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救恩的观念
一、 什么是救恩? 二、 救恩的重要性 三、 救恩的开始。
对于救恩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救恩开始于基督徒认罪悔改的那一个事件;有的人认为救恩是一个过程中;而有的人认为救恩是将来的事情。 四、 为什么需要救恩?
垂直方面来说因为在亚当里面我们都是罪人,与神隔绝,都是没有希望的人,唯有在主耶稣的救恩中才能够恢复和神的关系;水平方面来讲,在罪恶中的人以自我为中心,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斗争,产生犯罪的事情,处在罪恶中的人会有罪疚感,良心的不安、自卑、缺乏安全感。 五、 救恩的获得?
救恩通过信心获得,信心使基督所完成的工作在我们的身上发生功效;救恩还可以通过我们领受圣餐获得,通过圣餐我们得到从神来的信心,给我们带来安慰和帮助。当我们个人得到救恩后,发生改变的生命再去影响更多的人接受主,以至于整个社会环境都能够被改变。 六、 救恩的范围
只有那些真正相信耶稣基督为救主的人,不在于是否属于哪个教堂,不在于是否是三自教会还是家庭教会,也不在于是否基督教还是天主教。并且圣经教导我们,将来不仅人类会得救,并且万物都要脱离罪恶的辖制(参罗8:18-25)
第二章 当代的救恩观念(可跳过去不讲)
一、 解放神学
1、 解放神学可以分为黑人、妇女和第三世界三类。
2、 救恩观:解放神学认为社会的基本问题是无权阶级受资产阶级以及权贵的剥削和压迫,所以救恩
就是从压迫和剥削中获得解放。
3、 罪论:认为社会的罪也是需要解决的,解决了社会的罪,个人自身的罪就能够得到解决,所以解
放神学认为罪恶是由环境造成的。他们认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白人对黑人的歧视、社会对妇女的歧视、社会上贫富差距的扩大都是罪恶,必须解决。而解决的方式不排除用政治、斗争、革命的方式。这与传统的神学认为以谦卑、顺服胜过罪恶不同。
4、 圣经观:解放神学认为圣经认同受压迫的人,以色列的历史就是一部解放的历史,并且主耶稣也
偏向社会底层的人们。
5、 教义观:解放神学也关注传统神学的各种教义,不过都是从解放神学的视角解读。
6、 上帝观:解放神学认为上帝不是不可变的存在者,乃是改变自己,道成肉身亲自与贫困的人们认
同,亲自关心贫困人们的上帝。 二、 存在神学
1、 哲学基础:存在哲学。存在主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认为:“知识分两部分,客观知识和主观知识。客观知识由能够正确反映所表达的对象的观念组成,客观知识各种自然科学所关注的。主观知识所关注的是求知者在寻求知识的主观参与和内在感情。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是两个领域,主观知识不能够当做客观知识的基础,我们即使对一个事物有很丰富的客观知识,但是不一定能够有丰富的主管知识。并且在寻求客观知识的时候,主观知识会影响客观知识。海德格尔还认为真实和非真实之间是有差别的,人应该寻求真正的自己,而不是随波逐流,人要做真实的自己,不要活在别人的希望中,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认识到自己的有限。
2、 圣经观:认为圣经本质不是关于神或者人状况的真实记载,它给我们的是主观历史而非客观历史(如果按这种说法,我们人类的历史都是主观历史,而客观历史却无法寻找,因为人参与就会有主观的因素)。圣经所记载的也许不是真实的历史,但是门徒真实的感受,是历史事件对门徒造成的冲击,圣经的目的不是要告诉我们一些咨询,乃是要改变我们。
3、 人论:布特曼认为人本性有一种渴望,追求安全、幸福、成就、财富。但是对这些过分地追求就变成自私的想法,因为在追求这些的时候,人对真理、爱、崇高的追求就会臣服自私的心态。这
种自私心态造成的后果就是人只是关注自己的幸福、安全、成就、财富,而不顾他人的疾苦,也否认神的存在,即使承认神的存在,也是不愿意委身与顺服神。另外一方面,人认为靠自己能够获得安全感,人依靠自己或者集体的努力可以获得幸福,依靠财富的积累,科技的进步可以得到安全,但这些不过是海市蜃楼。当人自私自利的时候,人就会拒绝和否定人类的原来样子,看不到自己的有限,不愿意去依靠神,这都是非真实存在。
4、 救恩论:主耶稣来到世上的目的是呼召人离弃自己所建造的虚幻的安全模式,而进入神的里面,得到真实的安全,归向人真实的存在。当神的话语进入人的里面,人就会放弃自己所建立的所谓的安全保障,而归向神的真实安全。只用运用信心,人才能离弃自己所建立的所谓安全。其名言是“信靠神的道,意味着放弃一切的人为保障,并且胜过由于靠自己寻找安全时所造成的失望感。但是人由于不认识神,不愿意放弃自己所建立虚幻的保障,更不会运用信心,因为世人把信心建立在看得见的物质方面,而不会建立在神的话语上。其实信心使神给人的恩赐,接着信心让我们进入他所给我们预备的国度。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主义的救恩论主要讨论的是信心。
5、 存在神学的去神化化:布特曼对救恩、重生的理解和传统的观念不一样,布特曼人为救恩就是人放弃追求自己所建立的安全模式,运用信心,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神的话语上。重生乃是我们“生存状况“的改变,即整个人生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他认布特曼一再强调,我们不应把圣经当客观的证实,圣经乃是告诉我们人真实的存在,所以圣经中所记载的耶稣在海面上行在,五饼二鱼等神迹都不要按照字面去解释,要看到在这些故事中所包含对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三、 世俗神学
1、 世俗神学的背景:随着科学技术、进化论、实证主义以及人类对很多事情能够解释并且能够解决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上帝的信仰淡漠,人们越来越世俗化。很多教会对世俗化批评的同时,有的神学家却认为上帝也在参与世俗化,代表人物是潘霍华。
2、 世俗神学的主要观点:A认为人类的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是人对神的背叛,乃是上帝在教导人类自力更生。B、上帝在世俗中出现,很多不信耶稣的人,由于神的恩典,他们已经是基督徒了,不必再成为基督徒了。C、神已经内化人类社会和历史。
3、 救恩观:认为救恩应更宽泛地理解,救恩是起源于宗教,而超越宗教,救恩就是肯定自我,运用自身的能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救恩观的理解下,教会外的人其实也在经历救恩,甚至教会外的人比教会内的人是更真实的基督徒。 四、 当代天主教神学
1、 传统的天主教神学:A救恩论:教会是神恩典的唯一管道,神的恩典是通过教会的圣礼来传达的。B、人论:人的本性中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被动领受神恩典的能力,另一部分是对神恩典的渴慕之情。但是人靠着个人的努力没有办法满足人性中的这些层面,需要神的恩典才能够满足。恩典就是神赐给人类属神的生命。
2、 梵蒂冈第二次会议:A、不同的宗教是对生命奥秘的不同层面的透视,在不同的宗教中也可以看到神的恩典,天主教的任务就是:承认、保存、提升”这些恩典,并且在其他宗教徒身上找到“属灵和道德的美德”B、虽然每一个人都可以认识神,但是教会在救恩中角色还是非常重要的。C、神的子民可以分为三种:天主教徒、非天主教的基督教徒、非基督徒 五、 福音派神学
福音派神学的救恩论包括两方面:人类的困境和人与神的关系。
1、 罪论:人类的罪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和神的关系决裂,人没有办法做到神公义的要求,偏离神的要求,人只有等候神的审判。另一方面人由于远离神,本性中有一种邪恶的倾向,人容易偏离善良,选择罪恶,这种情况被称为败坏。败坏献楼在人内在和外在的冲突,所以我们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可神关系的破裂也导致我们内心的不安。罪也有集体的层面:社会的结构使个人与弱势群体饱受折磨与侵害。
2、 救恩论:福音派的救恩论和人在神面前的地位有关系,当我们信靠耶稣后,我们在神面在法律面前就由罪人的地位变为无罪的地位。人在神面前被宣告称义,人不仅被宣告为无罪,并且成为神的儿子(立嗣),享受上帝所赐的一切恩典。当人被宣告称义后,人内心状况也有一种转变,从习惯于犯罪变成积极渴慕过着合乎义的生活,这种态度的转变叫做“重生”,人重生后,有一种属灵能力的灌入,性格也得到改变,但这只是属灵生命的开始,当基督徒有了基督徒的生命后,他的属灵生命
会持续不断地变化,于是人就变得更加圣洁,个人这种持续改变的过程成为“成圣”,基督徒在一生中持守信仰并且委身到底,称之为“恒忍”。这样的基督徒在死后的生命,成圣完成,那时候信徒的灵性品质变得完美,称之为“得荣耀”。这就是福音派的救恩论,福音派的救恩论强调永恒的福分远比现实的福分,并且也重视圣经对罪的描述。
第二课 救恩的前提——预定论
前言:在基督教的各种真理里面,预定论是最难以讲解明白的,因为它关乎到人的自由意志、苦难问题、上帝的旨意等很多重要的神学观念,而处理不好,就容易使这些观念自相矛盾,为了使大家更加明白,我在这里用三个词语代指我们平常所说的预定论,并且给其规定概念。“预先命定”、“预定”、“拣选”。“预先命定”指是最广泛的用词,可以包括个人的命运、宇宙的运行规律,一片树叶的落下等。“预定”单指神拣选人承受永生或者永死。“拣选”单指拣选人承受永生,乃是预定的积极方面
一、奥古斯丁和伯拉纠的争论
1、奥古斯丁:奥古斯丁强调神的预定和他的信仰经历有关系(讲述他的信仰经历),因为他的信仰经历使他特别注重圣经中预定论的研究,在此之前,教会很少把预定论当做教义来研究。奥古斯丁对预定的论的表述是这样的:在没有犯罪之前,人有真正的自由,可以选择善也可以选择恶。真正的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人的唯有限制就是作为人本性中有的限制,比如不能够飞、不能够测透万事、不能够创造世界等。但是当亚当犯罪之后,他的本性受到罪的玷污,开始倾向于犯罪,并且这种倾向于犯罪的本性也传给了后世子孙,所以我们在一出生的时候,本性中就有原罪,我们人性中依靠自己的自由作选择总是做些和神的旨意向违背的事情,没有神的恩典,我们没有办法弃恶从善,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真正的自由,我们所拥有的自由都是被罪玷污的自由。
2、伯拉纠的观点:伯拉纠是一位道德家,他认为人有可能过道德的生活,人并不是完全败坏没有选择善、恶的自由。亚当和夏娃的罪只是对他们自己本人负责。而没有一个进入这个世界后都有上帝所创造的真正的自由,在人的本性中并没有遗传亚当的罪。但是亚当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坏榜样。伯拉纠还认为,神并没有预定一些人得救,一些不得救,因为神给人的恩典是平等的,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人都可以透过自由意志、理性来认识神,在成圣的道路上只有下苦工,才能够讨神的喜悦。可见伯拉纠的思想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和佛教的观念有些类似。
3、奥古斯丁和伯拉纠思想的交锋。面对伯拉纠的思想,奥古斯丁竭力反驳:他强调亚当所犯的罪是非常严重的,我们不能够仅仅把亚当的罪推给亚当,而回避罪的问题,因为我们也是亚当的子孙,我们遗传了亚当的犯罪本性,我们在他里面都是犯罪的,正因为我们遗传了亚当的罪,所以保罗说:“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林前15:22),虽然我们遗传了从亚当来的罪,但是我们还是有上帝的形象,所以人也有是非之心等道德的本性,只不过是人失去了不犯罪的自由,人剩下的选择本质上都是犯罪的,人可以选择自由,但这些选择都是在罪恶中打滚。上帝的救恩恢复了我们的自由,恢复了我们行善的能力,神是全知的,他知道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选择他的救恩,唯有我们选择了上帝的救恩,人类行善的能力才能够恢复,他才能够行善,这就是预定论。下面的问题可能就是困惑我们的问题了:既然神的恩典影响我们的自由意志,我们得救都是神的恩典,都是神的预定,那到底神如何来预定人得救,预定人不得救。既然人的得救都是神预定的,那么我们现在传福音是否有必要,因为得救的人都是神在亘古预定的。或者说一个被神预定得永生的人不管怎么犯罪都是得救了,因为神预定了,而那些没有被神预定得永生的人,再怎么相信也不能够得救,因为神没有预定。这样说来,上帝还公义吗?其实神还是公义的,因为按照神公义的要求,所有的人都是应该被定罪的,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但是出于神的怜悯,神把所有的要灭亡的人中拣选一部分,就如一艘载满人的客船即将沉底,救援船赶到救上来几个人,我们难道要批评救援船的救援人员不公平吗? 二、加尔文主义预定论
1、人的全然败坏。全人类都活在败坏中,没有人能够回应上帝的呼召,在人一出生,就处在这样一种状况中,人没有能力行善,人生来就面临罪带来的惩罚,人生面临很多苦难都是罪造成的,欺骗、背约、没有亲情、不知道感恩、嫉妒、纷争、恶毒、邪恶、凶杀等等。圣经中有很多经文显示人都活在完全败坏的生活中,“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从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我们从前也都在他
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弗2:1-3) “这却怎么样呢?我们比他们强吗?决不是的!因我们已经证明:犹太人和希腊人都在罪恶之下。就如经上所记: “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弄诡诈,嘴唇里有虺蛇的毒气,满口是咒骂苦毒;杀人流血,他们的脚飞跑,所经过的路,便行残害暴虐的事;平安的路,他们未曾知道;他们眼中不怕 神。”(罗2:9-19)这些经文已经证明整个人类都处在败坏之中。正因为如此,神拣选人乃是神的恩典,那些没有被神拣选的人,不是神要定意灭绝他们,乃是犯罪人应有的惩罚。可能有人有疑问?那么怎么看待世上的善的一面,难道没有看到很多人救死扶伤吗?许多人关爱那些孤儿吗?怎样处理这两处经文和世上一些善良的行为的张力?(思考)
2、神无条件的预定。神对人的预定有绝对的主权,他做事不用和任何人商量,人根本没有权柄来评判,“因他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 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罗9:15-16)圣经中还有其他的例子:“葡萄园雇工的比喻(太20:13-15)、窑匠与泥土的隐喻(9:20-21)”,当神预定我们得救,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在神面前追求,因为这是神的恩典。可能有人有疑问?对于那些“好人”,神为什么不预定他们得永生?其实人认为的“好人”,不一定是好人,因为在神的评判标准下,没有一个“好人”,所以神拣选人不是按照人的行为为标准。可能有的人又有疑问:“我信主,怎么知道神预定了我?如果神没有预定我得救,我不是白信主了吗?”这样的人不必担心,因为神预定一部分人要得救,但是并没有具体地确定哪些人要得救,也没有预定美国人得救多少,中国人得救多少。因为得救的具体数目神没有告诉我们,但是只要我们相信圣经的真理,因信称义,只要我们相信,我们就在神的预定之中了,所以不必担心。有一种观点,认为神预定那些信靠他的人都得救,而那些没有相信他的人,都不再神的预定范围之内,所以彼得告诉我们神“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所以说这和我们传福音的大使命也不违背,
3、神有限的救赎。有些人强调普救论,认为将来是万教合一,所有的人都能够得救,但是这只是人的愿望,不是圣经的真理。总有些人不会被救赎,我们被拣选乃是神的恩典,既然拣选,就不是普救。“就如 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弗1:4-5)。到底神是在什么时候预定我们得永生呢?有很多种观点:我赞同堕落后预定(无限的救赎、有限的应用):第一、神定意要创造人类,这是神的旨意。第二、神允许人堕落,这是神的许可。第三、神为所有的人预备了救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对神的恩典有回应。第四、对那些接受救恩的人,神保证拯救到底。
4、不可抗拒的恩典。神拣选人是没有条件的,是神主动的行为,不是人靠着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的:“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就赐给你们。”(约15:16)这节经文说明神主动来到世上来寻找人,另一处经文是:“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到我这里来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约6:44)神爱的吸引使人来到神的面前。“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约6:37)所以说,神拣选人都是神主动的行为,人没有功劳。思考:怎样看待那些寻求真理的人呢?他们寻求真理于是认识了神,这其中没有人的努力寻找吗?耶稣也说过,天国是努力的人进去的。
5、信徒的恒久忍耐。我们要知道加尔文的预定论不是诡辩,不是悖论。加尔文提出预定论的目的是告诉当时那些信靠耶稣基督的人知道自己是有永生,是被神预定的,要为了那美好的盼望,恒久忍耐。我们再归结下加尔文预定论的几个要点:第一、神拣选人是神美善的旨意,与被选中人的努力和功劳无关。第二,神的拣选是到底的拣选,不会半途而废,得到救恩后就保障永不失落。第三、神拣选人是在万物之先,不是在人犯罪后才拣选。第四,神的拣选是无条件的。第
总结:加尔文的预定论听起来,好像和人的自由意志向违背,其实不然。在前面我们介绍,加尔文认为犯罪后的人只有选择罪恶的自由意志,而没有选择善的自由意志。所以靠着人犯罪后的自由意志人没有办法选择认识神。“就如鸟儿有飞翔的自由,但双翼折断后鸟就不能够飞翔了。同样,有罪的人有能力来到神的面前,但是喜欢罪恶,还沉迷于罪中,怎么能够到得了神的面前呢?” 三、亚米纽斯主义
如果我们了解加尔文主义的预定论,我们发现加尔文预定论有许多我们不能够理解的方面,这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