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历史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徐敏胜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年第06期
[摘要]科学的思维主要包括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大方面。就历史学科而言,逻辑思维就是运用抽象的历史概念和理论,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去认识和把握历史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关键词]逻辑思维;培养;发展
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规律等,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本步骤。“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难问题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中学生思想活跃,勤于思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优势,恰当地给他们设疑置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去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在讲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一课时,可让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讨论“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德两国为摆脱危机分别作出了不同的选择:美国通过罗斯富新政克服了危机,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分析促成这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有哪些?”通过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陈述自己的理由,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评价,得出正确的认识。这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又培养了他们全面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思维情态,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不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设疑置难的潜意识就会汇成丰富的思维源泉,为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准备了前提条件。 逻辑思维过程必然要求学习具有主动性。主动学习更能激活思维情绪。因此,教师要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充分利用以诱导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跟随教师讲课的思路主动理解问题和掌握知识,就必须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