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抑郁不平之气。
二、《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描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对月抒怀,结尾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2、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婵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这两句表明了情意的相通不受空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福,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词的上片叙述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一方面都对现实的不满,另一方面又对理想充满信心。不过贯穿始终的是词人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三、《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chú)。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1、曲子开头怎样描写潼关地势?作用是什么?
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吕,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作用:A引发历史兴亡之感慨。B极言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突出主题。 2、结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议论针对什么事实而发?
历代王朝兴亡更替,“宫阙万间”修又毁,毁又修,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
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劳动人民的无比同情,对统治阶级无比失望和怨恨的复杂情感。
四、《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第二句连用了停、投、拔、顾等几个动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
用典。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苦闷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5、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的两句,表明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对前途充满信心。
五、《白要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z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sàn)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狐裘不暖、锦衾薄、躬不得控、铁衣冷难着都生动地说明
了边地雪天的奇害叫人难以忍受。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表达了作者因作者返京而无限惆怅的思想感情。
3、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千古名句。
此句以春花喻冬雪,比喻新颖奇特,颇有浪漫色彩,不但给人以色彩的美,而且把视觉和嗅觉并用,给人以馨重,为千古咏雪名句。(望着披上银装的树木,忽然觉得置身于大好的春光之中,仿佛是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形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六、《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复杂心情: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
2、请你谈谈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表面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