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口腔生物学重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4:05: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简而言之:

急性相炎细胞—中性粒细胞

保护作用,控制龈沟内牙周微生态

慢性相炎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破坏作用—切断和隔离局部感染,避免 引起全身感染和威胁生命

7.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生物治疗及新进展(p149)

生物治疗(BMR):目的:调整失调免疫状态,控制肿瘤生长

生物治疗—生物反应调节剂,是一种新兴的免疫学治疗手段,包括:免疫兴奋剂、免疫加强

剂、免疫调节剂。 可以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 目前研究热点:

(IL-2、IFN、TNF等生物调节剂开发

LAK和DNL等过继性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 单克隆抗体及肿瘤疫苗应用)

1.细胞因子抗癌机制(1、对肿瘤细胞毒性作用2、激发宿主抗癌免疫作用3、调节细胞的生

长和分化4、作用于肿瘤营养血管5、促进骨髓造血功能)

2.过继性免疫治疗—IL-2(可获得大量高活性抗肿瘤细胞,可强化抗癌细胞群对肿瘤杀伤) 3.单克隆药物—美罗华( 治疗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CD20)

4.肿瘤疫苗(指将自体或异体肿瘤细胞经过物理、化学、生物或基因工程处理后,再对患者

行免疫接种,以激发患者机体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达到消除肿瘤目的。

1、肿瘤细胞疫苗 --将肿瘤细胞经钴60处理后消除其生长能力,保留其免疫原性,再接种患者,产生免疫应答。

2、肿瘤基因工程疫苗 -- 将目的基因通过基因转染导入受体细胞制备而成,目前目的基因有:IL-2、IL-6、TNF等

3、肽疫苗和核酸疫苗--由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肽制备的肽疫苗

4、抗独特性抗体疫苗--具有模拟抗原及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主要针对恶黑、B细胞淋巴瘤

5、安柯瑞—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 --是我国第一个拥有知识产权新型肿瘤生物治疗药,能特异识别肿瘤细胞,并在肿瘤细胞中复制、释放,最终导致癌细胞裂解,达到对肿瘤的连续杀伤作用;同时还可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以杀伤肿瘤。主要针对头颈部肿瘤、非小细胞肺癌、软骨肉瘤)

8.口腔颌面组织移植的新进展(p154)

A.牙移植:自体牙移植;同种异体牙移植(牙根吸收?)

原因:

根周炎症及牙骨质脱矿 机体免疫应答

致敏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反应

牙根进一步脱矿,加剧免疫反应,导致牙根吸收 B.骨移植:自体骨移植 单纯游离骨移植 成形性松质骨移植 带肌蒂骨移植

血管吻合游离骨移植

9

同种异体骨移植 异种异体骨移植

免疫反应出现在同种异体骨移植,到目前为止,这种方法仍然是不成功的

同种异体移植的免疫反应主要以T细胞依赖细胞免疫反应为主。由于HLA分型及配型应用,术后免疫反应较少出现。 原因:

1、由于HAL分型及配型,提高的骨移植成功率。

2、此种骨移植大多为颗粒型组织,可为机体吸收,在人体时间不长,引起免疫反应小。 3、经冰冻处理后,组织的免疫原性大大降低,但仍能刺激机体产生新的骨组织。 C.面部软组织的异体移植:2005年11月世界首例狗咬伤患者面部移植在法国完成,2006年4月我国西安面部异体移植成功。

自体组织移植

同种异体面部复合组织移植 免疫排斥

伦理

9.Oral non-specific immune system(笔记)???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能力。

包括:组织屏障(皮肤和黏膜系统、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酶类物质等)。 口腔非特异性免疫系统:

唾液防御——非特异性免疫成分 粘蛋白 乳铁蛋白 过氧化物酶

溶菌酶 细胞因子

口腔黏膜防御

口腔淋巴组织???

第五章 口腔骨组织生物学(10T)(重点——整章 生长因子)

1. 简述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关系(p168)

a. 成骨细胞参与破骨细胞在骨表面附着的调节 b.

成骨细胞合成破骨细胞骨吸收刺激因子: c.

c.成骨细胞参与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调节: 2. Describe the functions of BMPs(骨形成蛋白类)(p163)

骨形成蛋白类(BMPs) 是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 家族的成员,属于二硫键交联的生长和分化因子。骨形成蛋白-2 (BMP-2) 是其中的一种,对骨组织形成、生长和修复有促进作用,是已知的所有生长因子中对骨的形成作用最强的生长因子

BMP目前已知的唯一可以独立在体内异位成骨的生长因子

BMP-2、BMP-4在牵引成骨初期表达增强 BMP-7在牵引期呈下降趋势

3. Osteoblast(成骨细胞)在骨改建中的作用(p164)

1、合成膜结合型碱性磷酸酶 --与骨基质矿化有关

10

2、合成骨基质分子 --Ⅰ型胶原 --非胶原蛋白

4. PG在骨吸收、骨生成中的作用(p169)

PG与骨吸收关系:

1、促进破骨细胞产生和骨组织改建

2、是机械力引起细胞代谢变化的重要介质

3、是其他细胞激肽、生长因子引起骨吸收的中间介质 PG与骨形成关系:

PG受体存在于成骨细胞表面 其作用与浓度有关

低浓度—促进成骨细胞DNA合成、细胞复制 高浓度—抑制细胞分化 促进快速扩弓后骨组织沉积

5. 简述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p172)

一、 机械力对组织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负重可增加骨密度,失重使骨密度降低 二、 机械力对细胞骨架作用: 三、 机械力引起骨吸收

四、机械力致基因表达改变:

6. 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获得及鉴定方法(p179)

获得: 1、直接从骨组织中分离 保留活体组织特点;包含多种细胞

2、利用已建立的成骨细胞株 细胞表型特点及骨生成能力低

体外培养成骨细胞鉴定:

1、生化鉴定 2、形态学观察 3、骨形成能力鉴定 7. 从临床角度骨牵张成骨术分为哪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何生物学特点?(p175) 1、 骨切开术

骨组织分成两段或数段 骨完整性及连续性中断

生物学变化——成骨细胞聚集断端形成血痂

2、 间歇期或潜伏期

血管断裂,形成血肿 骨断端出现细胞坏死 新生血管长入

血凝块被成纤维细胞、胶原、毛细血管替代 成骨细胞前体在血管周围聚集 成纤维细胞形成纤维样组织

3、 牵张期

与骨折愈合比较

11

表现为:

生长刺激:刺激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增加成纤维细胞的平殖和生物合成

塑形刺激:改变成纤维细胞形态,发生极化,形成胶原,并沿施力方向排列 牵张第2周,成骨细胞聚集明显,排列整齐,分泌

类骨质。血管可见断裂,血细胞渗出,编织骨 形成 2周末,类骨质开始矿化 纤维组织—膜内成骨 软骨组织—软骨内成骨

4、 固定期

指停止牵张至去除牵引器这段期间

成骨细胞仍然可呈双层或多层排列,排列未见按施力方向排列,继续分泌骨基质,组织间隙已无血细胞

新生骨继续钙化,直至成熟骨 5、改建期

骨组织行使功能,以完成新骨改建

骨皮质及骨髓腔恢复,哈佛系统形成,完全改建完成约需1年

8. 骨改建的调节因子(p171)

1.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 2.肿瘤坏死因子 3.干扰素:

4.IL(白细胞介素):。

5.牙周韧带细胞的调节因子: 6.转化生长因子-β1

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骨组织的作用: 8.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组织的作用:

9. 牵张成骨与骨折愈合的比较(相同—都断了;不同—一个有外力,一个无外力)

相同——都断了,骨组织分成两段或数段

骨完整性及连续性中断

不同——牵张成骨经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施以不同的处理,是有外力的, 骨折愈合是没有外力的。 (结合本章第七题) 10. 颅面骨组织变化研究的主要方法(p177)

一、生长发育预测:1、X线头影测量分析

2、手腕骨X线片, 3、颈椎X线影像分析,

二、临床指标检测:1、血液生化指标

2、X线片

3、龈沟液炎性介质分析(重量、体积,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

三、各种骨细胞培养:(一)骨髓细胞培养 (二)成牙本质细胞培养 (三)各种骨细胞体外培养 四、离体状态骨吸收评价:(一)器官培养观察45Ca释放方法

(二)骨颗粒检测法

12

搜索更多关于: 口腔生物学重点 的文档
口腔生物学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16kx86ixd9da6a52iwz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