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3:43: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初中三年,时光匆匆过。九年级某班将在毕业之前举行一次以“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并解决以下问题:

(1)同学们要在班级门口张贴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请你根据具体内容,把这副对联补写完整,每空只填入一个表示数量的字。 横批:①________年树人

上联:一支粉笔,②________袖清风,启迪③________秋智慧; 下联:④________尺讲台,四季沐雨,传递万世文明。

(2)同学们将在毕业纪念册上给各学科老师写下富有学科特征的个性留言,请你参考下面两则留言,给语文老师也写上一句。

致数学老师:无论我们怎样加减乘除,都算不完您的无私奉献。 致历史老师:感谢您以渊博的学识带领我们纵览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画卷。 致语文老师:________。

(3)请将下面语句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横线上。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答案】 (1)百;两;千;三

(2)诗词歌赋,写不尽我们对您的敬爱。 (3)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可知,对联是赞美老师的,要求补写的是表示数量的字。横批根据老师职业的特点,可想到“百年树人”;上联表现老师的清贫,可想到“两袖清风”;下联表现老师的职业特点,可想到“三尺讲台”。据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个性留言的拟写。阅读所给的示例,可以看出所谓的“个性留言”,就是要能突出老师的学科特点,做到与众不同。所以写给语文老师,要用语文学科里的知识点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3)此题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书写时做到正确、工整、美观即可。注意书写时将字写在田字格中间,大小要合适。注意“竟、负”这两个字的结构,不能在方格中把这两个字写得太长,要做到字体方正。

故答案为:(1)百;两;千;三;(2)诗词歌赋,写不尽我们对您的敬爱;(3)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答题时应注意,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2)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续写。补充句子要遵循原则:话题要一致,上下文衔接得体; 结构、句式要一致; 注意修辞、手法等的运用。 (3)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书写时要注意和题干保持一致,正确无误;尽

量使用楷书字体书写,确保书写美观。标点符号也要正确无误。

2.请你参加以“弘扬孝道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书写孝心)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个表现孝心的故事。 ________

(活动二:体会孝心)请默写一句表现孝道的名句。 ________

(活动三:补充对联)请你补充下面一则对联,体现孝的主题 上联:父母鸿恩四季在 下联:________

【答案】 示例:扇枕温衾的故事;示例:生前厚养为厚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示例:儿女孝顺三春晖

【解析】【分析】(1)关于孝心的故事很多,如,鹿乳奉亲、黄香温席、弃官奉亲等等。 (2)孝道名言警句:①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②尧舜之道,孝悌而已。——李纲

③让自己的儿女们光宗耀祖是父亲们的主要缺点。——伯罗索 ④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⑤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3)对联讲究字数相等并押韵,所以在做对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字数相等、句式一致、结构相应、内容相关等特点。如,儿女孝顺三春晖;儿女报答三春晖。 故答案为:示例:扇枕温衾的故事

示例:生前厚养为厚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 示例:儿女孝顺三春晖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主题,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作答,要注一平时的积累,要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和灵活运用。

3.班上有些同学写作文经常使用“呆萌”“666”“酱紫”“抓狂”之类的网络词语。对此,语文老师提出了“如何看待作文中使用网络词语”的问题,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请拟写100字左右的发言稿,要求有观点,有理由,有条理。

【答案】 我觉得不妥当。网络词语虽然新潮,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但在规范性、科学性上存在着一些欠缺。写作文是为了提高我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使用如“666”“酱紫”这样的网络词语,文章会显得不够规范、典雅,又影响他人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属于开放性试题。本题除了要表明自己对“作文中使用网络词语”的态度外,还要说明自己所持观点的理由。例:我觉得合理。语言本身就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我们要善于接受新鲜词汇,以丰富自己的语言。作文使用网络词语,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何况,现在很多网络词语,如“抓狂”“点赞”已经被大家熟知和接受,收录到了《现代汉语词典》中。再例: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要区别对待。网络词语良莠不齐,写作时我们要善于取舍,慎重选用。使用那些已

被大家熟知并广泛接受的网络词语,如“给力”“点赞”等,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坚决不用那些不够规范、不健康的网络词语。

故答案为:我觉得不妥当。网络词语虽然新潮,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但在规范性、科学性上存在着一些欠缺。写作文是为了提高我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使用如“666”“酱紫”这样的网络词语,文章会显得不够规范、典雅,又影响他人理解。 【点评】考生对于此类发表观点的题型,要注意自己的观点既要符合现实时代的潮流,也要兼顾传统的思想,要权衡利弊,在阐述时也要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4.分析下面几句台词中蕴含的象征意味。 ①老人: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②老人: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③男孩: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

【答案】 ①委婉地批评了只看外表不注重内在的世俗风气。②隐含着对既往岁月、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感情。③“迷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男孩的言外之意是老人的儿子永远记得自己的故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象征意义。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①老人活了一辈子,很多东西都看透了,他们对那些虚浮的东西已经不再在乎,他们更在乎的是实质性的东西。委婉地批评了只看外表不注重内在的世俗风气。 ②这句话并不仅是对吃枣而言,也不是对一般生活哲理的泛指,而是隐含了对既往岁月、对传统生活、对精神家园的感情。隐含着对既往岁月、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感情。 ③男孩说枣儿叔叔不回家,是由于“迷路”了。这“迷路”是喻指感情的迷失、人生的迷失。男孩的言外之意是老人的儿子永远记得自己的故乡。

故答案为:①委婉地批评了只看外表不注重内在的世俗风气。②隐含着对既往岁月、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感情。③“迷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男孩的言外之意是老人的儿子永远记得自己的故乡。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象征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考虑是否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具体做法有:思考作者的真正表达意图,即剥去修饰,直达本质义,也可以叫做翻译句意;换种句式,如双否、反问变肯定;突破关键词语指出句子所蕴含的哲理;指出句子体现的作者倾向、态度。

5.在学校摄影大赛中,这张获奖照片《冲》展现运动员起跑的瞬间。请仔细观察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画面内容。(不少于80字)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0xr74xtdx5nd0e7n2yj9vfqx3d4pq015z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