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黎锦宣讲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3 5:37: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黎锦——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宣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上午)好!

我叫 ,是海南师范大学“榕树计划”大学生科普行动的志愿者。我校“榕树计划”科普行动是由海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组织发起的,由美术学院、文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的师生对“黎锦—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调研考察。前期,我们由各学院指导老师带队深入黎族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探索黎锦、黎锦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等。我们先后走访了琼中、白沙、五指山、保亭等各市县收集黎锦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调研分析总结相关资料撰写调研报告和科普报告。中期,我们在指导组专家和指导老师的反复指导修改下完成了此次报告。今天,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调研成果。由于我们大学生知识面和科研经验有限,可能对某些知识点不是很透彻,还望大家谅解,并给我们提出修改建议。

通过前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咱们的榕树计划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我今天将要与大家共同分享的就是有关黎锦的那些事儿,我们的研究题目是“黎锦——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大家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咱们的黎锦已经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但是我相信很多人对这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什么概念,也不知道要评选上有多困难。

那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什么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

1

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大家都知道有什么么,可以猜一下,随便说说看。(让观众回答问题)

嗯,这三个条件,首先,既然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它肯定具有值得我们去用心保存传承的价值,这个就是艺术价值。接着大家想想,作为遗产,顾名思义。肯定是已经处于濒危的状况,那么这就是它的第二个条件。对于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去挽救,这也就是需要有完整的保护计划,这就是第三个申请的条件。现场能有观众告诉我们,你知道我国都有哪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么。(找两个人)好,差不多就这些,那截至2010年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含“急需保护名录”)的项目已达34个,成为世界非遗第一大国。

就像刚才有人说的京剧,就是我国最为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我们成为什么?国粹!嗯,京剧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示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的不容易的。但是我们海南黎族的黎锦,在经过了层层的审核之后,终于在09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次政府间委员会常规会议正式批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的黎锦就和京剧,篆刻等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关注和保护。

黎锦是我们海南特有的文化,是海南黎族文明向世界展示的重要方式。这么有价值的遗产,我们怎么能不继承和发扬呢。而要去继承和发扬我们的这份遗产,就得先对她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

2

好的,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介绍这个让我们为之自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PPT)

现在大屏幕上面展示的就是传说中的黎锦了,对了,我想问一下咱们在座的有黎族的同胞吗,您能给我们讲讲你印象中的黎锦是什么样的?恩,是的。跟这位同学说的相差无几。

黎锦,字面上的解释就是黎族民间织锦。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史书上就称其为“吉贝布”,是黎族人的一种特色花布,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春秋的时候就已经享有盛名了。黎锦的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1000多年,当然这也是由于咱们海南岛得天独厚的天然气候和地理条件,很适合木棉的生长,所以海南岛也因黎锦而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

黎锦的用途也是比较广泛的。在古时候啊主要是用于黎族女子的服饰、头巾、贯头衣、筒裙啊,之后慢慢演变,除了这些服饰以外,还出现了些挂饰、桌饰等等。在我们欣赏之余啊,总是不禁会问,这些漂亮的黎锦是怎么被编织出来的呢?请先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片段)。

好的,刚才看到的这个片子中介绍了黎锦编织的四大技艺,大家还记得是哪四大吗?是纺染织绣吧。好,下面我们就简单给大家解释下这四个技艺的特别之处。

首先是纺。提及纺呢,我们不得不来看看主要的工具。最初是手动纺轮或者脚踏纺轮,用于将抽好的纱纺成线,后来出现了一种叫木制轧花机的工具,可谓是黎族纺织技术的重大突破。说起这个棉纺技术,就不得不提一位历史名人,那就是黄道婆。黄道婆是元代纺织技艺的革新家。她是江沪地区人,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到了海南之后,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她回到家乡,将黎族的

3

纺纱、织布等技术加以改进传播到内地,迅速推动了长江下游棉纺业的发展,掀起了被海内外学者称誉的持续数百年的\棉花革命\,从此,棉织品取代麻织品成为生活必需品,黄道婆也成为中国纺织业的始祖。所以说啊,中原发达的纺织技术,最初的老师还是我们黎族人民。

那我们再说染:是指染色,我们回过头来细细地看黎锦,就会发现黎锦的线的颜色种类并不多,这就是因为利用天然的植物作为颜料的限制,但是,天然染料和化工染料相比对人的益处是可想而知的。

这些天然植物染料主要采用山区野生植物的叶、花卉、树皮、树根等为主。例如,黄姜用来染黄色、蓝靛染蓝色、谷木、树根等用来染红色。其实很多黎族人还懂得从动物身上提取用来染色的原料,想想都是很神奇的。

再说织:黎族人的织锦工具很特别,叫做踞腰织机。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传统踞腰织机(幻灯片),踞腰织机是一种较为原始的纺织工具,因为纺织时用力部位集中在腰部而得名。踞腰织机,构造简单、轻便,可随身携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黎寨中经常会看到黎族妇女会聚在一起,边聊天边织锦。

但是踞腰织锦也有它的不足,踞腰织锦编织的黎锦密度不均。另外,踞腰织锦所编织的黎锦宽度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明了脚踏织机,大大提高了织锦的效率,也改善了织锦的质量。

最后是绣:绣呢,主要是在编织好的黎锦上,进行刺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锦上添花。黎族刺绣分为单面刺绣和双面刺绣。双面绣的技艺是一种很高超的刺绣技艺,目前海南掌握双面绣技艺的黎族人已经不多了,我们调查的过程中见到的符秀英是个懂得双面织的织女,现在已经被评为了国家级的双面绣传承人。

4

搜索更多关于: 黎锦宣讲稿 的文档
黎锦宣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04w22tmgl9lpyu24et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