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局,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问大家,这是什么?” 高压水银灯已以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带着好几根警棍间样的拾棒,单等着谁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上去。机关干部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空间是什么意思呢?心中没底,不敢回答。摄像机可是不停地来回摇,谁也不能回答吗?那太不像话啦。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着科长;科长以求救的眼光望着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是彻底糟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了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对不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解答你们的问题呢?” 电视台的同志来到智力测验的第二站---大学中文系的教室里。灯光亮了,摄像和录音开始了,节目主持人依旧在黑板上画了个粉笔圆圈儿,说:“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冷场半分钟,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这算个啥问题呀,还要考我们大学生!”“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只有傻瓜才回答你的问题!”“别嚷啦,他们还在录音哪!”
初中学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规规矩矩地带头号举手,然后站起来指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得对吗?” 同学们齐声回答:“对。”
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是叫了一声:“欧!英文字母的欧!” 班主任瞪了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得对呀,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后,一下子变得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
“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 “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白又圆!” “是乒乓球!” “是烧饼!” “是鸡蛋!”
是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啦!” “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
文章就是这样的。人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这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尤其做为一名教师,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我们把一个个充满想像力的、天真活泼的孩子都培养成了什么?中国的孩子之所以最缺乏的就是创新能力,我们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一直按步就班地让孩子在大人规定好的各种准责中成长,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有些孩子做了老师或家长认为不该做的事情,那他就是一个坏孩子,
要受到批评。所以,孩子们不敢创新,他们想做一个听话的孩子,总是按照老师教的去做。他们入学前是一张白纸,有着天真的幻想,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后,还能保持有天真幻想的已经很少了。他们总是要遵循着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规则,不能做另类。
有些事情,我们是不是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做,他们可能会做不好,没关系。有些孩子说的话、做得事看起来可能是错的,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去思考,你也许就会发现,事情不是你想像的那样糟糕呢。我们多数人可能都在拿我们的工作当成一个职业去做,而没有把他当成事业。所以,我们才会让学生的想是力丧失了。
愿我们教出来的孩子不要丧失了想像力!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很传神,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请你从文中找出你欣赏的一处细节描写,并说一说“此处”细节描写好在什么地方? 2、智力测验第二组中的大学生第四组中的小学生都表现得很热闹,两组的热闹有何不同? 3、从文中所写内容来看,你认为“智力测验”第三组中那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是个什么样的学生?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4、文中结尾写道:“智力测验圆满结束。”为什么是“圆满结束”? 5、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请根据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谈一谈人们的想象力丧失的原因。 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如果孩子在学校经过一年或是几年的学习,想象力丧失了,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