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材料力学,期末总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9 1:10: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材料力学各章重点

1.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具有相同的 A 。

(A)力学性质; (B)外力; (C)变形; (D)位移。 2.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 C 是相同的。

(A)应力; (B)应变; (C)位移; (C)力学性质。

3.构件在外力作用下 B 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A)不发生断裂;(B)保持原有平衡状态;

(C)不产生变形;(D)保持静止。

4.杆件的刚度是指 D 。

(A)杆件的软硬程度;(B)件的承载能力;

(C)杆件对弯曲变形的抵抗能力;(D)杆件对弹性变形的抵抗能力。

5.低碳钢材料在拉伸实验过程中,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时,承受的最大应力应当小于 D 的数值,

(A)比例极限;(B)许用应力;(C)强度极限;(D)屈服极限。

6.对于低碳钢,当单向拉伸应力不大于 C 时,虎克定律σ=Eε成立。

(A) 屈服极限σs;(B)弹性极限σe;(C)比例极限σp;(D)强度极限σb。 7.没有明显屈服平台的塑性材料,其破坏应力取材料的 B 。

(A)比例极限σp;(B)名义屈服极限σ(C)强度极限σb;(D)根据需要确定。

0.2;

8.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所示,其上 C 点的纵坐标值为该钢的强度极限?b。

(A)e; (B)f; (C)g; (D)h。

3题图

9.三种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分别如图所示。其中强度最高、刚度最大、塑性最好的材料分别是 A 。

(A)a、b、c; (B)b、c、a; (C)b、a、c; (D)c、b、a。

10.材料的塑性指标有 C 。

(A)σs和δ; (B)σs和ψ; (C)δ和ψ; (D)σs,δ和ψ。 11.确定安全系数时不应考虑 D 。

(A)材料的素质;(B)工作应力的计算精度;(C)构件的工作条件;(D)载荷的大小。 12.低碳钢的许用力[σ]= C 。

(A)σp/n; (B)σe/n; (C)σs/n; (D)σb/n。

13.系统的温度升高时,下列结构中的____A______不会产生温度应力。

A BCD14.图示两端固定阶梯形钢杆,当温度升高时 D 。

(A)AC段应力较大,C截面向左移;

(B)AC段应力较大,C截面向右移;

(C)CB段应力较大。C截面向左移动;

(D)CB段应力较大,C截面向右移动.

15.在图中,若AC段为钢,CB段为铝,其它条件不变,则A、B端的约束反力FRA,FRB(图示方向)满足关系 D 。

(A)FRA?FRB; (B)FRA?FRB; (C)FRA?FRB?F;

(D)F?FRA?FRB。

16.图示等直杆两端固定。设AC、CD、DB三段的轴力分别为FNl、FN2、FN3,则 C 。

(A) FNl=FN3=0, FN2=P;

(B) FNl=FN3=-P,FN2=0; (C) FNl=FN3<0,FN2>0;

(D) FN1=FN2=FN3=0。

11题图

17.直杆的两端固定,如图所示。当温度发生变化时,杆 C 。 (A)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为零,轴向应变不为零; (B)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轴向应变均不为零; (C)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不为零,轴向应变为零; (D)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轴向应变均为零。

12题图

18.图示木榫接头,左右两部分形状完全一样,当F力作用时,接头的剪切面积等于 C 。

(A)ab;(B)cb; (C)lb;(D)lc。

19.如右图所示,在平板和受拉螺栓之间垫上一个垫圈,可以提高____D_____。

A.螺栓的拉伸强度; B.螺栓的挤压强度; C.螺栓的剪切强度; D.平板的挤压强度。

20.插销穿过水平放置的平板上的圆孔,在其下端受有一拉力P.该插销的剪切面面积 和计算挤压面积分别等于 B 。

(A)?dh,?D;(B)?dh,?(D?d);

1421422(C) ?Dh,?D;(D) ?Dh,?(D?d)。

142142221. 圆轴横截面上某点剪应力τ

ρ

的大小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ρ成正比,方向垂直于过该点

的半径。这一结论是根据 B 推知的。

(A)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和平衡关系; (B)变形几何关系和物理关系; (C)物理关系; (D)变形几何关系。

22. 空心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切应力分布为图 B 所示。

23.图示圆轴由两种材料制成,在扭转力偶Me作用下,变形前的直线ABC将变成 所示的 D 情形。

(A)AB1C1; (B)AB1C2; (C)AB1C3; (D)AB1C4。

搜索更多关于: 材料力学,期末总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的文档
材料力学,期末总复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zuno3rkuf44s0w0d4ij47hq70zb7d011t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