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一)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A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18:26: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周易·系辞下第八》的这一记载所反映的情况是( )

A.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 B.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 C.原始狩猎工具的创制极大地丰富了食物的来源 D.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2.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唐代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诗歌发展

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发展的是( ) ①耕作工具不断改进 ②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③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④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4.四川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1

C.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D.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5.下图是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 )

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

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

C.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 D.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

6.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

A.首创均田制 B.免除百姓的徭役 C.建立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制度 D.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7.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B.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 8.汉代是我国历史的重要阶段,下列史实发生在汉代的是( ) ①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 ②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③烧制出了彩瓷 A.①②③ C.①

B.①② D.③

9.宋代王禹曾这样描述当时一些隐士的衣着:“楮冠布褐皂纱巾。”(注:楮是当时造纸的主要原材料,故称楮冠。)到大德六年(1302年)江西行省规定,对没有依靠的囚犯,每人“支粗布(棉布)二丈六尺,或造絮袄二领”。出现这些变化最基本的前提是( )

A.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B.棉布成为主要服饰材料 C.政府推广棉花种植 D.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2

10.元代烧造数量较多的是黑釉瓷器,青白釉瓷器有所减少??景德镇批量生产成熟的青花瓷器,又发展了高温铜红釉瓷器,还刨烧了洁净润泽的卵白釉瓷器??青花瓷所用钴料有进口料和国产料两种,用毛笔蘸钴料直接在器物胎体表面绘画,可以尽情发挥。可见元代( )

A.制瓷业以对外交流为主 C.是青白瓷逐渐繁荣时期

B.是制瓷业更新换代时期 D.商品经济得以充分发展

11.方行《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材料反映出江南农村( )

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B.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 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

12.“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荡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这首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商品经济发达 D.农业的落后性

13.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载:“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由此可以获悉当时的草市 ( )

①居于交通便利之地 ②常遭盗贼劫掠 ③已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 ④缺乏政府监管 A.①② C.①②③

B.②③ D.①③④

14.《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位称为一钱),径八分。”这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 300年。据此可推断,唐朝( )

3

A.政府垄断铸币权限 C.货币改革适合经济发展

B.货币贬值严重 D.藩镇威胁解除

15.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的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其中“明清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包括( )

①江南市镇商业特别发达 ②出现了晓市和夜市 ③出现地域性商人团体 ④产生了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①④

16.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载:明代中叶,“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光绪《富阳县志》载:“熙攘往来,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矣。”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明清时期,农民依附关系不断加强 B.由明至晚清农村赋税缴纳以土地为主 C.明朝以来,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逐渐松弛 D.近代农村赋税制度经历了根本性变革

17.有学者说:“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 )

A.盐铁官营制度 C.商帮的出现

B.“海禁”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

18.汉初,土地荒芜,民生凋敝。汉高祖下令“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穀、絺、纻、罽,操兵,乘骑马”。汉文帝及臣僚晁错等人均提倡“孝悌力田”“贵粟贱商”。这表明( )

A.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B.抑商是当时统治者的现实选择 C.重农抑商思想在中国开始兴起 D.重农抑商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19. 据统计: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

4

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一)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A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0pr60fia64mg6283nif6msol1o4w700uuw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