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案例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6 18:24: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现在朱镕基要来,无论南陵县,还是芜湖市,都不希望让他看到这里并没有执行国家的粮食政策;明知这种政策不大切合实际,却只想让总理看到他的祖籍之地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于是只有造假。

当时,南陵县峨岭粮站已经是一家严重亏损的国有企业,其中只有六号仓尚储有部分粮食。峨岭粮站造假是从5月18日这一天就开始的,可以说,兴师动众,声势浩大:突击调运一千零三十一吨粮食。南陵警方甚至以各种借口对扬言要向总理告发此事的三个?刁民?实行软禁。

一切安排就绪后,朱镕基一行浑然不觉地走进了这个诱人的骗局。 1998年5月22日,上午十时许,朱镕基向在场的人握手问候,他怎么会想到,站在自己面前的居然没有一个是粮站的职工。回答朱镕基提问的,是假站长俞水华。他已背熟预先编好的各种数字,特别是中央有关粮食工作的政策规定,以应对朱总理随时可能的提问。

这一切,都被中央电视台录制在后来向国内外公开播放的新闻画面上。 朱镕基关切地问:?你们敞开收购了吗??这是他最放心不下的。由于农业上连续丰收,粮价不断下跌,各地粮站的收购不积极,再不按照国家规定的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里的余粮,农民就会吃亏,就会挫伤种粮的积极性,从而再难保证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的增长。只见俞水华字正腔圆地回答:?敞开收购了!?朱镕基点点头问:?你去年收了多少粮食??俞水华满怀豪情地撒开了弥天大谎:?去年收购五千吨,而过去一年都在一千七百吨左右。?朱镕基又问:?你这个粮站收一个乡还是几个乡的粮食呀???一个乡。?这时朱镕基若有所思地提出了一串问题:?这个乡有多少亩田?亩产一般是多少?总产量又是多少??俞水华不假思索地答道:?全乡两千三百亩田,一年产量一万五千吨。?他只知道按照准备好的材料背数字,却忽视了这些数字背后可能会出现的破绽。

果然,朱镕基反过来给俞水华算细账了:?你虽然收了不少,但除去农民口粮和种子,你还是没有完全收尽余粮嘛!这怎么叫‘敞开收购’呢?双季水稻难道亩产不到七百斤吗?你得讲实话啊!?

俞水华是个机灵人,事先已对各种情况做了最充分的准备,这时明知露了马脚,却并不慌乱,反显得更加镇定,并自自然然地摊开双手,为难地说:?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现有的粮库都用上了,已经爆满了!?

朱镕基环顾一下四周的粮仓,微微一笑。这时,俞水华恰到好处地做了一个欢迎总理进仓视察的手势。朱镕基在俞水华的引导下,走进了三号粮仓,登上粮堆最高处。当他看到粮食政策不但被落到了实处,而且还完成得这么好,显然是出乎他意料的好,就十分开心地笑了。

当天,在芜湖市召开的座谈会上,他动情地说道:?在我担任副总理期间,我最重视的,就是农业;最关心的,就是粮食。可以说,我在农业上粮食上花的

精力最多,超过金融方面。我担任总理之后,第一次下来,考察的就是安徽的农业!?

他语重心长地谈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认真地下来调研。他说,这样做,是因为中国是个这么大的国家,一项政策执行起来会有一个过程,实施以后,也要有一个被实践检验、修改和完善的过程,而不是不相信地方的同志。他特别指出:?安徽是执行中央政策最坚决的地方之一。?

朱镕基绝对想不到,他高度赞赏的?执行中央政策最坚决的地方?,不仅在执行中打了折扣,而且玩出了花花肠子。

朱镕基专程前往安徽考察,就是要看一看过去制定的粮食收购政策,?被实践检验?过后,还需要不需要?修改和完善?。遗憾的是,基层的这种欺骗行为,使这一至关重要的?修改和完善?的机会消失殆尽。

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总理,无法得到真实可靠的民意社情,又怎么能够保证中央出台的政策万无一失呢?更不要说弄虚作假将对调研工作产生的可怕的误导,这种危害是谁也无法估量的! 案例14

不要只看?闪光点?

温家宝总理是从天津市旧城区一个普通的胡同里走出来的,有着一家五口居住在不足二十一平米的经历,因此,?平民情结?一直根植在他心中。他非常喜欢深入基层,在全国的两千多个县中,他居然跑了一千八个多个县,这在中央一级的领导中,恐怕是最多的。可以说,温家宝是中央领导层近年来深入到农村搞调研次数最多的一位,同时,也是让陪同他的地方干部最头疼的一位。为了解到农村和农民的真实情况,他常常不给地方官员留面子,想方设法冲破对他的?封锁?,使得刻意弄虚作假者不知所措。

1996年5月,麦收之前,当时还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温家宝,到安徽检查扶贫工作。一来,就约法三章,不搞迎送,不搞陪吃,下去时更不许前呼后拥,一切轻车简从。

他的随行人员也是屈指可数。他们来了后,就同安徽省的有关领导分乘两辆普普通通的中巴车,直奔大别山革命老区。

在从金寨县通往霍山县的山道上,温家宝来了一个突然袭击。他招呼司机把车停住。

温家宝跳下车后,走得很快,沿着一条小路就一直往前走去了。前面有座不大的村庄,而且,看上去,还是一处十分贫穷的地方。温家宝正向那村庄走过去。大家赶忙下车,快步跟了上去。

温家宝见几个农民扛着树皮走过来,就迎上去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 一个妇女见问话人面相慈善,话声和蔼,虽是干部打扮,却没有想到这会是中央下来的干部,因此答得就很随便:?现在青黄不接,山上没东西可卖,供销社正在收购树皮,听说造纸用,就削点树皮去卖,好买点口粮回来。?

温家宝转身又去打问一位男青年,当得知对方是位民办教师,便仔细了解他的工资情况。民办教师发愁地说:?乡里一个月只补助五十元,连吃粮的钱也不够。说是补助,也只是欠着,赶到要过年了才给,平时就连买粮的钱也没有。?

温家宝一边认真听着,一边点着头。

他在村子里各处仔仔细细地看了个遍,这才上车。到了霍山县城后,他随便用了一下餐,就要求听县里汇报。

霍山县委书记不知道温家宝在来的路上已经没按?规定?下过车,依然像往常一样地作着汇报:?这几年,我们霍山县有了很大的发展,既脱帽,又加冕,脱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戴上了‘奔小康’的帽子。?接着就把全县的国民生产总值、粮食产量、财政收入和农民增收的各种数字,熟练地报了一遍。温家宝截住了他的话头,忽然问:?你这个县这么好,可以按时发工资吗??

县委书记回答得斩钉截铁:?我们不缺全县职工一分钱!?

温家宝点到了他下车看过的那个村庄的名字。县委书记不禁一愣,但他马上指出:?那是我们县最穷的一个村。?

温家宝幽默地笑道:?你最穷的一个村,就被我看到了?? 县委书记这才知道遇上了麻烦,不由急出了一头汗。

温家宝严肃地说:?同志们,不是我们不相信你们的数字,我更看重农民家里的生活是否真的提高。你们都很年轻,我希望你们,多到农民群众的家里看看,真正做好脱贫很不容易,何况有些脱贫了还会返贫呢。?

又一次,温家宝到安徽检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工作。在阜南县,县里安排是看小陈庄,这是一个新建的村,两排楼房十分漂亮地拥路而立,中间的马路也修得很宽,看上去不仅富足,还透出几分气势。但是,温家宝下车后只看了一眼,就拒绝进村去看。?要我看什么呢?无非就是几个有钱人,盖了几幢新楼房。?

这弄得陪同的领导十分尴尬。现场的气氛变得十分窘迫。

这时,走来了两个农民模样的人,温家宝于是上前打问:?搬到这儿来,你们是自愿的吗??

对方高声答道:?完全是自愿的。?温家宝若有所思地又问:?住这样的房子,花了多少钱哪???两万多。?温家宝朝村里望了望,空无一人,就打量起走过来的这两个?农民?。显然他已从对方回话的口气中悟出了什么,指着其中的一人问:?你在村里具体干什么呀??对方说:?支部书记。?温家宝幽默地

笑了:?那我就问问你,为什么要修这么宽的马路,占用这么多的耕地呢??支部书记哑口无言。

重新回到阜阳市,市委将温家宝一行安排在国际大酒店,温家宝一听是?国际大酒店?,坚决不住,要求住进招待所。由于温家宝的坚持,最后下榻在作为市委招待所的?颍州宾馆?。晚饭后,温家宝也不愿休息,他要求安排两个县委领导汇报有关工作。汇报时,太和县委书记取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刚念了个开头,温家宝就示意对方停下来:?你们不要念稿子好吗??离开了稿子,这位县委书记竟不知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了,变得吞吞吐吐,十分狼狈。温家宝失望地摇了摇头,说道:?今天下午,我很生气,在阜南县的那个村子里,见不到一个群众,不知道你们想让我看什么?去年,我到河南省,一个县委书记也叫我去看一个这样的村子,见不到农民,村里的马路修得比你们这儿看到的还宽,房子也比这还漂亮,我就问那个县委书记,这样好的村子在你县占多少呀?他支支吾吾地说,百分之二十吧。我说,好,就是占到百分之二十,还有百分之八十的农村又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更想知道你们县那百分之八十农村的情况,你带我去看看好吗?他马上说,路不通,不好去。我说,车子去不成,人总可以走进去吧,那么多的农民可以走,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走呢,你带路,我要进去看看!?

说到这,他顿了一下,脸上的表情十分复杂。陪同的安徽同志,当然听得出此番话的意思。借故路不通,不希望他看到自己管辖范围的落后面、贫困状况的,不止是河南省的那位县委书记,他在安徽舒城县就有过同样的遭遇。只给上面展示?政绩?,看?莺歌燕舞?,这种弄虚作假的现象,已经像瘟疫一样在中国许多地方蔓延成灾。

那天晚上,温家宝谈了很多,谈得推心臵腹:?事关农村的政策问题,我就想到安徽来听听大家的意见,因为这里有许多熟悉情况、又敢于发表意见的同志。我每次来都很有收获。我的好多政策上的想法,都是我随便下车了解到的。地方上准备的东西,和让看的地方,往往是一些比较典型、比较成熟的闪光点,不是说这些地方不真实,但常常不具备普遍性。所以,我非常喜欢随便走走看看。我的调查研究很简单,就是开车随便进一个村,有时要谈一个小时,也可以跟农民谈一天。最长的一次是在铁岭,我坐在炕头上和农民谈心,从中知道了好多事情:土地关系、分配关系、干群关系。不坐下来深入地谈,就很难了解到。即使这样,我仍觉得自己对农村的了解恐怕至多只有十分之一,大量的情况还是不了解的。我知道农村的情况并不都是好的,需要我们去看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我希望今天的座谈,能畅所欲言,有什么情况就讲什么情况。?

那一天,他动了感情地说道:?我们党的政策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我还希望去看绝大多数群众;如果农村都这么好的话,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

搜索更多关于: 案例 - 图文 的文档
案例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0n5l86a5n3uh255bmqw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