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
作者:李小青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5年第03期
摘 要:语文学科承载着中华古文化的精华,其中的古诗文更是精华中的经典。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经典古诗文的学习能够奠定小学生的文化基础,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而诵读是引导小学生体会诗文感情的最佳学习方式。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诵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以改善这种现状,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由最基本的语文能力的提升转向了文学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经典古诗文是中国古文化的代表,其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蕴含着文化的精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动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错将背诵教学视为诵读教学
传统的诗文学习方式主要以背诵为主,学生学习诗文的过程就是通过教师领读、教师讲解到学生背诵的过程。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让学生从诗文中体会作者的感情,也不能够对诗文中语言运用的奇妙有所感触。背诵的过程虽然能够让学生完成语言的积累,但是背诵并不是诵读,背诵的过程强调对诗文的记忆和硬背,而诵读的过程则是对诗文蕴含感情的体验,是对诗文本身的理
解。当前的背诵过程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文的意思,单纯强调背诵最终导致了学生会背却不会运用的结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单纯强调古诗文的背诵。 2.课堂教学单纯重视古诗文分析
语文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更重视对诗文意义的分析和对作者情感的挖掘。短短的课堂时间学生无法对诗文进行充分的诵读,学生的诵读往往只是一种形式或者单纯针对需要分析的诗句。这样的诵读方式不仅不能促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接受,而且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学生的诵读过程变成“念经”的过程,诵读只是一种过场。另外,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所引导的诵读是一种呆板的、固定的诵读,教师会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进行诵读,对于诗文中哪些地方需要重读、哪些地方需要快读都进行了指导,学生只能单纯模仿教师的诵读。这样的诵读方式不利于学生对诗文感情的理解和体会,不能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