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模式。 2、培养学生喜爱艺术和体育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计划。 (一)主要思路:
本课题科研的立足点是基础教育,最终目的是为基础教育服务。本校是一所成立不到5年的厂矿子弟校,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观念不新;大多数学生存在怕苦、怕累以及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在立此课题前,我校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一次有关学生自信心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的情况可知,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存在自信心不足。因此,决定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1、聘请教育理论专家来校进行“如何培养学生自信心”理论讲座和指导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水平。2、加强“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宣传教育活动。(1)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等的宣传教育活动。(2)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3、建立“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教学模式。4、探索出“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初中和小学的学生。从初中到小学各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课题组研究人员在专业知识、技能及科研组织、管理、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
5 .
的方法上主要选择了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法。
2、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4、行为研究法。 (三)研究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分三步完成:
1、2004年5月-2004年8月为课题准备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组建课题组,召开课题组成立会和学生家长会,安排组织发动工作。
2、进行课题论证,制定实验方案,完成向区科委申报立项工作。
3、组织参研人员培训,请专家指导或到外地(校)学校经验。 (二)2004年9月-2006年12月为课题实施阶段: 1、各班实施课题计划。
2、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参研人员相互学习,每月开一次座谈会。
3、收集实验资料。 4、反馈调控,完善措施。
(三)2007年1月-2007年6月为总结阶段:
6 .
1、进行目标自测,据此查漏补缺。 2、搜集整理资料。
3、撰写实验报告和课题论文。
四、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
本课题主研人从事我校德育教研管理和研究工作,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曾在《重庆教育》杂志上发表过多篇科研论文。
1、本课题参研人员中陈远明、王庆瑜等部分教师曾完成区级课题“中小学学生普通话速成”研究课题,该课题成果显著,曾受到区教委、教科所以及同行的好评。
2、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
(1)参研人员由学校领导、科研组、政教处以及全校教师共90人组成。
(2)参加主研教师的学历都是本科以上,其中研修班毕业的教师10人,占76.9%;本科以上学历12人,占92.3%。其中中学高级教师5人,占38.5%。所以,参研教师有能力完成本研究课题。
本课题对我校的教学、教研和科研的研究有指导作用。因此,参研班级可以为本课题提供所需的数据和相关资料,使课题研究具备了信息供给条件。
巴南区教委、教科所一直把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视为促进我区教育发展的基础,课题的申报得到巴南区教委、教科所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7 .
该课题得到我校党政工及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拥护和支持,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资金、物力及人力的保障,以此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科研课题“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策略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实践价值,而且对学生成长和成才,也将起作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题一旦成功,它不仅面向小学和初中,而且可以向高中推广。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序号 1 2 3 4 5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2004年9月――2005年6月 2004年9月――2005年1月 2005年2月――2005年12 2006年2月――2006年12月 2005年2月―― 2005年12月 阶段成果名称 学生自信心的程度 学生心理素质探索 学生自主学习初探 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成果展示 成果形式 问卷调查 论文 总结 报告 文艺汇演和参加市、区运动会 承当人 班主任 班主任 科任教师 科任教师班主任 艺体教师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一) 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尹先国 巴南区教育委员会主任 研究员 副组长:唐松春 巴南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成 员:李孝琴 巴南区教委德育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牟绍建 巴南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
中学高级教师
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