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构造和型号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一节——蓄电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向各位老师谈谈我对这节课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请多多指教! 一、说教材 (一)首先是,教学分析
本节课选自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汽车电气设备的构造与维修》第一章第二节,是本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本节内容主要阐述了蓄电池的结构组成和型号命名。学生清晰理解蓄电池的结构组成将为今后进行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和拆修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成败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讲述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蓄电池的结构组成及型号命名,进一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和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观察、启发、诱导、设问”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不断观察、理解、对比中掌握学习知识,达到自己会学并能区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日常认知的延伸,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乐于探索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三)然后是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综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掌握蓄电池功用,结构组成以及型号
2.由于学生只是对蓄电池的外观有一个简单的实物印象,内部的具体结构却十分模糊,所以对蓄电池结构的认识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也需要我们对比、分析、记忆来学习。所以关于蓄电池的结构是我们学习的难点。 二、说学情
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高,而对内容枯燥的理论则学习效率低。另外,中职业生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物讲解,并留意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有效运用因材施教,让学生参与教学环节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演示、观察、启发、诱导、对比”式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之中,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不断观察、理解、对比掌握中学习知识,达到自己会学并能区分。在教学过程中演示法和启发诱导法相互渗透、密切配合,利用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整个工作过程,利用启发诱导法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疑。环环紧扣,精心编排,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疑激思,揭示新知(10min)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电池说起,学生平时只是使用电池,却不会想到电池里面有许多学问,自然会引起兴趣 ) 1、 先从一次性电池说起
每位学生对电池应该是很熟悉的,从手电筒中的干电池,到MP3中的5号或7号干电池,所以电池在我们生活当中使用十分普遍,这些电池有很多是用过之后便丢弃了,这类电池我们称之为一次电池
2、二次电池
有一大类电池,电用完之后可以进行充电,充好电之后又可继续使用,比如手机中的充电锂电池,还有用于磁带放音机上的便携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这类电池我们称之为二次电池,通常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3,各种二次电池
在蓄电池中按照内部材料的不同,一般有:铅酸蓄电池、碱性蓄电池、镍镉蓄电池、锂蓄电池等。其中应用较广泛的,价格较低的是铅酸蓄电池。 (二)由陈出新,深化学习目标
(那么你对车用铅酸蓄电池有没有简单认知?)我们知道蓄电池虽是汽车的辅助电源,但是它在汽车的整个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却功不可没,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具体讲解铅酸蓄电池重要组成部分的结构作用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头脑中一直带着问题,在听课过程中能集中注意
力
(三)具体介绍铅酸蓄电池的构造作用(20min)
出示一个6V铅酸蓄电池的构造图。它由三个相同的单格电池组成。
用联条把各单格串联起来,便成了一个6V蓄电池。这种蓄电池主要由极板、隔板、电解液、外壳(容器)等组成
接下来按照蓄电池的四大组成部分,包括结构特点,功用等细节学习,对比,理解记忆 (采用结合实物、图片边讲解并穿插一些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蓄电池结构的认识及作用)
设计意图: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头脑中形成充分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能用科学的
方法理解掌握蓄电池构造及作用
(1)极板与极板组
极板做成栅架(网架)形式,上面附满活性物质。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就是靠正、负极板上活性物质与硫酸溶液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极板构造如图所示
正极板:将二氧化铅与稀硫酸调成膏状,涂在栅架上,就成了正极板。 负极板:将纯铅粉与稀硫酸调成膏状涂在栅架上,就成了负极板 设计问题:为什么在单格电池组中,负极板要比正极板多一片?
(设计意图:启发诱导法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素质得到培养)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正极板化学反应剧烈,所以在单格电池中,负极板总比正极板多一片。使每一片正极板都处于两片负极板之间,保持其放电均匀,防止变形。 (2)隔板
(1)隔板的作用:是把正、负极板隔 开,防止极板短路。 (2)隔板常用材料:
通常为木质、微孔橡胶和微孔塑料。隔板做成一面有沟槽、一面平滑。 设计提问:在蓄电池中,隔板应怎样放置?
沟槽面对着正极板。使充放电时,电解液能通过沟槽及时供给正极板,当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PbO2脱落时能迅速通过沟槽沉入容器底部。 (3)电解液
(1) 电解液的作用:电解液是蓄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物质。
(2)电解液的成份:蓄电池电解液是用纯净硫酸和蒸馏水(去离子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电解液的纯度和密度对电池容量和寿命有重要影响。
(3)电解液的密度对蓄电池的工作有重要影响,密度大,可减少结冰的危险并提高蓄电池
的容量,但密度过大,则粘度增加,反而降低蓄电池的容量,缩短使用寿命。电解液密度应随地区和气候条件而定,下表列出了不同地区和气温下的电解液的密度。另外,电解液的纯度也是影响蓄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设计提问:可以用工业硫酸和自来水、井水、河水等配制吗?
引导学生回答:不允许用工业硫酸和自来水、井水、河水等配制。因其杂质多,易引起自放电,从而影响蓄电池寿命。 (4) 外 壳
外壳用硬橡胶或塑料制成。内用间隔分隔成几个单格,每个单格内放入极板组和电解液便组成一个单格电池。壳的底部有凸起的筋条(突棱)用来放置极板组。 (三)蓄电池的型号命名 (10min)
以示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蓄电池型号表示的含义,并加以练习。(案例展示 、总结练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 1、3-Q-90:
表示由三只单格电池组成,额定电压为6V,额定容量为90A·h的起动型蓄电池。 2、- 6-QA-75 :
表示由六只单格电池组成,额定电压为12V,额定容量为75A·h的起动型干式荷电蓄电池。 3、6-QA-60G :
表示由六只单格 电池组成,额定电压为12V,额 定容量为60A·h的起动型干式荷电、 高起动率蓄电池。
(四)课堂小结(3min)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便于学生理解,
对本堂课内容印象也深刻。
1、对于铅酸蓄电池的构造,要把握住它由极板、隔板、电解液和外壳四大部分构成,抓住这条主线,再各个击破。其中极板的构造比较复杂;电解液是由纯硫酸和去离子水配制而成。
2、在型号命名方法教学中,要注重归纳总结出命名方法中的规律,这样才能避免陷入死记硬背中。
(五)作业布置 (2min)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每个单格电池设有一个液孔,用途是什么? 2、简述6-QA-60的含义。 (六)板书设计
清晰美观的板书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我这样设计板书,体现知识的板块和结构,将重点、难点一一呈现,让学生一目了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