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学内容
民事诉讼基本理论是学习和了解民事诉讼法学的基础,在本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章着重介绍民事诉讼程序价值、民事诉讼的目的、民事诉讼模式、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和诉权与诉等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民事诉讼相关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本章重点
民事诉讼的价值和诉权理论。 (三)本章难点 诉权理论。 (四)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诉讼模式?
2.述民事诉讼目的学说的发展和演变。 3.试论民事诉讼的程序价值。
4.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有哪些?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是什么?
5.在民事诉讼中,诉讼主体包括哪些范围?它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6.诉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明确诉的构成要素有什么作用? 7.简述三种诉各自的特点、分类及相互联系。
第四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一)自学内容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在民事诉讼法学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本章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入手,介绍基本原则的特征和分类,阐述各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和基本制度的具体规定,使学生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学会运用各项基本原则对民事诉讼制度进行分析。
(二)本章重点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分类和各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三)本章难点
基本原则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思考题
1.如何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2.试述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3.辩论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正确贯彻辩论原则? 4.试述处分原则。
5.民事诉讼中为什么要贯彻自愿、合法调解原则?应当怎样正确理解和贯彻这一原则?
6.审判组织有哪些组成形式?
7.回避的法定情形有哪几种?回避的程序是什么?
8.试述民事诉讼实行公开审判制度的必要性及公开审判制度的具体内容。 9.我国为什么实行两审终审制?
第五章 主管与管辖
(一)自学内容
主管是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权限范围。管辖是确定各级法院之间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主管与管辖是民事诉讼中具有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民事案件的管辖,包括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的转移。
(二)本章重点
主管与管辖的概念;级别管辖;地域管辖。 (三)本章难点 管辖恒定;牵连管辖。 (四)思考题
1.人民法院主管的民事案件包括哪些?我国处理法院与其他机关和社会组织之间主管民事纠纷相互关系应当遵循的原则和具体方式是什么?
2.确定管辖的原则和划分级别管辖的标准是什么?在确定管辖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3.谈谈民事案件管辖的种类和分类? 4.试述各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5.什么叫“原告就被告”原则?一般地域管辖为什么要实行这个原则?法律有哪些例外规定?
6.专属管辖与特殊管辖有何联系和区别?民事诉讼法对确定3种专属管辖案件和9种特殊管辖案件的管辖法院是怎样具体规定的?
7.发生共同管辖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确定共同管辖案件的管辖法院? 8.民事诉讼法为什么要规定协议管辖?协议管辖的特点和在国内民事诉讼中适用协议管辖的条件是什么?
9.简述适用移送管辖的条件、要求和指定管辖的适用范围。 10.简述管辖权转移的种类以及与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的区别。 11.怎样正确确定专利纠纷案件和海事、海商案件的管辖法院? 12.试述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和处理程序。
第六章 民事诉讼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一)自学内容
当事人是重要的民事诉讼主体之一,对当事人制度的了解和掌握对学习民事诉讼法学有重要意义。本章从当事人的概念入手,介绍当事人的含义、特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诉讼行为能力,当事人的确定,当事人更换和诉讼权利义务承担的具体规定,以及诉讼代理人、第三人、共同诉讼和代表人诉讼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当事人制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本章重点
共同诉讼;诉讼第三人;诉讼代表人。 (三)本章难点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四)思考题
1.如何理解形式当事人和正当当事人的含义?
2.什么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是什么关系?与诉讼行为能力有何区别?
3.谈谈当事人有哪些主要的诉讼权利和主要诉讼义务。 4.确定正当当事人的标准是什么?
5.什么情况下发生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诉讼权利义务承担与当事人更换在效力方面有何不同?
6.简述在审判实践中确定原、被告应当注意的问题。 7.怎样理解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8.简述必要共同诉讼与普通共同诉讼的主要区别。
9.简述两种代表人诉讼在构成要件、代表人产生的方式、代表人的权限和诉讼行为的效力以及判决的效力等方面的异同点。
10.简述法定诉讼代理人与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区别。
第七章 民事诉讼证据
(一)自学内容
民事诉讼证据是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本章通过介绍民事诉讼证据概念、特征及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于正名对象、证明责任及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的规定,使学生对我国的民事证据制度有基本了解。
(二)本章重点
证据理论上的分类;证明对象和举证责任。 (三)本章难点 举证责任。 (四)思考题
1.怎样理解法院调解的性质?法院调解与其他调解有何主要区别? 2.谈谈法院调解的适用范围和组织形式。 3.简述法院调解的原则。
4.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不需要制作调解书,只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