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元素观、结构观、守恒观 ”培养研究000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1:40: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5章“三观”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 ....................................................... 15

5.1 在初中培养中学生“三观”的可行性分析 .................................................... 15

5.1.1 化学“三观”的普及是观念为本的教学前提 ...................................... 16 5.1.2化学“三观”的培养是实现观念为本的教学依据 ............................... 16 5.2 以“三观”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 .................................................................... 16

5.2.1 常规教学设计与 以“三观”为本的教学设计的差异 ........................ 16 5.2.2 教学设计案例...................................................................................... 17

5.3 对中学生“三观”培养的策略 ............................................................................... 20

5.3.1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 20 5.3.2 设置问题,驱动思维.......................................................................... 21 5.3.3 创设情境,活动建构.......................................................................... 21

第六章问题与展望 .................................................................................. 22 参考文献 ................................................................................................... 23 致 谢 ......................................................................................................... 25

IV

第1章绪论

迈入21世纪,世界各国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共识是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化学作为基础学科,却与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特点。因而在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将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宗旨,不断激发中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掌握物质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及技能。

在化学教学中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的层面,更要深层次对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思想作出深刻的领悟。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例如,学生在学习氢气与氧气燃烧时,学生不仅要掌握宏观层面上反应物之间的联系,而且还要能够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物质反应的内在属性即:氢气、氧气分子先旧键的断裂形成氢、氧原子,之后氢、氧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化学键,形成新的物质——水。在整个反应的中,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始终不变,因此,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即质量守恒,这样就可以把宏观的质量守恒定律用微观的理论加以解释,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宏观层面的变化。由此可知,培养学生从“位、构、性”三方面着手,抓住化学科学的核心原理,培养并确立中学生的元素观、结构观、守恒观“三观”的化学科学思想。 就如“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一常用思想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化学思想中的联系思想,即“位、构、性”,也就是本文中的“三观”即元素观、结构观、守恒观。

1.1“三观”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2011版新课标)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其最重要的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为了推进社会的文明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对新时期的化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思路。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启迪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

1

可见初中教学过程主要是让中学生建立起化学观念和思想,从而能够达到能用化学观念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从“位、构、性”出发研究物质,间接引导学生认识元素观、结构观、守恒观的相互关系,理解化学科学的本质,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了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生活和发展社会科学的普通公民,将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定为我国化学课程改革的主旨,全力激发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构建相互依存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明确提出“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以及“形成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研究物质应遵循“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规律,通过全方面系统学习,才能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可见在中学教学中从“三观”入手,为初学化学者建立起“位、构、性”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十分重要。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明确提出“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以及“能用化学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问题”。新课程标准将“追求学习的结果”变为“强调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对科学的主动探究欲望,从培养中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和基本观念出发,这都充分表现出化学教学中对“三观”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本次化学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从重视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的观念转变为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课程改革的路途中,增强了中学生对化学本质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念。“三观”是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学科始终的化学基本观念,因此“三观”的培养为新课程改革实现课程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遗憾的是,“三观”在课程标准的教学中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说明,只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或目标出现。如果不能将化学课程的三维目标得以有效的落实,将“三观”的基本理念传导于学生,那么中学教学就永远摆脱不了以知识为本位的应试教学模式,全面施展化学教育也将成了一句空话。

2

1.2中学化学“三观”培养研究的现状

化学观念是化学行为的先导,如果学生没有养成正确的科学化学观念,该学科就很难指导学生的行为和生活。国内外的学者对化学观念有着一定的研究。

在二十世纪末,美国的课程专家Erickson提出“超越事实的课程与教学”,Erickson认为,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是衡量学业的唯一标准,思维能力的提升程度才是其衡量的主要标准。课程的内容也应当根据各学科的核心观念进行选择和设计。 由此可见,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超越专注传授知识的层面的教学,

[2]

将传授知识转变为使用知识和发展化学观念的教学。

美国布里斯罗认为:化学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创造新的分子新的物质。中学生应当掌握和理解化学学科领域中的核心内容及重点理论,这

[3]

是形成化学观念的有效载体和工具手段。

毕华林教授认为“化学基本观念是在具体化学知识基础上概括提炼出来,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概括化的、上位的认识观念,而并非具体的化学知识和化学知识的简单组合。”以掌握知识为主的传统应试教育,过分的强调事实性知识的

[4]

掌握与学习,而将教学的最终目标定为知识的掌握,致使降低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价值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后,化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中学生想要达到观念的建构,需要满足两个方面的条件:第一,以适当的核心观念概念和具体的化学知识作为形成素材。第二,学生通过主动的思维理解知识和概念,在新的情境中使知识具有系统性和概括性,逐步形成对化学总的认识。这个过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3

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元素观、结构观、守恒观 ”培养研究00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0xrj5mr6j47hq610ehk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