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甲对乙的拉力始终大于乙对甲的拉力 B.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 C.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
D.只有当甲把乙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小才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押加”比赛中两队对绳子的拉力等大反向,之所以甲获胜,原因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 【详解】
甲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甲的拉力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绳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而绳子上张力是相同的,故甲拉乙的力与乙拉甲的力大小始终相等,与运动状态无关,但二者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由此题的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在拔河比赛中要挑选一些体重大的同学,以增加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10.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一定在两极上空运行
B.各国发射的这种卫星轨道半径都不同
C.它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D.它的角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同步卫星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空圆形轨道,轨道固定不变,故A项错误;
Mm4?2B.因为同步卫星要和地球自转同步,即同步卫星周期T为一定值,根据G2?mr2因为T一定值,
rT所以r也为一定值,所以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是一定值,故B项错误;
C.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也是最大的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而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要大于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所以同步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C项正确; D.因为同步卫星要和地球自转同步,即周期相同,由公式??角速度,故D项错误.
2π可得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T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本题9分)如图所示是某款理发用的电吹风的电路图,它主要由电动机M和电热丝R构成。调节开关S1、S2的通断,可使电动机驱动风叶旋转,将冷空气从进风口吸入,从出风口吹出冷 风或热风。已知电吹风的额定电压为220 V,吹冷风时的功率为100 W,吹热风时的功率为1200 W。关于该电吹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吹风吹出冷风 B.电动机的内电阻为484Ω C.电热丝的电阻为44Ω
D.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动机每分钟消耗的电能为6000J 【答案】CD 【解析】 【详解】
A.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动机工作,电热丝发热,电吹风吹出热风.故A项错误. B.吹冷风时的功率为100 W,吹冷风时只有电动机工作时,则IM?时是非纯电阻元件,则
PM1005?A?A,因电动机工作U22011RM?U220?Ω?484Ω5.故B项错误. IM11C.吹冷风时的功率为100 W,吹热风时的功率为1200 W,则电热丝的发热功率为1100 W,所以电热丝的
U22202?Ω?44Ω.故C项正确. 电阻R?PR1100D. 电动机正常工作时,功率为100 W,电动机每分钟消耗的电能E?PMt?100?60J?6000J.故D项正确.
12. (本题9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相同的木块A、B,用一根弹性良好的轻质弹簧连在一起.一颗子弹水平射入木块A并留在其中,在子弹打击木块A及后续各物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子弹、两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 )
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此时B的动能也最大 D.当弹簧再次恢复到原长时,B的动能最大,A的动能最小 【答案】BD 【解析】 【详解】
AB.在子弹打击木块A及后续各物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子弹、两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则系统的动量守恒.在此过程中,除弹簧的弹力做功外还有阻力对系统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B正确.
C.子弹射入木块后弹簧被压缩,B在弹力作用下向右加速,A向右减速,当两者的速度相等时,弹簧被压B在弹簧弹力作用下继续向右加速,缩最短,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之后,所以此时B的动能不是最大.故C错误.
D.从弹簧被压缩到弹簧再次恢复到原长的过程,B一直在加速,A一直在减速,所以当弹簧再次恢复到原长时,B的动能最大,A的动能最小,故D正确.
13. (本题9分)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小球,各用长为L的丝线悬挂在同一点,当两球分别带同种电荷,且电荷量分别为q1、q2时,两丝线张开一定的角度θ1、θ2,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1>m2,则θ1﹤θ2 B.若m1=m2,则θ1=θ2 C.若m1
试题分析:m1、m1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m1g=Fcotθ1,m1g=F′cotθ1 因F=F′,则
m1cot?1? m2cot?2
可见,若m1>m1,则θ1<θ1;若m1=m1,则θ1=θ1;若m1<m1,则θ1>θ1.θ1、θ1的关系与两电荷所带
电量无关.故BC正确,AD均错误.故选BC. 考点:物体的平衡
14. (本题9分)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 D.在5~6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像可知,0~5s内物体运动方向不变,5s后反向运动,5s时离出发点最远,A错误;位移等于v-t图像的面积,4s的位移为30m,平均速率为7.5m/s , C正确;5s的位移为+35m,最后一秒的位移为-5m,总路程为40m,B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可以知道5~6s内,物体动能增加,所受的合外力做正功,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速度图像的分析.
15. (本题9分)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监测到推力F、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丙所示。取g=10m/s2,则
A.第1s内推力做功为1J C.第1.5s时推力F的功率为3W 【答案】CD 【解析】 【详解】
B.第2s内摩擦力做的功为W=2.0J D.第2s内推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P=3W
A.由v-t图可知第1s内物体速度为零没有运动,所以推力做的功为零。A错误;
B.由v-t图和F-t图可知第3s内物体匀速则f=F=2N,第2s内位移为1m,由Wf=-fL=-2×1J=-2.0J.则B错误; C.1.5s时的瞬时速度为1m/s,推力为3N,则由P=Fv=3×1W=3W.选项C正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