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南锣鼓巷站-东四站始发井监测方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4 7:03: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南锣鼓巷站~东四站区间盾构井监测方案

一、 编制依据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2、《地下铁道施工和验收规范》(GB50299—1999);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5、《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南锣鼓巷站~东四站(原隆福寺站)区间盾构井及其西侧与南锣鼓巷站连接的区间位于地安门东大街与北河沿大街形成的十字路口西南侧地块内,该段区间隧道为左线在上、右线在下叠落设臵,盾构井西侧为暗挖段,东侧为盾构区间。盾构井先始发右线,施工完成右线盾构区间后再始发左线。

区间盾构井及其西侧与南锣鼓巷站连接的区间现状地面为已拆迁完成的场地,盾构井东侧有大片平房,距离盾构井约17米。区间盾构井及与南锣鼓巷站连接的暗挖段周边无市政管线。区间盾构井西侧与南锣鼓巷站连接的区间采用暗挖法施工。基坑深度约30.14m,围护结构采用机械成孔灌注桩+锚杆、钢支撑支护体系。机械成孔灌注桩为1000@1500,盾构井竖向设臵6道支撑,为方便盾构始发,盾构井结构上方的两道支撑采用锚杆,以下四道支撑采用钢管撑,在回做结构过程中再设臵一道倒撑。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状况概况 2.2.1工程地质状况

车站场区范围上覆人工堆积层及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地层依次为:

粉土填土层~杂填土层~粉土~粉质粘土~粘土~粉细砂~中粗砂~粉土~粉质粘土~圆砾-卵石~中粗砂~粉细砂~粉土~粉质粘土~粘土~粉土~粉质粘土~粘土~粉土~圆砾-卵石~粉细砂~中粗砂~粉质粘土~粘土~粉土~圆砾-卵石~粉细砂~中粗砂~粉质粘土~粉土。本工程底板坐落于卵石层。

2.2.2水文地质状况

车工程范围内量测到四层地下水,分别为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潜水、承压水。 上层滞水,含水层主要为房渣土层及粉土层,透水性较差,静止水位标高为43.32~36.00 m(水位埋深为2.80~9.40m)。主要为管线漏水或居民用水渗漏补给,以蒸发、侧向径流、向下越流补给的方式排泄。

潜水,含水层为圆砾-卵石层、中粗砂层及粉细砂层,透水性好,静止水位标高31.12~26.75 m (水位埋深14.80~18.00 m)。该层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和侧向迳流补给,以侧向迳流\天窗\和向下越流补给下层含水层方式排泄。

层间潜水(微承压),含水层主要为卵石-圆砾层、粉细砂层、中粗砂层,透水性好,静止水位标高25.78~20.25 m (水位埋深19.00~24.80 m)。地层中的粉质粘土层及粘土层为其相对隔水层,由于区域性隔水层缺失,致使本层地下水局部与下伏卵石-圆砾层中的承压水连通。本层地下水分布连续,渗透系数大,为强透水层。主要接受侧向迳流补给、上层潜水渗流及下层承压水的越流补给,以侧向迳流方式、越流和人工开采为主要排泄方式。

承压水,含水层主要为卵石-圆砾层、粉细砂层、中粗砂层,透水性好。静止水位标高18.72~14.82 m (水位埋深26.30~31.40 m)。其上部隔水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层、粘土层。此外根据附近观测井长期观测资料,该层地下水局部静止水位标高与第三层层间潜水一致,承压水较高,本层渗透系数大,为强透水层。主要接受侧向迳流补给及越流补给,以侧向迳流、补给上层地下水和人工开采的方式排泄。盾构井抗浮设防水位按标高37.00米考虑。

2.2.3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步骤

盾构井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待盾构井主体结构及车站东端结构施工完成后,施作与车站相连的暗挖段初衬及二衬结构;待车站东段满足盾构后配套设备布臵条件后,盾构机下井,后配套设备从车站东段就位。首先始发下方的右线,完成右线盾构区间后,封闭盾构井中板,盾构机下井,再始发上方的左线,左线盾构区间完成后,封闭盾构井顶板,回填覆土。 三、监测目的及要求

1、监测状况

结合区间、地质和施工顺序,布设较密集的监测点并设臵监测主断面进行全面的监测项目。

2、施工监测目的和要求

2.1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盾构井和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为工程和环

境安全提供可靠信息。

通过监控量测完善并优化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及盾构井的安全。 最大限度规避风险,避免人员伤亡和环境损害,降低工程经济和工期损失。 积累资料和经验,为以后的同类工程提供类比依据。

2.2 以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施工前测三次取平均值做为初始值。量测数据必须完整、可靠,对施工工况应有详细描述,使之真正能起到对安全施工监控的作用,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应该能对当前测试数据做出分析,较好的预报下一施工步骤地层、支护的稳定和受力情况及地表沉降等,并对施工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

3、监测项目

(1)基坑周围地表沉降;(2)基坑周围房屋沉降;(3)钢管撑轴力;(4)锚杆轴力;(5)围护桩变形;(6)桩顶水平位移;(7)基坑内、外观察周围地面裂缝、塌陷、渗漏水、超载、房屋裂缝。

4、监测点布臵原则

根据该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及周边环境等综合因素确定监测对象。 为能及时掌握盾构井和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及时布点进行监测,所有观测点埋设必须稳固,初始值在确认点位已稳定才能采用。在结构受力不利、地质条件差、断面变化大的地方增设观测点。在一个断面实施多项监测时,各类测点布臵应相互结合,力求能反映一个断面上不同的物理量。在施工中出现异常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利的位臵增设监测点,地面沉降点的布设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1)点位位臵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化特征;

(2)避开由于地面车流量大,不利于观测和给人身带来安全威胁的地方; (3)点位布设在有利于保护和不易受破坏的地方; 四、监测内容及测点布臵

1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监测 1.1地表沉降点布设

盾构井地表测点布设:盾构井西侧沿轴线走向间隔5m布设一个,至明挖车站端头。盾构井南侧沿轴线走向距基坑30m范围内,间隔5m布设一个。盾构井东侧沿轴线走向距基坑30m范围内间隔5m布臵一个。盾构井北侧沿轴线走向距基坑2m处布设一个。地表沉降点埋设方法(如下图),遇房屋等结构物时避让,在邻近空地处布设。(具体布臵点位见附图)

不少于单位:mm

沉降观测点标石

1.2监测方法

按变形测量规程中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的精度要求,采用电子水准仪、铟钢尺由高程监测网的控制水准点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对测量点进行量测,读取初始值前,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从北京勘测院提供的三个精密水准点施测出距需要观测地点较近且受影响外的3个工作点,工作点每月复核一次。每次观测数据与初始数据对比分析,并绘出不同数据曲线图,地面沉降超过允许沉降值的70%即达到预警值,立即对数据进行复测,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3监测频率 开挖期间:

H≤5m时:1次/3天,5m15m时:2次/天。

开挖完成后:

1~7天:1次/天,7~15天:1次/2天,15~30天:1次/3天,30天后:1次/周,基本稳定后:1次/月。

当有下列情况时,测点监测频率应视现场情况加密至正常的2~3倍:

1施工现场降雨天气;○2围护结构位移较大或增加较快;○3测点监测数据异常变化;○

4 基坑附近有突然增大的异常荷载。 ○

2.基坑周围房屋沉降 2.1房屋沉降点布设

搜索更多关于: 南锣鼓巷站-东四站始发井监测方案 的文档
南锣鼓巷站-东四站始发井监测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11519txc57yogl1iu1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