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中 七年级 数 学 试 卷
考 生 须 知 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共 2 页,第Ⅱ卷共 4 页。 2.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3.在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密封线内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4.考试结束,将试卷、机读卡及答题纸一并交回监考老师。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以下每个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题意的.
1. 不等式x?2<4的正整数解有 .
A .1个 B .2个 C.3 个 D.4个
2. 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5)2??5 B. ?(?15)2??15 (?5)2??5 D.
C.
11? 2222131、6.1010010001?、、27 711 3. 在下列各数0.51525354?、3?、、0、0.2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 1 B. 2 C. 3 D. 4
?x?1?04. 利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正确的是 .
x?2?A. B. -2-1O123-2-1O123
C. D.
-2-1O123-2-1O123七年级 数学期中统测 第 1 页 共 6 页
5. 如右图,由下列条件不能得到AB∥CD的是 .
A . ∠B+∠BCD=180° B. ∠1=∠2 C. ∠3=∠4
6. 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硬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
D. ∠B=∠5
(1)∠1=∠2; (2)∠3=∠4; (3)∠2+∠4=90°; (4)∠4+∠5=180°.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2 C.3 D.4
7. 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个数是.
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 ③三角形必有一条高线在三角形内部 ④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一定都是锐角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10㎝,则它的周长是 . A.15㎝ B.20㎝ C.25㎝ D.20㎝或25㎝
?1(2x?5)?x?5,??39. 关于x的不等式组?只有5个整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1(x?3)?x?a??21111 B. ?6?a?? 221111C. ?6?a?? D. ?6?a??
22A .?6?a??
10. 已知正整数a、b、c中,c的最大值为6且a
三角形共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七年级 数学期中统测 第 2 页 共 6 页
第Ⅱ卷
二、细心填一填(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11. 若点P(2?m,3m?1)在x轴上,则m=________. 12.
AMEB1F2NCD81的平方根是 .
13.如图,四边形ABCD中,∠B=40°,沿直线MN剪去
∠B,则所得五边形AEFCD中,∠1+∠2=_________°.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一个点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那么我们称这个点是格点.若格点P(m-2,m+1)在第二象限,则m的值为______.
15.如图,?1?72,?2?62,?3?62,则?4的度数为 °.
E F A
D
B C 000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放置,其中∠A=30°,∠ACB=90°, ∠E=45°,三角形板DCE的直角顶点D在AB边上,边ED与边AC交于点F,若EC∥AB, 则∠AFE的度数是 度.
1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两种新的变换:
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m,n),规定:
1)?(?2,1); ①f(m,n)?(?m,n),例如,f(2,1)?(2,?1). ②g(m,n)?(m,?n),例如,g(2,按照以上变换有:g[f(3,?4)]?g(?3,?4)?(?3,4),那么f[g(5,2)]等于 .
18. 一个三角形内有n个点,在这些点及三角形顶点之间用线段连接起来,使得这些线段互不相交,且又能把原三角形分割为不重叠的小三角形.
七年级 数学期中统测 第 3 页 共 6 页
如图:若三角形内有1个点时,此时有3个小三角形;若三角形内有2个点时,此时有5个小三角形.则当三角形内有99个点时,此时有 个小三角形.
n=1 n=2
第18题图
n=3 三.计算题:(19题每题5分,20题(1)4分,(2)6分,共20分)
19.计算 (1)
253125135 ??(?)2 (2)49?27?1?2+(1?)2 .
1664243x?1?1?2x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0.(1) 解不等式 ............2
?5x?2?3(x?2), ?(2) 求不等式组?x?1解. 2x?1 的整数...
≤. ?3?2四.解答题:(21题 5分,22、24题4分,23、25题6分,共25分)
2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6, 7)、(-3,0)、(0,3).
(1)画出△ABC,并求△ABC的面积;
(2)在△ABC中,点C经过平移后的对应点为C’(5,4),
将△ABC作同样的平移得到△A’B’C’,画出平移后的△A’B’C’,并写出点A’,B’的坐标;
(3)P(-3, m)为△ABC中一点,将点P向右平移4
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到点Q(n,-3),则m= ,n= .
22. 已知:如图,点A、B、C在一条直线上,
AD∥BE,∠1=∠2.
ED1 将求证:∠A=∠E 的过程填空完整.
证明:∵AD∥BE( ),
七年级 数学期中统测 第 4 页 共 6 页
2AB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