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事业单位考试试题 1、指令性的公文是指命令和决定。
2、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公告。 3、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时使用报告。
4、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请求批准,用函。
5、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这样处理: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6、公文标题的撰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省略文种名称要素。 7、决定政府机构设置和规模的因素是政府职能。 8、主任科员不属于领导职务。
9、财政部就财政收支和财务活动对其他国家行政机关和监督是职能监督。
10、政府机构的主体是职能机构。
11、国家公务员向有关单位提出申诉的必要理由是: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
12、重庆市副的职务等级名称是:省部级副职。 13、法院属于司法监督主体。
14、承担外交职能的国家机构有:外交部。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要作用在于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16、将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或标准,作出系统排列,汇编成
册,称为:法律汇编。
17、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18、法律的制定包括准备阶段、确立阶段和完备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实施细则》的制定颁布处于法律完备阶段。 19、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法可划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属于国际法。
20、法律的规定得到具体实施后,对普通人将来的行为会产生影响,这表明法律具有教育作用。 21、宪法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的政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23、有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过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原因在于科学研究自发在倾向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24、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主张对以往的一切哲学进行彻底的否定是错误的说法。
2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一个宣言书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6、在国际国内严重政治风波考验面前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邓小平南方谈话。
27、邓小平概括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两大原则是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
28、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29、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做出了新的发展,这体现在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30、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错误的改革路线。
31、请示、报告是必然属于上行文的文种。 32、公文的紧急程度分为特急、急件。
33、一份完整的公文的书面格式,是由眉首部分、主体部分、版记三部分组成。
34、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机制,包括人大监督和媒体监督。 35、行政首长应当承担的公务员责任包括:接受辞退、行政处分、承担行政赔偿、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36、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 37、国家公务员任职或从事公务应当回避的亲友关系包括小姨子、老丈人。
38、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9、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法可划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国际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出境管理法》。
4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
失职行为,都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检举。 41、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组成人员有:正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
42、《知识产权法》、《社会契约论》等精神产品是经济基础最直接的反映。
43、中国有句古话,“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橘这种水果适于在淮南一带种植,如果将它移植到淮北去,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柑橘会变成一种又小又苦的枳子。这句古话蕴涵的哲理是: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相关,因而,办事情、想问题,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但外因也是事物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4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5、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转变到了和平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与挫折的历史经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
46、专用公文指外事部门作用的外事文书、司法部门作用的法律文书、技术部门使用的技术文书。(×)
47、公文的定稿和正本具有同等的法定效用。(√)
48、省人大常委会有权任命副省长,有权接受省长辞职和从副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