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抗震》课程复习要点 课程名称:《工程结构抗震》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等 辅导教材:《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柳炳康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复习要点:
第1章 地震基础知识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 1.1 概述;
1.2 地震基础知识;
1.3 地震活动和地震分布; 1.4 地震特征描述; 1.5 工程结构抗震设防; 1.6 工程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第2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 2.1 概述;
2.2 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2.3 场地;
2.4 地基基础抗震验算; 2.5 地基液化; 2.6 桩基抗震设计
第3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 3.1 概述;
3.2 单质点体系水平地震作用; 3.3 多质点体系水平地震作用;
3.4 结构自振周期及振型的实用计算方法; 3.5 结构的扭转地震效应; 3.6 竖向地震作用;
3.7 结构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法; 3.8 建筑结构抗震验算
第4章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4.1 震害及其分析;
4.2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4.3 框架结构抗震计算; 4.4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4.5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例题; 4.6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第5章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 5.1 概述;
5.2 震害现象及其分析; 5.3 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5.4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5.5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5.6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实例; 5.7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设计 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1 / 3
教学方式:面授辅导、平时作业 考核方式:考勤、作业和开卷考试 《工程结构抗震》复习题
1.地震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抗御地震称为人类面对灾害的长期斗争,一般来说,抗御地震应包括哪三方面的内容?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2.地震按照其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三种类型。
3.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4.世界上的最主要的两个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5.地震按震源深浅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三类。 6.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称为震中。
7.震源到地面的距离,或者说震源到震中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地面某处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距。
8.地震波按传播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纵波、横波和面波。
9.一般情况下,地震波中横波产生的水平振动是导致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因素。 10.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 11.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12.目前我国的地震烈度表把地震划分为12个等级,来评定地震烈度。 13.我国目前以地震烈度区划图上给出的基本烈度作为抗震设防的依据。
14.基本烈度是指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众值烈度是指50年内超越概率为63.2%的烈度,罕遇烈度是指50年内超越概率为2%~3%的烈度。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15.简述建筑抗震三水平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
16.我国规范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将建筑物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17.抗震概念设计包括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复杂体型处理,结构体系选择以及结构构件强度、刚度和延性的合理匹配,非结构构件的连接等方面的内容。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18.引起建筑物的震害按照破坏性质可以分为振动破坏和地基失效两大类。 19.地下水位对建筑物的震害有明显的影响,水位越浅,震害越严重。
20.场地条件对建筑物震害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土的刚度和场地覆盖层厚度。 21.建筑场地类别划分的依据是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它反映了地震情况下场地的动力效应。
22.规范规定建筑场地可划分为I、II、III、IV四类。 23.根据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有利地段、不利地段和危险地段。 24.规范规定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25.何为砂土液化?其危害有哪些?
26.抗震规范采用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两步判别法”判别可液化土层。 27.通常用液化指数来衡量液化地基的危害程度。
28.目前,我国的抗震规范把反应谱理论作为现阶段抗震设计时确定地震作用的根本理论。 29.地震系数是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它反映的是地面运动的强弱程度。 30.动力系数是单自由度体系在地震作用下最大反应加速度与地面最大运动加速度的比值,因此??T曲线实质上是加速度反应谱曲线。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 31.多层房屋在进行抗震计算时怎样进行简化,使之成为一个多质点体系? 32.振型的一个重要性质是任意两个振型对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都具有正交性。 33.试简述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适用条件。
34.当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其计算假定是什么?
2 / 3
35.简述用折算质量法求解多质点弹性体系基本频率的基本原理。
36.引起体型复杂结构的扭转振动的主要原因是结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不重合。 37.结构质心是指惯性力的合力中心,结构的刚心是指结构抗侧力的合力中心。 38.哪些情况下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物的影响?
39.用来描述地震时地面运动特征的三要素分别是地震动强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续时间。 40.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反映了结构中楼层所具有的实际强度与该楼层所受罕遇地震下弹性地震剪力的相对关系。
41.为达到“三水准设防、二阶段设计”的要求,在进行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应遵循墙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原则。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 42.影响框架柱延性的主要因素有剪跨比、轴压比、剪压比和箍筋的体积配箍率。
43.如图所示,某二层框架结构,各层质量为m1=60t,m2=50t。第一层层间侧移刚度为k1=5×104kN/m,第二层层间侧移刚度为k2=3×104kN/m。试求自振频率和振型,并验证其正交性。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
44.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已知结构的基本周期T1=0.567s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 45..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图示框架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剪力。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II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阻尼比??0.05。已求得该结构的主振型及自振周期如下: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 m3?180tm2?270tm1?270t?X?1?0.334???0.667??4.019?????????0.667??X?2???0.666??X?3???3.035? ?1.000??1.000??1.000???????K3?98kN/mK2?195kN/mK1?245kN/mT1?0.467sT2?0.208sT3?0.134s
层底深度(m) 9.5 37.8 43.6 60.1 63 69.5
3 / 3
土层厚度(m) 9.5 28.3 5.8 16.5 2.9 6.5 土的名称 砂 淤泥质粘土 砂 淤泥质粘土 细砂 砾混粗砂 46.已知某建筑场地的钻孔土层资料如表所示,试确定该建筑场地的类别。 剪切波速m/s 170 130 240 200 310 5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