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Rh血型系统是如何分型的?有何特点?
Rh血型分型依据 :根据红细胞膜上有无D抗原,Rh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Rh血型特点: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Rh阴+性者经D抗原刺激后可产生D抗体,主要为IgG。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窦性心律 3、搏出量 4、血压 5、收缩压 6、舒张压 7、中心静脉压 二、填空题:
1、心排出量决定于搏出量和 ,搏出量受心肌 、 和
能力的影响。
2、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具有 期,其形成原因是由 内流和 外流同时
存在。 是自律细胞电活动的特点。
3、心肌的生理特征 、 、 和 。 4、兴奋由心房传导到心室的延搁部位 ,其传导速度 。 5、第二心音的特征是 ,标志着 的开始。第二心音强弱主要反 映 的高低和 机能状态。
6、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是 ,基本因素 和 。 7、微循环的血流通路有 、 、和 三条,其作用分别 是 、 和 。
8、肾上腺素能使心跳 ,心排出量 ,但对总的外周阻力 临床上常用作 药。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使小动脉强烈收缩,使外周阻力增大,血压明显升高,临床上常用作 药。
三、简答题:
1、比较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答: 1. 第一心音 产生原因 由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及心室射出的血液冲击动脉壁引起振动产生 由心室舒张时动脉瓣关闭及血流冲击主动脉和肺动脉根部引起振动产生 特点 音调低,持续时间长 音调高,持续时间短 2. 第二心音
2. 简述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及意义。 答:微循环的有三条通路:
1) 迂回通路:微动脉 →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意义: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2) 直捷通路:微动脉 →后微动脉 →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
意义:使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返回静脉,保证静脉回心血量。 3) 动—静脉短路:微动脉 →动-静吻合支→微静脉V
意义:调节体温。
3、简述减压反射的调节过程。
答:动脉血压↑ 颈动脉窦 压力感受器 窦神经 传入
主动脉弓 兴奋↑ 主动脉神经
延髓心血管中枢的神经冲动↑ 心交感中枢和缩血管中枢紧张性↓
心迷走中枢紧张性↑
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 对血管 血管舒张 外周阻力↓ 血压↓ 心交感神经传出的冲动↓ 对心脏 心率↓ 心排出量↓ 心迷走神经传出的冲动↑ 心肌收缩力↓
反之,当血压下降时,减压反射减弱,血压回升。
4、影响心输(排)出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
心排出量决定于搏出量和心率。心排出量=搏出量×心率。
1)影响搏出量的因素:①前负荷,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前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加强,搏出量增加。②后负荷,即动脉血压。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后负荷越大,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使射血期缩短,搏出量减少,反之,搏出量增加;③心肌收缩能力,即与前、后负荷无关的心肌本身的内在收缩特性。
2)心率变化对心排出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增快,心排出量增加。当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动周期过短,特别是心舒期过短,心室充盈不足,搏出量和心排出量降低。心率低于40次/分,心室充盈量有限,心排出量也减少。
5、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答:1)搏出量:搏出量增加时,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升高更明显,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了搏出量的大小及心脏收缩力量的大小。
2)心率: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加快时,血压升高,以舒张压升高为主。反之,心率减慢时主要降低舒张压。
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加时,血压升高,以舒张压升高更明显,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当大动脉管壁的弹性降低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使脉压增大。 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当循环血量下降(失血)或血管容积增大(过敏)时,血压下降。
第五章 呼吸系统的功能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呼吸运动 3、肺通气 4、肺换气 5、肺活量 6、用力呼气量 7、每分通气量 8、肺泡通气量 9、肺牵张反射 10、通气/血流比值 二、填空题
1、呼吸的三个环节包括 、 和 。
2、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和 之间的压力差, 是肺通气的 原动力。
3、胸膜腔内压指胸膜腔内的压强,其特点是 。 4、肺的弹性阻力包 和 。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是 。
6、气体交换的方式是 ,气体交换的动力是 。
7、经过肺换气,血液由 血变 血,经过组织换气,血液由 血变为 血。
8、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 、 和 。
9、氧气的主要运输形式是与 结合形成 。二氧化碳的主要是形式 被运输。
10、呼吸的基本中枢在 。调整中枢在 。
三、简答题:
1.胸膜腔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
答:胸膜腔内压主要是由肺的弹性回缩力形成的。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有两种力通过胸膜脏层作用于胸膜腔:一是肺内压,使肺泡扩张;而是肺回缩力,使肺泡缩小。因此,胸膜腔内压力实际上是两种方向相反的力的代数和,即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故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若以大气压为零标准,则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力。正常情况下,肺总是表现出回缩倾向,胸内压因而也经常为负压。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① 保证肺泡成扩张状态,使肺随着胸廓的运动而扩张和回缩;② 降低心房,腔静脉和胸导管内压力,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2.为什么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的气体交换效率高? 呼吸形式 平静呼吸 浅快呼吸 深慢呼吸 每分通气量(ml) 500×12=6000 250×24=6000 1000×6=6000 肺泡通气量(ml) (500-150)×12=4200 (250-150)×24=2400 (1000-150)×6=5100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三种不同的呼吸形式,每分通气量相同,但是深慢呼吸的肺泡通气量最大,所以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气体交换效率高
3、低O2对呼吸运动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缺O2:一方面可以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使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决;另一方面,缺O2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减弱。
当机体轻度缺O2时,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占优势,表现呼吸加深加快。当严重缺O2时,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占优势,表现为呼吸减弱甚至停止。 4、CO2对呼吸运动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1)CO2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体液因子。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可以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实现且以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
当血液中CO2浓度轻度增加时,可以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深加快;但当血液中CO2 浓度过度增加时,可使呼吸中枢麻痹,导致呼吸停止;当血液中CO2浓度过低时,可使呼吸暂停。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一、名词解释:
1、消化 2、吸收 3、胃排空 4、胃肠激素 二、填空题:
1、消化的方式有两种, 和 。
1、 胃的运动形式有 、 、 ,其中 是胃所特有
的运动形式,有容纳和储存食物的作用。
2、 小肠的运动形式有 、 、 。
3、 是小肠所特有的运动形式,有 、 和 的作用。 4、 含消化酶种类最多、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 。
5、 唾液中含有的消化酶是 ,其作用是把 分解为 。 6、 胃液的主要成分是 、 、 和 。 7、 内因子的作用是促进 的吸收。 8、 胃液中起保护胃粘膜作用的是 。
10、胰液的主要成分是 、 、 、 、 。 11、胆汁中的 有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12、糖类吸收的分子形式是 ,蛋白质吸收的分子形式是 ,脂肪吸收的分子形
式是 、甘油和甘油一酯。
13、糖类、蛋白质和中、短链甘油三酯的吸收是经过 途径,长链甘油三酯的吸收经过
途径。
14、维生素C可以促进 的吸收,维生素D可以促进 的吸收。
三、简答题:
1.胃酸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答:胃酸的生理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变成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②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③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④胃酸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⑤酸性环境,有助于铁和钙的吸收。 2.为什么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部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