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37种??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据此分析这一时段的中国( )
A.闭关锁国政策名存实亡 B.政府鼓励开拓海外市场 C.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D.存在着走向世界的动力
20.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
A.加剧内忧外患 C.激化中日矛盾 题1 2 3 4 5 6 7 8 9 号 答 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 13分,第22题 12分,第23题15分,共40分) 21.中国古代的乡村生活是经济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乡村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人口增加、铁制农具广泛使用以及农业耕作技术进步,过去被视为鄙野之地的郊野,逐渐繁荣起来,有的甚至成为新兴商业都市。荒野也陆续开垦,新的居民点不断出现??拥有一定数量土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兼营家内手工业的自耕农成为乡村主要劳动者。隋唐时期,乡村百姓大多聚族而居,小农家庭习惯于组成三代小家庭,“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
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5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111111111120 1 2 3 4 5 6 7 8 9 0 ——上述材料选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春秋战国、隋唐时期乡村生活的主要特点。(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变化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7分)
22.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从图中提取关于经济、文化、外交方面的历史信息各一项,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说明。(12分)
6
23.城市的发展始终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试看(春秋时期)列国都城在地图上的分布很容易发现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它们都邻近河流;以现在所知,几无例外。一部分固然因为交通的便利,一部分也因为河谷的土壤比较肥沃,粮食供给比较可靠。城的作用在保卫,贵人的生命和财富和祖先神主的保卫??城郭的入口有可以升降的悬门,城门时常有人把守,夜间关闭。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开封城的街巷结构截然不同于长安,他的四条御街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相连,此外还有东西向的横街,以及南北向的直街,互相连通成街巷网络,把商业区与居民区交织在一起。在许多交通便利的街巷中,都有繁华的“街市”,行市、酒楼、茶坊、食店、瓦子(娱乐场所)等连成一片,形成摩肩接踵、昼夜喧闹的商业长廊??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六百四十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一百六十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7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春秋时期列国建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北宋时期开封城商业功能的新发展。(6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初广州对外贸易的基本状况及出现这种状况的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