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压配电网工程监理控制要点
一、10/0.4KV变压器台架安装 1、事前控制
1.1开工前,检查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技术交底情况。 1.2检查特殊作业人员上岗证,必须持证上岗。 1.3检查未经检测或已过期的安全工器具。
1.4检查变压器、避雷器、跌落式熔断器、隔离开关、断路器和负荷开关的出厂合格证、产品说明书。
1.5检查台架根开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台架水平倾斜不大于根开的1/100。
1.6检查变压器的油枕、油位是否正常,外壳干净无锈斑。变压器台架金具必须热镀锌。
2、事中控制 2.1引线及设备连接
2.1.1变压器高压引线不小于35mm,高压引线要与变压器相序一致。
2.1.2变压器高低压侧引线的导体连接要使用压接线耳或使用线夹。铜铝导线间应采用过镀线夹。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采用压接线耳。
2.1.3 1~10kV每相引流线,引下线与邻相引流线引下线或导线之间,安装后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300mm;1kV以下电力线路不应小于150mm。 2.2杆上变压器安装
2.2.1变压器台架底座对地距离不应小于2.5m。
2.2.2变压器外壳、低压侧中性点要直接接地。按变压器容量区分:容量大于100kVA的变压器工作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容量不大于100kVA的变压器工作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要求实测记录,现场监理人员要签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
2.3杆上避雷器安装
2.3.1避雷器接线应使用压接线耳。引线连接紧密,采用绝缘线时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a)10kV避雷器引上线(电源侧引线):铜线不小于16 mm,铝线不小于25 mm。 b)10kV避雷器引下线(接地侧引线):铜线不小于25 mm2,铝线不小于35 mm2。 c)0.4kV避雷器引上线及引下线宜使用铜线,截面不宜小于25 mm2。当避雷器的连接端子较小不能适应25 mm2导线连接时,应采用过渡连接。
2.3.2避雷器相间距离:1~10KV不小于350mm,1KV以下不小于150mm。
2
2
2
2.3.3避雷器应可靠接地,宜采用直接接地方式。
2.4跌落式熔断器安装
2.4.1熔断器安装牢固、排列整齐,熔管轴线与地面的垂线夹角为15~30度,熔断器水平相间距离不小于500 mm。操作时灵活可靠,接触紧密。 2.4.2高压熔断器安装高度不应小于4.5m。
2.5杆上隔离开关安装
2.5.1瓷件良好,操作机构动作灵活。隔离刀刃合闸时接触紧密,分合时三相同期性好,分闸后应有不小于200 mm的空气间隙。 2.5.2引线连接紧密可靠。
2.5.3水平安装的隔离刀闸分闸时,宜使静触头带电。
2.6杆上断路器和负荷开关安装
2.6.1吊装就位安装,水平倾斜不大于托架长度的1/100。
2.6.2引线连接紧密,宜采用线夹连接。当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不小于150 mm。 2.6.3操作灵活,分、合位置指示正确可靠。 2.6.4外壳接地可靠,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2.6.5设备底座高度要求达到4.5m及以上。
2.7台架拉线安装及标识
2.7.1拉线截面不宜小于35mm2 。
2.7.2 UT线夹安装正确,主副线槽相符,螺杆应露扣,并应有不少于1/2螺杆丝扣长度调整余地。
2.7.3拉线应采用直径不大于3.2mm的镀锌铁线绑扎固定,拉线回尾长度要求为300~500mm,拉线回尾绑扎上端80mm~100mm,下端不小于150mm,拉棒露出地面长度应为500~700mm。
2.7.4承力拉线应与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对正,分角拉线应与线路分角线方向对正,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拉线与电杆夹角一般采用45度,受地形限制时可减少到30度。跨越道路的拉线对通车路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5m。
2.7.5应悬挂台区标示牌,标明台区名称、台区编号、抢修电话;线路标示牌,标明线路名称、线路编号、相序;警示标示牌,标明“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等。
0
0
3、事后控制
3.1检查已安装的电气、金具是否牢固可靠。 3.2瓷件表面是否光洁、无裂缝、破损等现象。 3.3变台标示牌及警告牌是否齐全。
3.4一、二次引线排列整齐,绑扎牢固。一、二次侧绝缘防护罩齐全。
3.5部件齐全,操作机构灵活,油面或气压容易观察,分、合闸位置指示正确可靠。
4、安全控制
4.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穿工作服,穿绝缘鞋。 4.2登杆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4.3不准在高空作业中上下抛掷物品、工具。 4.4酒后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4.5在上旧杆作业前,应先检查杆根是否牢固,必要时应加设临时拉线。 4.6监理人员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报告工作负责人。
4.7杆上作业应避免上下交叉作业,当无法避免时应相互照应,密切配合。
4.8要按规定设立工作监护,监护人要佩戴监护人袖章,监护人不得从事其它工作。 4.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施工现场安全用电规程,导线过路或街道应加强保护,配电箱架锁设有“有电危险”警告牌。
二、0.4KV台区安装工程控制要点 1、事前控制
1.1开工前,检查施工单位技术措施和施工技术交底。
1.2为了减少疏漏,开工前,必须进行线路复测,低压台区供电半径(市区不大于250m、繁华地区不大于150 m、农村不在于500 m)如有特殊情况超过规定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末端供电质量。
1.3检查特殊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1.4检查采用的设备、器材、金具及材料应有合格证,产品应有铭牌。 1.5导线型号、规格、颜色是否与图纸规范要求一致。
2、事中控制 2.1电杆组立
2.1.1电杆长度不宜小于7m,线径为70mm2及以上的导线在终端转角等受力处宜使用Φ150梢径电杆。
2.1.2电杆无纵横向裂纹、弯曲,电杆顶端应用水泥封堵。电杆埋深不小于杆长1/6。 2.1.3电杆组立应正直,直线杆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杆梢偏移不应大于梢径的1/2,转角杆紧线后不向内角倾斜,向外角倾斜不应大于杆梢直径。
2.2导线架设
2.2.1导线宜采用绝缘导线,应符合设计要求。 2.2.2同一地区导线的排列相序应统一。
2.2.3导线水平排列时,零线宜靠近建筑物;导线垂直排列,零线不宜高于相线。零线应有明显标志。路灯线不应高于其他相线、中性线或保护中性线。
2.2.4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不应超过一个接头,导线在跨越道路的档距内不得有接头。接头位置距导线固定处距离不小于0.5m。
2.2.5架空导线至弱电线垂直、水平距离不小于1m,不足时应采取补强措施。接户线、进户线与通信线、广播线交叉时,其垂直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接户线、进户线在上方时:0.6m;接户线、进户线在下方时:0.3m。 2.2.6跨越时高压线路在低压线路之上。
2.2.7采用角铁横担时架空导线档距为30~40m,一般不超过50m,如采用街码支撑架空导线,档距为15~20m,一般不超过25m。使用街码作支撑物时架空裸导线对建筑物垂直距离不小于2.5 m,水平距离不小于1m,架空裸导线对树木的垂直和水平距离不小于1.25m;架空绝缘电线对建筑物垂直距离不小于2 m,水平距离不小于0.2m,架空绝缘电线对树木垂直距离不小于0.2m,水平距离不小于0.5m;不足时应采取补强措施。
2.2.8架空导线至通车街道路面垂直距离不小于6m,通车困难的街道、人行道不小于3.5m,胡同(里、弄、巷)不小于3m,低压架空线路对地面的距离居民区不小于6m,非居民区不小于5m。低压接户线受电端和进户线对地面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5m。
2.2.9低压接户线与下方建筑物窗户的垂直距离不小于0.3m;与上方阳台或窗户的垂直距离不小于0.8m;与阳台或窗户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75m;与墙壁、构架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05m。
2.2.10导线绑扎应采用与导线同金属单股线,直径不小于2.0mm。
2.2.11单横担的安装,直线杆装在受电侧;分支、转角、终端杆装在拉线侧。横担安装应平正,安装偏差上下、左右倾斜不大于20mm,双杆的横担高差不大于连接距离的5/1000,左右扭斜不大于横担总长的1/100。
2.2.12街码布线档距不宜超过6m。街码敷设的绝缘导线与弱电线路不得互相间穿越。街码安装在内转角时应采用异型金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