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90米;场地分布较普遍。
第<4-2>层 粉、细砂
灰黑、灰色,局部为中砂,松散,饱和,颗粒均匀,含淤泥。层顶埋深6.80~16.20米,层厚0.50~4.65米;场地仅在局部钻孔有揭露。
第<5>层 粉质粘土(粘土),局部为粉土
灰白、灰黄、深灰色;含粉细砂,为冲积成因,按其稠度可分为三个亚层: <5-1>层:软塑(松散)
层顶埋深9.20~12.60米,层厚0.90~3.00米;场地仅在部分钻孔有揭露; <5-2>层:可塑(稍密)
层顶埋深7.80~14.00米。层厚:0.60~4.90米;场地分布较普遍; <5-3>层:硬塑
层顶埋深11.50~15.60米,层厚0.60~2.60米;场地仅在局部钻孔有揭露。 (三)残积土层(Qel)
第<6>)层 粉质粘土(粘土),局部为粉土
灰、灰白、褐、棕红色,含粉细砂,为原岩风化残积土,按其稠度分为三个亚层:
<6-1>层:可塑
层顶埋深12.00~17.20米,层厚0.50~3.70米;场地仅在局部钻孔有揭露。 <6-2>层:硬塑
层顶埋深12.70~16.20米,层厚0.50~4.30米。场地分布较普遍。 <6-3>层:坚硬
层顶埋深14.40~16.00米,层厚1.40~1.80米;场地仅在局部钻孔有揭露。 (四)基岩
为白垩系下统白鹤洞组广钢段(k1b)的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微薄层理,裂隙发育,岩体差异风化作用较强烈。
第<7>层 泥岩、粉砂岩、细砂岩
以泥岩为主,粉砂岩、细砂岩次之,灰色、褐色、灰褐、褐红等色,以灰色为主,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四个风化带:
<7-C>层:全风化
岩芯呈坚硬土状,间夹岩屑,层顶埋深14.50~17.70米,层厚0.50~2.30
米,采芯率40~85%;场地仅在局部钻孔有揭露。
<7-I>层:强风化,岩芯呈块状或碎块状,局部呈半岩半土状;层顶埋深14.10~20.00米,层厚0.50~42.00米,采芯率32~100 %;场地分布普遍,所有钻孔有揭露。
<7-M>层:中等风化,岩芯破碎,呈短柱状及块状,泥钙质胶结,层理、裂隙发育;层顶埋深17.80~42.00米,层厚0.60~11.60米,采芯率50~100 %;场地分布普遍。
<7-S>层:微风化,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为主,钙质胶结,泥岩、粉砂岩层理发育;层顶埋深17.50~54.20米,揭露层厚0.60~7.70米,采芯率69~100 %;场地分布较普遍。
1.3.2 地下水
按含水介质特征划分,第四系砂土层赋存孔隙水,基岩赋存裂隙水,场地内第<2-2>层粉细砂及第<4-2>层中、细砂是主要的富水层,砂层层厚比较均匀,但砂层中含粘性土,其渗透性一般,各砂层上覆有一定厚度的淤泥及粘土(粉质粘土),属弱含水层或近似隔水层,下伏残积土层近似隔水层,故<2-2>层、<4-2>层砂层孔隙水具有承压性质。表层松散杂填土,含少量的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水量大小与基岩裂隙发育程度、大小、连通情况有密切关系。基岩裂隙以层面裂隙为主,呈闭合状态,连通性差,渗透性差,裂隙水量较少。
第二章 现场布置
2.1 临时道路布置
图纸设计A*3~4轴南面为基坑出土口,目前设在工地东南6.5m宽的出入口距离出土口较远,而且运土车辆要通过办公区和东面狭长的临时道路才能驶入盈丰路,由于道路狭窄来回车辆会车困难,将直接影响挖土效率,对整个工程工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为出土方便,保证车辆流量为目的,将原有西南大门以外路面参照东面临时道路标准进行硬化处理(挖除原有路面面层,夯填200mm厚石粉垫层,浇筑150mm厚C20混凝土,内配φ14@200双向钢筋),该处可作为车辆进口的主通道使用。详见后附图《土方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2 洗车槽
在西南面、东南面大门入口处设置洗车槽,洗车场地设置由混凝土浇注成宽30cm、深40cm的沟槽,并配备高压冲洗水枪,驶出车辆必须冲洗干净,以免对外界道路造成污染。
2.3 基坑施工布置
根据地质报告说明,在开挖中局部存在淤泥,行走和开挖无法进行,所以开挖机械应配备15mm厚行走钢板。
基坑强分化岩以上土层土质比较松软,加之雨水浸泡土层,泥头车进入坑内拉土比较困难,因此在基坑内考虑环形铺设6~8m宽泥头车临时行车道路,坡度约为1∶10,边坡约为1∶0.5,不小于500厚砖碴或碎石垫路,每层土方开挖前铺设好。
2.4 地面排水
冠梁浇筑完成后,在靠近冠梁的外侧沿基坑顶面四周做300*300排水明沟,阻止地面雨水进入坑内。排水明沟底铺砌一皮灰砂砖,两侧砌筑120灰砂砖,沟内侧1:3水泥砂浆抹灰,沟顶铺盖条格盖板,详见排水沟大样。
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在其四周环形挖一条排水明沟,基坑四角必须各设一个集水井,并根据出水量沿纵横方向每30~50m设一个集水井,基坑水汇集到集水井后用污水泵及时抽水排到排水沟。
2.5 基坑照明系统
本工程基坑土石方施工工期很紧,开挖期间在基坑四角各设两盏4千瓦大功律探照灯具,以便于夜间施工。
2.6 基坑施工斜梯
1)为方便基坑土石方施工和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施工人员上下基坑,在基坑的西南角部(1轴与B轴)两道钢筋混凝土斜撑之间(斜撑净宽2.6m)用φ48*3.5钢管搭设1.25m宽斜梯2部,斜梯布置呈剪刀型。
2)斜梯踏步宽度25cm,踏步板底为两根平行钢管,踏步面铺18mm胶合板(铁丝与钢管绑扎牢固)。
3)斜梯四周钢管全高封闭,外围满挂密目安全网,以确保上下斜梯人员的安全。
4)斜梯布置见《施工斜梯平面布置图》。
施工斜梯平面布置图
2.7 基坑防护
沿基坑四周布设安全防护栏一道,采用Φ48×3.5的钢管进行围护,围栏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