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扩张形喷管 D.缩放形扩压管
335.气体的流速为亚音速,为使气体的流速继续提高可使用 A.扩张形扩压管 B.收缩形喷管 C.扩张形喷管 D.缩放形扩压管
336.气体的流速为超音速,为使气体的流速继续降低可使用 A.扩张形扩压管 B.收缩形喷管 C.扩张形喷管 D.缩放形扩压管
337.气体的流速为超音速,为使气体的流速继续降低可使用 A.扩张形扩压管 B.收缩形喷管 C.扩张形喷管 D.收缩形扩压管
338.气体的流速为超音速,为使气体的流速继续提高可使用 A.扩张形扩压管 B.收缩形喷管 C.扩张形喷管 D.缩放形喷管 339.在扩张形喷管内流过的超音速气体,其
A.压力升高,速度降低 B.压力降低,速度升高 C.压力升高,速度升高 D.压力降低,速度降低 340.在扩张形扩压管内流过的超音速气体,其
A.压力升高,速度降低 B.压力降低,速度升高 C.压力升高,速度升高 D.压力降低,速度降低 341.在收缩形喷管内流过的亚音速气体,其
A.压力升高,速度降低 B.压力降低,速度升高 C.压力升高,速度升高 D.压力降低,速度降低
342.气体在喷管中流动,当其流速大于当地音速时,应采用 喷管 A.缩放形 B.放缩形 C.收缩形 D.扩张形 343.由于气流以高速流过喷管或扩压管,因此可以近似地认为是
A.绝热过程 B.等压过程 C.多变过程 D.定容过程 344.在收缩形喷管的最小断面处,马赫数
A.大于1 B.小于1 C.大于等于1 D.小于等于1 345.扩张形喷管最大断面处
A.M1 D.M=1 346.在收缩形扩压管的最小断面处,马赫数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大于等于1
347.气体流动中,当渐缩喷管出口截面压力与进口压力之比达到临界压力比,如此时压力继续下降,它们的流量将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一定
348.气体流动中,当渐缩喷管出口截面压力与进口压力之比大于临界压力比,如此时压力继续下降,它们的流量将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一定
349.当来流速度为超音速时,喷管或扩压管的断面形状为 和 A.扩张形喷管/收缩形扩压管 B.扩张形扩压管/收缩形喷管 C.收缩形扩压管/扩张形扩压管 D.收缩形扩压管/缩放形喷管 350.湿蒸汽经绝热节流后, 下降
A.压力 B.比焓 C.比熵 D.都不对 351.湿蒸汽经绝热节流后, 不变
A.压力 B.比焓 C.比熵 D.都不对
352.湿蒸汽经绝热节流后,压力 ,比焓 ,比熵 A.减小/不变/增加 B.不变/增加/减小 C.增加/减小/不变 D.不变/减小/增加 353.喷管是用来将流体的 转化为动能的
A.功 B.压力能 C.内能 D.热量 354.任何压力下的气体经节流后,其温度将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不一定 355.理想气体经节流后,其压力将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不一定 356.理想气体经节流后,其比容将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不一定 357.理想气体经节流后,其内能将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不一定 358.节流过程是一个典型的
A.可逆过程 B.不可逆过程 C.静态过程 D.定压过程 359.节流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
A.定容过程 B.定温过程 C.绝热过程 D.定压过程 360.扩压管的作用是获得 气流,同时压力
A.高速/下降 B.高速/上升 C.低速/下降 D.低速/上升 361.喷管的作用是获得 气流,同时压力 A.高速/下降 B.高速/上升 C.低速/下降 D.低速/上升 362.当流道截面积变小时,气体的流速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一定 363.当喷管流道截面积变小时,气体的流速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一定 364.当扩压管流道截面积变小时,气体的流速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一定 365.当流道截面积变大时,气体的流速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一定 366.缩放形喷管出口处
A.M< 1 B.M>1 C.M=1 D.M=0 367.收缩形喷管进口处
A.M< 1 B.M>1 C.M=1 D.M=0 368.在缩放形扩压管的最小截面处
A.M< 1 B.M>1 C.M=1 D.M=0 369.在扩张形扩压管最小断面处的马赫数
A.大于1 B.小于等于1 C.小于1 D.等于1
370.当超音速气流流入收缩形通道时,则出口气流的速度和压力将依次为 A.增大,减小 B.减小,减小 C.减小,增大 D.增大,增大 371.当M<1向M>1变化时,喷管截面的变化规律是
A.渐扩 B.渐缩 C.缩放 D.达到最小值 372.当M>1向M<1变化时,扩压管截面的变化规律是
A.渐扩 B.渐缩 C.缩放 D.达到最小值 373.拉伐尔喷管是指
A.渐扩喷管 B.渐缩喷管 C.缩放喷管 D.理想喷管 374.扩压管是用来将流体的 转化为压力能的 A.功 B.热量 C.内能 D.动能 375.扩张形喷管进口处
A.M<1 B.M>1 C.M≤1 D.M≥1 376.扩张形喷管出口处
A.M<1 B.M>1 C.M≥1 D.M≤1 377.收缩形扩压管最大断面处
A.M>1 B.M<1 C.M=1 D.M≤1
378.扩张形扩压管最大断面处
A.M<1 B.M≤1 C.M>1 D.M=1 379.任何压力下的实际气体经节流后,其温度将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 380.理想气体经节流后,其比焓将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不一定 381.叶轮式压缩机的能量转换方式是
A.外界的机械能直接转化为气体的压力能 B.外界的机械能直接转化为气体的动能
C.外界的机械能先转化为气体的动能,然后动能在扩压管中转化为压力能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82.活塞式压缩机的能量转换方式是
A.外界的机械能直接转化为气体的压力能 B.外界的机械能直接转化为气体的动能
C.外界的机械能先转化为气体的动能,然后动能在扩压管中转化为压力能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83.某双级压缩中间冷却的理想压缩机,将0.15MPa的空气压缩至3MPa,其最佳中间压力 应为 MPa A.1.732 B.0.681, C.1.575 D.1.5 384.采用多级压缩和中间冷却的压缩机,可以 A.提高压缩机排出压力 B.降低容积效率 C.提高排出温度 D.降低成本
385.采用多级压缩和中间冷却的压缩机,可以 A.降低压缩机排出压力 B.提高排出温度 C.省功 D.降低容积效率
386.活塞式压缩机 压缩时消耗功最小, 压缩时消耗功最大
A.定温/绝热 B.绝热/定温 C.多变/定温 D.多变/绝热
387.活塞式压缩机的余隙容积使压缩机供气量 ,压缩1kg气体所消耗的功 A.减少/不变 B.减少/增加 C.减少/减少 D.不变/减少 388.叶轮式压气机的特点是体积 ,供气量
A.小/小 B.小/大 C.大/小 D.大/大 389.叶轮式压气机按其出口压力的高低分为通风机、鼓风机和 A.压缩机 B.径流机 C.轴流机 D.风扇
390.某双级压缩中间冷却的理想压缩机,将0.1 MPa的空气压缩至3MPa,其最佳中间压力 应为 MPa A.1.732 B.0.547 7 C.1.55 D.1.50 —— 27——
391.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增压比 时,其容积效率将降低 A.增大 B.降低 C.不变 D.不定 392.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余隙比降低时,其容积效率将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定 393.压缩机的余隙容积,可防止活塞撞击气缸盖,但使 A.耗功增大 B.供气量减小
C.压缩终点温度升高 D.压缩终点温度降低 394.采用多级压缩和中间冷却的压缩机,可以
A.降低压缩机排出压力 B.改善压气机润滑条件 C.降低容积效率 D.提高排出温度
395.为降低活塞式压气机的耗功,应尽量采用 压缩过程 A.等容 B.绝热 C.等温 D.多变
396.活塞式压缩机 压缩时的耗功大于 压缩时的耗功
A.定温/多变 B.定温/绝热 C.绝热/多变 D.多变/绝热
397.活塞式压缩机 压缩时的耗功小于 压缩时的耗功
A.定温/多变 B.绝热/多变 C.绝热/定温 D.多变/定温 398.活塞式压缩机多变压缩时的耗功 定温压缩时的耗功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法确定
399.活塞式压缩机绝热压缩时的耗功 多变压缩时的耗功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法确定
400.对于单级活塞式压缩机当 提高时,其容积效率也高 A.余隙比 B.增压比 C.初压 D.终压 401.对于单级活塞式压缩机,其容积效率与——有关
A.余隙比 B.气体种类 C.初终压力差 D.气体常数 402.压缩机压缩过程实际上是 过程
A.定温 B.绝热 C.多变 D.定压 403.对于单级活塞式压缩机,其容积效率与 有关
A.气体种类 B.增压比 C.初终压力差 D.气体常数 404.叶轮式压气机按气流的流向分为 和 A.压缩式/通风式 B.径流式/轴流式 C.通风式/径流式 D.鼓风式/轴流式
405.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余隙容积虽不影响压缩1 kg气体所消耗的功,但影响压缩气体的 A.压力 B.供气量 C.容积效率 D.B+C
406.某内燃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向外界放热400kJ/kg,对外做功600kJ/kg,其热效率为 A.0.3 B.0.4 C.0.6 D.4
409.某热机在一个循环中,吸热Q1,放热Q2,则热效率为
A.
Q1Q2Q?Q2Q?Q2 B. C.1 D.1
Q1?Q2Q1?Q2Q2Q1410.内燃机是一种 的装置
A.传递运动 B.将能量部分地转换为机械功 C.能量交换 D.传递热量 411.下列被称为热机的是
A.柴油机 B.锅炉 C.冷凝器 D.制冷机 412.内燃机动力装置的做功工质是
A.燃气 B.蒸汽 C.燃油 D.水 413.柴油机循环净功越大,则循环的热效率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414.影响蒸气压缩制冷理想循环制冷系数的主要因素有
A.膨胀阀 B.蒸发温度 C.背压阀 D.节流
415.提高 和 ,可以提高蒸气压缩制冷理想循环的制冷系数
A.蒸发温度/冷凝温度 B.冷凝温度/过冷度 C.蒸发温度/过冷度 D.冷凝温度/冷剂量
416.提高 和 ,可以提高蒸气压缩制冷理想循环的制冷系数
A.蒸发温度/冷凝温度 B.冷凝温度/过冷度 C.蒸发温度/过冷度 D.冷凝温度/冷剂量
417.蒸气压缩制冷装置主要是由压缩机、冷凝器、 和蒸发器组成的
A.喷油器 B.膨胀阀 C.锅炉 D.排气阀
418.某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从蒸发器吸热200kJ/kg,向冷凝器放热250kJ/kg,其制冷系数为
A.0.8 B.1.25 C.4 D.5
419.某空调机,在蒸发器中吸热Q2,在冷凝器中放热Q1,则制冷系数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