小容量三相电源, 应将单、三相负荷分开, 或采用2 台变压器形成“V ”型接线方式, 提供三相电源。将高压尽可能地深入用户中心, 缩短低压供电半径。减小单台变压器容量, 将单、三相负荷分开。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降低整个网损。吉林市城区农电局所辖14 个村的试验, 证明了单、三相混合供电方式的可靠性高和经济性好。1995 年该区配电网改造前,平均电价为01924 元/(kW ·h) , 改造后为0140 元/(kW ·h)。改造前用户电压很低,最低达120 V , 日光灯和电视机根本无法启动; 改造后, 电压质量明显改善,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改造投资215 年即可收回。
5.3.2采用低压单相三线制供电方式低压网的单相三线制供电方式就是在单相变压器低压侧采用2 个220V 绕组, 中线接地, 如将负荷分成2 半, 均匀分配, 中线电流将很小(理想状态为零) , 这样低压线损将降低70% 以上(理想状态降低75% )。以下对单相二线制和单相三线制供电制式进行比较(见图1)。
15
图1 单相二、三线制供电原理图
a1 单相二线制 (如图1a 所示) 设2 个单相负载为Z 1 和Z 2, 且Z 1= Z 2, 1 根导线电阻为R , 线路总电流为I , 运行时间为t, 则线路损失$A 1= 2R I 2 t×10- 3。b1 单相三线制 即在单相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双绕组, 中线直接接地, 且异名端相接, 如图1b 所示。如果负荷分配相等, 即Z 1= Z 2, 则中线没有电流。假设其单相负载与单相二线制负载一样, 且Z 1= Z 2, 则在这
种供电方式中的线路电流为I/2, 其线路损失为: $A 2= 2R ( I/2) 2 t×10- 3 = 015I 2R t×10- 3。
很显然, $A 2= $A 1/4, 在负载分配对称时, 单相三线制供电比单相二线制供电的线损减少了3/4; 也就是说, 低压侧仅增加一根很细导线, 就可减少近75% 的低压线路损失。即使在负载分配不对称时, 也会有明显的降损效果, 在低压线路供电半径比较大的情况下, 采用这种供电制式尤为经济。全市农网有1114 万km 的低压线路,年售电量为3015 亿kW ·h, 其中照明电量__约为15147 亿kW ·h, 低压线路损失率为3215% 左右。如果全部采用单相三线制供电制式, 平均低压损失下降率按70% 考虑的话, 每年节约电量为3152 亿kW ·h, 若电
价按0160 元/(kW ·h) 计算, 每年可节约资金21112 亿元。单相三线制供电方式既容易实现, 降损效果又好。由于现有农村用户用电水平不高, 而且资金有限, 因此, 这种供电制式更适合全市农村低压网过长, 低压损失较大的情况。 5.3.3采用单相卷铁心变压器供电与传统三相变压器相比, 单相卷铁心变压器有以下优点:
a 损失小、效率高在10 kV 配电系统中的电能损失, 以变压器损失为最大, 主要是铁损, 一般为总配电损失的70%~ 80%。在配电系统中的铜铁损失比例为1/3 ∶1/ 4。由于农村负荷
率很低, 铁损所占比例很大。在进行变压器改造时, 应特别注重降低变压器铁损。因此,选取不同的变压器会有不同的效果。各种配电变压器的性能指标比较见表1 (用P o 表示空载损耗, P d 表示短路损耗, S e 表示变压器额定容量)。从表1 指标可看出, 单相卷铁心变压器的经济指标远比其它指标要好, 尤其是空载损耗更低, 仅单位容量损耗一项, 与同容量S9 系列相比较, 空载损耗可下降15% 以上,空载电流可下降30%~ 50%。 b 耗材少, 造价低
经计算, 在相同容量的单相负荷供电情况下, 单相变压器的铁心柱容量为三相变压器铁心柱容量的115 倍, 其单位容量材料用量, 铁减少约20% , 铜减少10%。由于单相变压器容量小, 质量轻, 可悬挂在电杆上, 取消变压器基座。在农村, 1 个变压器基座造价013~ 014 万元, 在城市016~ 018 万元。而由于采用单相供电, 可以节约1 套(对于三线制) 或2 套(对两线一地制) 电气设备, 如导线、绝缘子、避雷器、开关、横担等, 有效地减少了安装投资和建设费用。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