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双桥水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一章 前言 7 1.1任务由来 7 1.2评判过程 8 1.3项目特点 9
1.4关注的要紧环境咨询题 9 1.5环境阻碍报告要紧结论 9 第二章 总则 2.1 编制目的 10 2.2指导思想 10 2.3 编制依据 10
2.3.1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0 2.3.2行政法规及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11 2.3.3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2 2.3.4地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4 2.3.5技术导则、规范 15 2.3.6有关文件 2.4评判重点 16
2.5 评判级别与评判因子 16 2.5.1 评判级别 16 2.5.2评判因子 2.6评判标准 18 2.6.1环境质量标准 18 2.6.2污染物标准 19 2.7评判范畴及爱护目标 2.7.1 评判范畴 20 2.7.2环境爱护目标 20 第三章 工程概况 3.1 项目概况 21
21
20
18 15 9
3.2 建设项目流域规划 22 3.2.1流域概况
22
3.2.2双桥河有关规划及开发概况 22
3.3 与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规划关系 23 3.3.1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概况 23
3.3.2本项目与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的关系 24 3.4 地理位置及工程概况 25 3.4.1工程地理位置 25 3.4.2工程规模 25 3.4.3工程组成
25
3.4.4工程布置及要紧建筑物 26 3.4.5水库埋住、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 27 3.5工程治理 28 3.5.1人员编制
28
3.5.2生产及生活区 28 3.6工程特性及经济指标 28
第四章 工程分析
31
4.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31 4.2规划和谐性分析 32
4.2.1与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规划符合性分析 32 4.2.2与流域规划符合性分析 32
4.3本项目与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的规划符合性4.4工程对环境的作用因素分析 33
4.4.1埋住与占地分析 33
4.4.2原施工临时占地及复原情形 33 4.4.3原施工砂石料供应情形 34 4.4.4原施工渣场 34
4.5工程运行期环境阻碍分析 34 4.5.1发电机组运行 34
32 4.5.2运行期电站爱护治理 35 4.5.3电站运营对水文情势的阻碍 35
4.5.4水库埋住对周边村寨交通等阻碍分析 36 4.5.5地下水环境阻碍分析 36 4.6升压站电磁辐射阻碍分析 37 4.7风险分析 38
4.8本工程对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的阻碍分析 38 4.8.1有关案例
38
4.8.2本项目对木浪河集中饮用水源爱护区阻碍分析 38 第五章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40 5.1自然环境概况 5.1.1地势地貌 5.1.2区域地质 5.1.4水文 42 5.1.5土壤 43
5.1.6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概况 43 5.2社会环境概况
43
5.2.1社会经济现状 43
5.2.2景观、文物与差不多农田 44 5.3环境质量现状
44
5.3.1水环境质量现状 44 5.3.2环境空气现状 48 5.3.3声环境现状 49 5.3.4生态环境
50
5.4环境质量现状及要紧环境咨询题 66 第六章 环境阻碍分析 66 6.1生态环境阻碍回忆评判 67 6.1.1原施工情形的回忆 67
40 40
40
5.1.3气候、气象 41
6.1.2生态环境阻碍回忆性评判 67 6.1.3水文情势阻碍评判 74 6.1.4对水温的阻碍评判 75 6.1.5泥沙阻碍评判 75 6.2地下水环境阻碍评判 75
6.3人群健康阻碍评判 75 6.4环境地质阻碍评判 78 6.5环境阻碍综合评判 78 第七章 风险分析 79 7.1风险识别 79
7.2洪水环境风险分析 79 7.2.1危险识别
79
7.2.2洪水风险成因分析 80 7.2.3洪水风险分析 80 7.2.4风险减缓措施 80 7.3运营期风险分析 81 7.3.1河岸稳固性分析 81 7.3.2引水渠道垮塌风险分析 81 7.3.3溢油风险分析 82
7.3.4发电机组跑、冒、滴、漏风险分析7.4应急预案 82
第八章 环境爱护计策及建议 84 8.1已有环保措施落实调查情形 84
8.1.1运营期环保措施落实情形 84 8.1.2水土保持措施 85 8.2存在的要紧环境咨询题 85 8.3应完善补充的环保措施 85 8.3.1生态环境爱护措施 85 8.3.2水环境爱护措施 87
82 8.3.3固体废物处理 89 8.3.4人群健康爱护措施 89 第九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89
9.1社会效益 89 9.2经济效益 90 9.3环境效益 91 9.4环境损益分析
91
9. 4.1环境阻碍损益分析 91 9.4.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92
9.4.3环境爱护投资技术经济论证 93 第十章 环境监测与治理 93 10.1环境监测打算 93 10.1.1监测机构要紧职责 94 10.1.2环境监测打算 94 10.1.3总体环境监测打算 95 10.2环境治理
96
10.2.1环境治理打算 96 10.2.2环境爱护治理目标 96 10.2.3环境治理机构职责 96 10.3环境爱护设施竣工验收 97 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 98 11.1结论 98 11.1.1工程概况 98 11.1.2政策符合性 99
11.1.3本项目与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的规划符合性11.1.4环境概况 99
11.1.5回忆性环境阻碍评判结论 100
11.1.6本项目对木浪河集中饮用水源爱护区阻碍分析
100
11.1.7环境爱护计策 101
99
11.1.8存在的要紧环境咨询题 102 11.1.9应完善补充的环保措施 102 11.1.11公众参与 106
11.1.12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 11.1.13评判结论 108 11.2建议 108 附表:
附表1: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 附表2:环境爱护投资一览表; 附表3:环境爱护措施一览表; 附表4:环保设施验收一览表。
107
附图:
图2.7-2 环境爱护目标图; 图3.2-1 项目区域水系图;
图3.3-1 项目与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爱护区的位置关系图; 图3.4-1 项目地理位置图; 图3.4-2 项目工程总体布置图; 图3.4-3 项目坝顶闸门布置图; 图3.4-4 项目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图5.1-1 项目区域水文地质图; 图5.1-2 项目区域土壤腐蚀现状图; 图5.3-1 项目监测布点图; 图5.3-2 项目区域植被分布图; 图5.3-3 项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 图8.1-1 项目厂区水土保持设施布置图。
附件:
附件1:托付书;
附件2:兴义市进展打算局备案文件; 附件3:国土使用证;
附件4:兴义市环境爱护局关于项目选址的回复; 附件5:兴义市城乡规划局关于电站符合规划的证明; 附件6:取水许可证; 附件7:水能资源使用权证; 附件8:水土保持许可证; 附件9:建设单位营业执照; 附件10:标准执行复函; 附件11:监测报告;
附件12:省环保厅集中式饮用水爱护区征求意见表; 附件13:审查会议纪要。 第一章 前言
1.1任务由来
兴义市地处云贵高原的中部,乌蒙山脉的南端,境内地势起伏差较大、切割深,农村自然条件较差,为使本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发水能资源是一个重要举措。
按照《贵州省水利资源复查成果-黔西南卷》,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位于双桥河上游,是兴义市规划的以电代燃料水电站之一。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项目建议书由普安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于2004年6月完成并上报,2004年12月兴义市进展打算局以“兴市发计字[2004]268号文”(详见附件)批复建设项目,批复建设规模为2×800kW。按照六盘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5年7月编制的《兴义市双桥河一级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含可研)》,对项目装机容量进行论证比选,最终确定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装机容量为2000kw,即1×400kW+2×800kW。
双桥河属珠江流域南盘江三级支流,地表发源于盘县普田乡,自西北流向东南流入木浪河。双桥河流域面积139km2,河段全长12km,主河道平均比降18‰。项目坝址位于盘县普田乡燕子村普克,坝址以上集水面积
77.68km2,拟开发河段全长4km,主河道平均比降21.2‰。双桥河多年平均流量3.12m3/s,最枯流量0.55 m3/s,电站为引水式开发,厂房位于下游河道右岸,在兴义市清水河镇双桥河村下枧槽沟。
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于2008年建成并投入发电,总投资967.2万元,装机容量1×400kW+2×800kW,工作治理人员3人。
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建设以来,未进行环境阻碍评判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阻碍评判法》及国务院令253号《建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需编制环境阻碍报告书。为此,兴义市双河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特托付襄阳众鑫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阻碍评判工作,由于本项目已建成投入运行,因此,本环评为补充环评。
在同意环评托付后,我单位项目组成员在现场勘查、调研、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规定的环境评判工作程序,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阻碍报告书,报请黔西南州环境爱护局审批。
1.2评判过程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本项目环境阻碍评判工作程序见图1.5-1。具体评判过程要紧分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时期:我单位同意项目环境阻碍评判托付后,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工程资料,先确定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地点有关环境爱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有关规划等,判定项目的环境阻碍评判类型;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关于本项目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识别环境阻碍因素、选择评判因子,明确评判重点、环境爱护目标,确定评判工作等级、评判范畴和标准。
第二时期:进行评判范畴内的环境状况调查、监测与评判,了解环境现状情形;进行详细的工程分析,确定各污染因素污染源强,然后进行各环境要素阻碍推测与评判、各专题环境阻碍分析与评判。
第三时期:对项目拟采取环保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给出项目环境可行结论。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项目环境阻碍报告书》,提交黔西南州环境爱护局审查。
1.3项目特点
本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1)本项目为引水式径流电站,行业类别属于水力发电D4412; (2)本项目已于200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因此,本环评为补充环评; (3)此次环评要紧对项目存在的环境咨询题进行分析评判,并提出防治措施,评判重点为营运期。
1.4关注的要紧环境咨询题 本项目要紧环境咨询题包括:
(1)本项目要紧关注生态环境阻碍,包括要紧表现为对陆生植物阻碍、水生生物阻碍;
(2)要紧关注营运期对下游减脱水河段水生生态环境的阻碍; (3)要紧关注水文、泥沙情势阻碍等。
(4)要紧关注电站运行过程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固废方面的阻碍。
1.5环境阻碍报告要紧结论
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属于小水电工程电站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当地总体规划。工程已于2008年建成发电,电站的建设提升了当地水资源利用,提供优质的电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实施对提升地区经济、社会进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本评判所提出的要求落实污染防治措施,从环保角度看,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图1.5-1 环境阻碍评判工作程序 第二章 总则
2.1 编制目的
本项目已于2008年建成投产,本评判要紧按照工程特性,结合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特性,达到以下环境阻碍评判工作目的:
(1)通过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状监测,以及工程已采取的生态爱护、水土保持及污染操纵措施调查,评判工程环境阻碍程度及其防治措施成效。针对该工程已产生的实际环境阻碍及可能存在的潜在环境阻碍,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
(2)通过环境阻碍评判,促使建设项目业主明确和履行自己的环境责任,以便在工程运行期作好生态防护、补偿、复原工作,有效落实“谁开发谁爱护、谁破坏谁复原、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
2.2指导思想
遵照国家和地点有关环境爱护法律、规章、标准和规范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和成果。结合本项目与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本着客观、公平的态度,努力做到评判结论科学化、防治措施具体化,使评判结果为建设项目环境治理、优化环境设计提供依据和指导,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质量的不利阻碍,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连续进展。
2.3 编制依据
2.3.1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201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阻碍评判法》,2016.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11.7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7.1; (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1.1;
(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2015年修订);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7.2修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治理法》2004.8.2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1.1;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3.3.1;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8.28; (1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12.1;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8.27修订);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爱护法》(2016.7.2修订)。 2.3.2行政法规及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1)《建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爱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04号)1997.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治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2014.7.29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2000.3.20;
(5)《国务院关于环境爱护若干咨询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文,1996.8.31;
(6)《差不多农田爱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57号)1998.12.27; (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治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1988.6.10; (8)《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务院国发[1998]36号)1998.11.7; (9)《全国生态环境爱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2000.11.26; (10)《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进展观加大环境爱护的规定》(国发〔2005〕39号)2005.12.3;
(11)《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2007.5.23;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爱护法实施条例》(国函[1992]13号)2016.2.6修订;
(13)《国务院关于加大环境爱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2011.11.17;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治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1998.12.27;
(15)《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打算的通知》(国发[2015]17号),2015.4.2;
(16)《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算的通知》(国发[2013]37号),2013.9.10;
(17)《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打算的通知》(国发[2016]31号),2016.5.28。
2.3.3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建设项目环境阻碍评判分类治理名录》,环境爱护部令第33号,2015.6.1;
(2)《关于加大生态爱护工作的意见》(国家环保局环发[1997]758号); (3)《关于进一步加大建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19号,2001.2.2;
(4)《国家进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西南地区水电建设前期工作有关咨询题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7]2293号)2007.9.24;
(5)《关于加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04]24号); (6)《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大建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的若干意见》,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4号,2001.1.8;
(7)《关于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治理的通知》(国家环保局2004.12);
(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名目(2011年本)(2013年修正)》,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号,2013.2.16;
(9)《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生态环境爱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环办函[2006]11号)2006.1.9;
(10)《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爱护生态环境的通知》(环发[2006]93号)2006.6.18;
(11)《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环境爱护部公告2015年第61号,2015.11.13修编版);
(13)《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 [2006]2号)2006.4.9;
(14)《全国生物物种资源爱护与利用规划纲要》(环发[2007]163号)2007.10.24;
(15)《全国生态环境爱护纲要》(国家环境爱护总局14号令)2000.11;
(16)《国家重点爱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2001年); (17)《国家重点爱护野生动物名录》(2003年2月);
(18)《国家重点爱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调整种类公布》(国家林业局第7号令)
(19)《关于进一步加大水电建设环境爱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4号)2012.1.6;
(20)《关于加大西部地区环境阻碍评判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50号,2011.11.29;
(21)《关于进一步加大环境阻碍评判治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012.7.3;
(22)《关于切实加大环境阻碍评判监督治理工作的通知》,环办发[2013]104号,2013.11.15;
(23)《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2012.2.13;
(24)《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版,2016.8.1起执行);
(2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治理方法》,国家环保部第34号令,2015.4.16;
(26)《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阻碍评判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环评函[2006]4号)2006.1.13;
(27)《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生态环境爱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环办函[2006]11号)2006.1.9;
2.3.4地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贵州省环境爱护条例》(贵州省人大常委会,2009.6.1); (2)《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黔府发[1995]52号);
(3)《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黔府函[2005]154号); (4)《贵州省环境爱护条例》,2009.6.1; (5)《贵州省土地治理条例》,2000.9.2; (6)《贵州省林地治理条例》(2003.9.28); (7)《贵州省差不多农田爱护条例》(1999.9.25);
(8)《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进展观加大环境爱护的决定》,黔府发[2006]37号,2006.10.13;
(9)《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环境爱护重点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2]19号,2012.06.28;
(10)贵州省环境爱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大环境阻碍评判治理工作的通知》黔环通[2012]184号,2012.8.28;
(11)贵州省环境爱护厅《贵州省环境爱护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项目环境阻碍评判文件分级治理名目(2015年本)>的通知》,黔环通[2015]269号,2015.12.29;
(12)贵州省环境爱护局《贵州省环境质量功能区区划报告》,2001.1.12;
(13)贵州省政府黔府函[2015]3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水功能区划有关咨询题的批复》,2015.2.10;
(14)贵州省环保厅关于印发《贵州省贯彻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三时期实施方案》的通知(黔环通[2014]174号);
(15)贵州省政府黔府办发[2012]22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贵州省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2]22号),2012.6.8;
(16)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6.9.1;
(17)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算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4]13号),2014.5.6;
(18)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水污染防治行动打算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5]39号),2015.12.31;
(19)《贵州省陆生野生动物爱护方法》(贵州省人民政府,1992.10.17); (20)《贵州省野生动物资源爱护方法》(贵州省人民政府,1995.7.28)。 2.3.5技术导则、规范
(1)《建设项目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6),环境爱护部,2017.1.1;
(2)《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2.2-008),环境爱护部,2009.4.1;
(3)《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2.3-93),国家环保总局,1993.4.1;
(4)《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环境爱护部,2016.1.7;
(5)《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环境爱护部,2010.4.1;
(6)《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 生态阻碍》(HJ 19-2011),环境爱护部,2011.9.1;
(7)《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 (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判技术导则》(HJ/T 169-2004),国家环保总局,2004.12.11;
(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10)《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11)《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运算规范》(SL278-2002);
(12)《农村水电站工程环境阻碍评判规程》(SL315-2005)。 2.3.6有关文件
(1)《环境阻碍托付书》;
(2)《关于对市双桥河一级电站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兴义市进展打算局(兴市发计字[2004]268号);
(3)《关于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选址的批复》,兴义市环境爱护局(兴市环复[2005]第267号);
(4)《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含可研)》,六盘水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5.7;
(5)《兴义市双桥河一级水电站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盘县水利学会,2011.3;
(6)《兴义市双桥河水电站项目建议书》,普安县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队,2004.6;
(7)《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建设用地地址灾难危险性评估讲明书》,贵州省黔美基础工程公司盘县分公司,2005.12;
(8)《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表》,贵州昱龙项目咨询有限公司,2010.12;
(9)《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项目检测报告》(贵州中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16.12.23。
2.4评判重点
按照本项目运营、排污特点及项目周边环境概况,确定本评判以工程分析、水环境现状及阻碍评判、生态阻碍分析、风险分析、污染防治计策及建议为重点。
2.5 评判级别与评判因子 2.5.1 评判级别 1、大气环境
本项目为水电项目,属于清洁能源,工程在运行期仅有少量的运行人员食堂油烟产生,无其他生产废气排放,因此确定本项目环境空气评判等级定为三级。
2、水环境 (1)地表水环境
工程所在的双桥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标准。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3.12m3/s ,属小型河流。本工程运行期差不多不产生废水,仅少量生活污水产生,生活污水经三级无动力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旱地农灌;不外排。按照《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本工程地面水环境评判等级为三级。
(2)地下水环境
按照《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项目所属的地下水环境阻碍评判类别和项目所处区域的地下水环境敏锐程度,确定本项目地下水评判等级。
地下水环境阻碍评判类别
按照《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本项目属于“31、水力发电”,地下水环境阻碍评判项目类别为Ⅲ类,详见下表:
表2.5-1 地下水环境阻碍评判定级类别(节选)
类别 31、水力发电 报告书 总装机1000千瓦及以上;抽水蓄能电站;涉及环境敏锐区的 报告表 其他 地下水环境阻碍评判类别 Ⅲ类 Ⅳ类 ②地下水环境敏锐程度
按照《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项目所在地区属于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的准爱护区,属于地下水敏锐区。
③地下水评判等级定级。
按照本项目的上述两项特点,确定项目地下水评判等级定级为二级。 3、声环境
项目所处区域声环境属2类区,项目建设前后评判范畴内敏锐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小于3dB(A),受阻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按照《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评判工作等级为三级。
4、生态环境
本项目区域生态敏锐性为一样,建设场地占地0.0079km2,水库埋住区域均为原河谷,总用地面积<2km2,生态阻碍评判确定为三级。然而按照《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 生态阻碍》(HJ 19-2011)中“4.2.3拦河闸坝建
设可能明显改变水文情势等情形下,评判工作等级应上调一级”,因此,本项目生态评判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
5、风险评判
本项目已建成运营,风险要紧为运行期可能显现溃坝风险。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判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的定义及其所规定的适用范畴,项目不属于环境敏锐区,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结合本项目危险性,环境风险评判等级为二级。
2.5.2评判因子
项目现状评判因子及推测评判因子为: 1、水环境
(1)现状评判因子:pH、COD、BOD5、氨氮、SS、TP、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粪大肠菌群;
(2)推测评判因子:COD、NH3-N。 2、大气环境
(1)现状评判因子:PM10、SO2、NO2; (2)推测评判因子:无;
3、声环境:昼间等效声级、夜间等效声级。
4、固体废物:回忆施工期弃土石方阻碍分析、生活垃圾。
5、生态阻碍:植被类型、植物群落结构、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指数、动物物种、鱼类物种、土地利用、水土流失等。
6、环境风险评判:取水坝溃坝、地质灾难。 2.6评判标准 2.6.1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 (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III类; (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 本项目执行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见表2.6-1。 表2.6-1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要素 标准号 标准名称 功能 区划 项目名称 PM10 取样时刻 24小时平均 年平均 24小时平均 年平均 1小时平均 标准值 单位 μg/m3 μg/m3 μg/m3 μg/m3 μg/m3 μg/m3 μg/m3 μg/m3 μg/m3 μg/m3 6-9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个/l 6.5-8.5 mg/L mg/L mg/L mg/L 个/ml 个/L dB(A) 450 3.0 0.2 1000 100 3.0 昼60 夜50 20 4 0.2 1.0 25 0.2 0.05 6.0 10000 数值 150 70 75 35 500 150 60 200 80 40 PM2.5 环境空气 GB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 SO2 24小时平均 年平均 1小时平均 NO2 24小时平均 年平均 pH(无量纲) COD BOD5 地表水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Ⅲ类 TP NH3-N SS* LAS 石油类 高锰酸盐指数 粪大肠菌群 pH(无量纲) 总硬度 GB/T 地下水 14848-1993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Ⅲ类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溶解性总固体 细菌总数 总大肠菌群 声环境 GB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2类 LAeq *参照日本水质标准; 2.6.2污染物标准 (1)废气
本项目为清洁能源项目,营运过程无废气产生。 (2)废水
生活污水经三级无动力化粪池处理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标准用于周边旱地农灌。
(3)噪声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 (4)固体废物
《一样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操纵标准》(GB18599-2001)及其2013年年修改单;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操纵标准》(GB18597-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 本项目执行排放标准限值见表2.6-2。 表2.6-2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要素 标准号 标准名称 级(类)别 污染因子 pH(无量纲) 地表水环境 GB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旱作 SS BOD5 COD 氨氮 粪大肠菌群数 声环境 固体废物 GB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类 噪声 标准值 5.5~8.5 100mg/l 100 mg/l 200 mg/l — 4000个/100ml 昼60dB(A) 夜50dB(A) 《一样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操纵标准》(GB18599-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操纵标准》(GB18597-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 2.7评判范畴及爱护目标 2.7.1 评判范畴
按照本项目污染源排放情形,当地地势地貌、气候条件、敏锐点分布等,以及《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中有关评判范畴的确定原则,确定此次评判的范畴见表2.7-1。
表2.7-1 环境阻碍评判范畴表
环境要素 地表水环境 地下水环境 环境空气 声环境 生态环境 风险评判 评判范畴 水库取水坝上游500m至双桥河下游河段; 以及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爱护区; 场址所在的1个水文地质单元; 本项目建设地为中心,直径为5km的圆形区域,重点为D10%为半径的圆; 项目场地场界外200m; 项目占地及外延1000m,以及水库取水坝上游500m至双桥河下游河段;以及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爱护区;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判技术导则》(HJ/T169-2004),二级评判范畴为距离源点半径3km范畴;地表水环境风险评判范畴同水环境评判范畴。 2.7.2环境爱护目标
本项目环境爱护目标见表2.7-2及图2.7-2。 表2.7-2 环境爱护目标
序号 环境要素 爱护目标 位置 取水坝上游500m至1 生态环境 陆生生境 双桥河下游河段;以水生生境 及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 双桥河 木浪河集2 地面水环境 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 水文情势 项目所处河流 本项目处于准爱护区,距离二级爱护区3.2km,距一级爱护区5.2km 取水坝下游河段 取水坝WN向,距离900m 厂址EN向,距离1400m 厂房西南侧200m 厂房西南侧200m 厂房南侧560m 坝址北侧520m — 集中式饮用水源 电站运行 — 规模 阻碍源 取水坝阻隔、水库埋住、坝址以下河道水量变小、发电尾水阻碍 发电尾水 运行期间水质不低于Ⅲ类 爱护区域陆生生境及水生生境,减缓对动植物阻碍 爱护要求 幸免下游木浪河集中饮用水源爱护区水质受阻碍 — 电站运行 幸免下游河段水质水量受阻碍 3 地下水环境 普克泉点 黄家沟泉点 — 取水坝水库 — 20户 60人 20户 60人 20户 60人 50户 150人 土地利用、人群健康、社会经济等 发电机噪声 幸免地下水水文情势受阻碍 4 声环境 上枧槽沟居民点 电站运行噪声对其阻碍小 上枧槽沟居民点 5 社会环境 工程涉及的村庄 下枧槽沟居民点 普克村居民点 防止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爱护工程区居民的躯体健康 备注:项目引水渠沿线200m范畴内无居民点等声环境敏锐点,故不列入声环境爱护目标。
第三章 工程概况
3.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
建设地点:兴义市清水河镇双桥村上枧槽沟 建设单位:兴义市双河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性质:新建(已于2008年建成投产,此次为补做环评)
工程等级:建设项目属小(2)型水电站,工程等级为Ⅴ等,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按5级设计,次要建筑物按5级设计。
装机规模:2004年12月兴义市进展打算局以“兴市发计字[2004]268号文”批复项目建设规模为2×800kW。按照六盘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5年7月编制的《兴义市双桥河一级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含可研)》,对项目装机容量进行论证比选,最终确定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装机容量为2000kw,即1×400kW+2×800kW。
开发方式:为引水式径流电站,水库容量较小 开发任务:单一发电工程 3.2 建设项目流域规划 3.2.1流域概况
双桥河属珠江流域南盘江三级支流,地表发源于盘县普田乡,自西北流向东南,在双桥村进入伏流河,经约250m伏流段后穿山出流,向西南流约2.6km在三岔地在次进入伏流段,伏流约270m后出露汇入木浪河水库(即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
双桥河流域面积139km2,河段全长12km,主河道平均比降18‰。项目坝址位于盘县普田乡燕子村普克,坝址以上集水面积77.68km2,拟开发河段全长4km,主河道平均比降21.2‰。双桥河多年平均流量3.12m3/s,最枯流量0.55 m3/s,电站为引水式开发,厂房位于下游河道右岸,在兴义市清水河镇双桥河村下枧槽沟。
电站尾水经引水发电后在坝址下游2.23km处重新汇入双桥河。 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分为一级、二级和准爱护区,爱护区面积共112.16km2,其中一级爱护区面积0.92 km2,二级爱护区面积 5.54km2,准爱护面积 105.7 km2。饮用水集中式取水点位置:位于木浪河大坝上游约200米处中心区坐标:104.8063E,25.2724N。
项目区域水系图见图3.2-1。 3.2.2双桥河有关规划及开发概况 (1)流域规划概况
按照《贵州省水利资源复查成果-黔西南卷》,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位于双桥河上游,是兴义市规划的以电代燃料水电站之一。
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项目建议书由普安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于2004年6月完成并上报,2004年12月兴义市进展打算局以“兴市发计字[2004]268号文”(详见附件)批复建设项目,批复建设规模为2×800kW。按照六盘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5年7月编制的《兴义市双桥河一级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含可研)》,最终确定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装机容量为2000kw,即1×400kW+2×800kW。
按照兴义市进展打算局“兴市发计字第[2004]258号”(详见附件),双桥河规划有二级水电站,即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即本项目)及兴义市双桥河二级电站,分别由兴义市双河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兴义市腾龙电力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建设。
(2)流域开发概况
该河流目前未建有提水工程,农田灌溉要紧采纳自流供水。河流沿岸无工矿企业及工业用水需求。按照《兴义市双桥河一级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含可研)》,本项目保证出力346 kW,多年平均发电量751万kW.h,年利用小时数3755h。
3.3 与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规划关系 3.3.1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概况
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清水河镇,距兴义市约38千米,属地表水河流型水源地,木浪河水库于1999年竣工,是一座以灌溉、供水、防洪为主兼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集雨面积309平方公里,总库容4710万立方米,规划供水人口 21.25万人,目前供水人口约1万人,2010年供水量约3240万吨,用于都市生活用水、厂矿企业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
木浪河饮用水水源爱护区分为一级、二级和准爱护区,爱护区面积共112.16 km2,其中一级爱护区面积0.92km2,二级爱护区面积 5.54km2,准爱护面积 105.7 km2。
一级爱护区:
饮用水集中式取水点位置:位于木浪河大坝上游约200米处中心区坐标:104.8063E,25.2724N。
一级爱护区界线(按1:5万地势图顺时针方向所示):以水库大坝南端为1号点,向西南经1320后向西约800米后转向西北至老寨为2号点;沿水库线向北约1000米为3号点后向东跨库面为4号点,再向东南至水库大坝北段与1号点闭合。总面积约 0.92km2。水域面积0.5km2、陆域面积0.42km2。
二级爱护区:二级爱护区界限(按1:5万地势图顺时针方向所示):以一级爱护区1号点为起向西南经1486为201号点;转向西北经老寨、老坟山以西北2000米为202号点;再转向东北跨库面约1500米处到新寨以南400米无名高地为203号点;转向东南经1371至1294高程山为204号点与一级爱护区闭合。总面积约 5.54km2。水域面积0.92km2、陆域面积4.62km2。
准爱护区:三级爱护区界限(按1:5万地势图顺时针方向所示):以1486高程山为起点301点,向南经1493、梁子上、1484、1479、1457为302号点;向西北转向至1575高程山为303号点,再沿西北经火把寨至1421后向北经1471为304号点;转向西北1521、1499、1514、1716.2为305号点;经祭鸡山转向西经1759、1924.9、1894、1824为306号点,转向西北偏北后经1732、1736至1948为307号点;再转向东经1888、1811、1806、1721、1851为308号点,转向东北后向东经1817、1714至密灌为309号点;转向东南经1536、1610.0至1578后转向东北至大白河1604为310号点;转向南经黄家沟、小长冲、大长冲、1491、1472至1381为311号点,再转向南经1441后转向西南至1294高程山(208号点)二级爱护区闭合。总面积约 105.7km2。水域面积1.99km2、陆域面积103.71km2。
3.3.2本项目与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的关系
本项目地处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准爱护区,电站尾水经引水发电后在坝址下游2.23km处重新汇入双桥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在双桥村进入伏流河,经约250m伏流段后穿山出流,向西南流约2.6km在三岔地在
次进入伏流段,伏流约270m后出露汇入木浪河水库(即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本项目厂址距离其二级爱护区3.2km,距一级爱护区5.2km。
本项目与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位置关系图见图3.3-1。 3.4 地理位置及工程概况 3.4.1工程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兴义市东北部清水河镇境内的双桥河村,距离黔西南州政府驻地兴义市40km,距清水河镇政府驻地8km。项目坝址位于普田乡燕子村普克,地理坐标为:东经104°47’34”、北纬25°20’11”;厂房位于下游河道右岸,处于双桥河村下枧槽沟,地理坐标为:东经104°48’17”、北纬25°19’25”。 项目地理位置图详见图3.4-1。
3.4.2工程规模
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为引水式径流电站,由取水坝、引水渠、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发电厂房、升压站组成,取水坝最大坝高4.3m,电站装机容量为2000kW,为单一发电工程。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本项目工程等别为V等,工程规模为小(2)型,工程中要紧建筑物和次要建筑物都按5级设计,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3.4.3工程组成
本工程属于水电开发项目。项目工程要紧由挡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厂房建筑物及交通工程组成。要紧建筑物有取水坝、进水口、引水沟渠、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厂房、升压站及电站治理区等。各项目组成详见表3.4-1。
表3.4-1 工程项目组成表
工程项目 取水坝 挡水建筑物 进水口 工程组成 为浆砌石重力坝,溢流坝顶高程为1391.3m,最大坝高4.3m,坝顶长度10.7m。 紧靠右坝肩布置,为岸坡式无压进水口,尺寸2.3m×2m,前面两次做成喇叭口,设置拦污栅一道。 为引水明渠,利用原土渠平台修建渠道,引水渠道总长为2315m。引水建筑物 引水沟渠 压力前池 设计引用流量Q=3.15m3/s,拟定纵坡i=0.001,过水断面尺寸2.3m×1.1m。 利用天然平台进行布置,由进水室及池体构成,进水室长3m、宽2.16m,压力前池长17m、宽4m、深度3.5m。 压力管道 压力管道采纳明管方式敷设,压力管线长度131.4m,主管管径为Φ1200,设支管3条,尺寸为2×Φ800、Φ500。 布置于双桥河右岸,为地面式厂房,厂房尺寸为长×宽×高厂房 =30.22m×8.52m×6.12m,装设1×400kW+2×800kW共3台卧式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水轮机安装高程1309.8m。 厂房建筑物 布置于厂房北侧,高程1310.2m,平面尺寸20m×5m,设2台变升压站 压器,型号分别为:S11-2000/10KV、S11-500/10KV。以1回10KV线路接入威舍35KV变电站。 电站治理区 交通工程 布置于厂房南侧,地面高程1312.5m,房屋建筑面积280m3。供营运期3名驻厂职工使用。 项目厂区邻近有村级公路通过,可直截了当依靠村级公路。 3.4.4工程布置及要紧建筑物 3.4.4.1工程总体布置
本工程由取水坝、进水口、引水明渠、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发电厂房、升压站及治理区等要紧建筑物组成。
取水坝采纳浆砌石重力坝,紧靠右坝肩布置进水口,取水口后接引水明渠(引水明渠利用原土渠平台修建渠道,拟定纵坡i=0.001),经引水渠引至压力前池(利用天然平台进行布置),后经压力管道供入发电厂房进行发电,升压站设置在发电厂房西侧。
电站治理房设置在发电厂房南侧,有乡村公路通过,无须新建进厂公路。
项目工程总体布置见图3.4-2。 3.4.4.2要紧建筑物 (1)挡水建筑物
挡水建筑物要紧为取水坝,采纳浆砌石重力坝,溢流坝顶高程为1391.3m,最大坝高4.3m,坝顶长度10.7m。其中冲沙兼放空底孔和发电进水口布置于右岸坝肩,为岸坡式无压进水口,尺寸2.3m×2m,前面两次做成喇叭口,设置拦污栅一道。坝体采纳浆砌块石砌筑、C20砼面板防渗,进水口采纳C20砼衬砌。
项目坝顶闸门布置图见图3.4-3。 (2)引水系统
要紧由引水明渠、压力前池及压力管道组成。
引水明渠利用原土渠平台修建渠道,引水渠道总长为2315m。设计引用流量Q=3.15m3/s,拟定纵坡i=0.001,过水断面尺寸2.3m×1.1m,流速为1.25m/s。
压力前池利用天然平台进行布置,由进水室及池体构成,进水室长3m、宽2.16m;压力前池长17m、宽4m、深度3.5m,高程在1387.5~1392m之间,设计水位为1389.98m。
压力管道承担的最大水头为83.5m,采纳焊接钢管,按照管线地势布置的压力管道主管长131.4m,支管三条,一号支管厂28.4m,二号支管厂25.3m,三号支管厂18.01m,主管道内设计国税流量为3.15m3/s。主管管径为Φ1200,支管管径分别为尺寸为2×Φ800、Φ500,钢材采纳A3钢,壁厚10mm。压力管道沿线按地势地质条件布设,斜坡坡度31.42°,局部达到40°以上。主管共设1个镇墩,支墩采纳鞍型支座,共25个,间距6m,平面尺寸2m×1.2m,主管设伸缩节1个,位于镇墩下游侧,三根支管各设镇墩1个、伸缩借1个。
(3)发电厂房、升压站及治理区用房
布置于双桥河右岸,为地面式厂房,高程1309m,场地开阔,岸坡平缓稳固。厂房拟定机组中心距为2m,厂房尺寸为长×宽×高=30.22m×8.52m×6.12m,装设1×400kW+2×800kW共3台卧式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水轮机安装高程1309.8m,厂房室内地板干成1309m,屋顶高程1315.15m,设计尾水位高程1306.4m。厂房屋面板、屋面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升压站布置于厂房西侧,为户外式升压站,高程1312m,平面尺寸20m×5m,设2台变压器,型号分别为:S11-2000/10KV、S11-500/10KV。以1回10KV线路接入威舍35KV变电站。
治理区用房布置于发电厂房南侧,地面高程1312.5m,房屋建筑面积280m3。供营运期3名驻厂职工使用。
项目发电厂房总体布置图见图3.4-4。 3.4.5水库埋住、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 3.4.5.1水库埋住
本工程为低坝取水,正常蓄水位下仅抬高河床水位约4.3m,取水坝设计取水为1392.3m时,回水长度0.12km,库面积0.015km2,埋住少量的未利用土地,要紧为荒地,工程不涉及人员搬迁咨询题。
3.4.5.2工程占地
本项目工程占地要紧为取水坝、引水渠、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发电厂房、电站治理区等,永久占地11.84亩,包括中坡耕地5.33亩,荒山6.51亩,地面仅有一些野生杂草和少量灌丛。
3.4.5.3移民安置
本水电站不涉及耕地、房屋的埋住,不存在移民安置咨询题。 3.5工程治理 3.5.1人员编制
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为小水电工程,运营过程仅设生产办公室及水力发电厂运行两部分。工程治理人员为3人。 3.5.2生产及生活区
项目生产及生活区均布设于发电厂房区域,处于双桥河右岸。其中厂房为1576m2,要紧布设3台水轮发电机;生活用房280m2,要紧供办公及3名水电站职员生活使用。 3.6工程特性及经济指标 项目工程特性如下表: 表3.6-1 工程特性表
序号及名称 一、水文 1.流域面积 全流域 坝址以上 2.利用水文系列年限 3.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4.代表性流量 多年平均流量 设计洪水流量(P=5%) 校核洪水流量(P=0.5%) 施工导流流量(P=20%) 5.泥沙 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 多年平均含沙量 万t 万t 7.50 0.76 m3/s m3/s m3/s m3/s 3.12 70.69 173.23 6.42 11月~3月 km2 km2 a 亿m3 139.00 77.68 42 0.98 坝址以上 单位 数量 备注 二、水库 1.水库水位 校核洪水位 设计洪水位 正常蓄水位 死水位 2.调剂特性 3.回水长度 4.水量利用系数 5.水库总容积 三、下泄流量及相应下游水位 1.设计洪流水作业闰时最大泄量 2.校核洪水位时最大泄量 3.发电厂房尾水位 四、工程效益指标 1.发电效益 装机容量 保证出力(P=90%) 多年平均年发电量 年利用小时数 五、埋住缺失及工程永久占地 1.埋住耕地 2.迁移人口 3.工程永久占地 六、要紧建筑物及设备 1.挡水建筑物 型式 地基岩性 地震差不多烈度 坝顶高程 最大坝高 坝顶长度 2.泄水建筑物 型式 地基岩性 堰顶高程 溢流段长度 消能方式 3.冲砂口 底板高程 孔口尺寸 3.引水建筑物 设计引用流量 1)进水口 形式 底板高程 闸门形式 2)压力前池 m 1391.20 岸坡式 平板钢闸门 m3/s 3.15 m m 1390.3 1.0×1.8 m m 1392.30 20.0 坝顶自由溢流 钙质泥岩 面流 度 m m m 1391.30 4.30 10.70 浆砌石重力坝 钙质泥岩 Ⅵ 亩 人 亩 11.84 无 无 其中:耕地5.33亩 kW KW 万KW.h h 2×800+1×400 346 751 3755 m3/s m3/s m 440.14 671.95 1306.4 m m m m km % 1394.10 1392.80 1392.30 1391.20 0.12 43.27 无 万m3 小于100万m3 要紧尺寸 正常水位 底板高程 3)压力管道 管道长度 内径 设计水头 4.厂房 形式 地基岩性 厂房尺寸(长×宽×高) 水轮机安装高程 5.升压站 形式 面积(长×宽) 6.要紧机电设备 1)水轮机型号HL110(A)-WJ-60型号 台数 额定出力 额定转速 吸出高度(≤1.2) 额定水头 额定流量 2)水轮机型号HL110(A)-WJ-50型号 台数 额定出力 额定转速 吸出高度(≤1.2) 额定水头 额定流量 3)发电机型号SF800-6/990-W型 台数 额定容量 额定功率因数 额定电压 4)发电机型号SF400-6/850-W型 台数 额定容量 额定功率因数 额定电压 1号主变压器S11-2000/10KV 台数 容量 电压比 2号主变压器S11-500/10KV 台数 容量 电压比 m m m m mm m m m m 17×4 1389.98 1385.39 131.0 1200.0 80.90 30.22×8.52×6.12 1309.80 20×5 地面式 碳酸盐岩 户外式 台 Kw r/min m m m3/s 台 Kw r/min m m m3/s 台 Kw kv 台 Kw kv 台 KVA KV 台 KVA KV 2 800 1000 3.5 80.90 1.26 1 400 1000 3.5 80.90 0.63 2 800 0.8 0.4 1 400 0.8 0.4 1 2000 10.5/0.4 1 500 10.5/0.4 5)厂内起重机形式 起重量 7.输电线路 电压 回路数 输电目的地 输电距离 七、经济指标 1.总投资 2.综合利用经济指标 单位千瓦投资 单位电投资 经济内部收益率 t KV 回 km 万元 元/kw 元/kw·h % 10 10.5 1 14.5 967.20 4835.96 1.29 14.34 葫芦 威舍35kv变电站 第四章 工程分析
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势必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阻碍。阻碍的内容、范畴和时刻也随工程活动的不同而不同。按照工程特性与环境状况,本工程对环境阻碍的要紧作用因素为工程施工及工程运行。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已于2008年建成并投产发电,因此,本评判将对工程差不多产生的要紧环境阻碍及工程运行期进行详细的评判。
4.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国家进展改革委在颁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名目(2011年本)》(2013年修正)时指出: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中应加大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进展的保证能力。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科学论证、稳步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河湖水系连通骨干工程河重点税源等工程建设,统筹加大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构筑多水源互联互调、安全可靠的城乡区域用水保证网”,对水电开发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进展的决定”第十四条提到:“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在爱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统筹兼顾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功能,科学制定规划,主动进展水电,加大水能资源治理,规范开发许可,强化水电安全监管。大力进展农村水电,主动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爱护工程建设,搞好农村水电配套电网改造工程建设”。
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的工程任务为发电,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标(2011年)》(2013年修正)鼓舞类中的“水力发电工程”,并符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及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增强了对兴义市经济社会进展的保证能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4.2规划和谐性分析
4.2.1与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规划符合性分析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以保证城乡生产生活供水为目标,统筹开发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重点推进大中型水库、引提水工程建设,加大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初步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现代水利体系”。
本项目能有效提升当地经济进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符合《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4.2.2与流域规划符合性分析
按照《贵州省水利资源复查成果-黔西南卷》,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位于双桥河上游,是兴义市规划的以电代燃料水电站之一。
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项目建议书由普安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于2004年6月完成并上报,2004年12月兴义市进展打算局以“兴市发计字[2004]268号文”批复建设项目,批复建设规模为2×800kW。按照六盘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5年7月编制的《兴义市双桥河一级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含可研)》,最终确定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装机容量为2000kw,即1×400kW+2×800kW。
按照兴义市进展打算局“兴市发计字第[2004]258号”,双桥河规划有二级水电站,即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即本项目)及兴义市双桥河二级电站,分别由兴义市双河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兴义市腾龙电力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建设。
综上,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项目的开发符合对双桥河开发的要求。 4.3本项目与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的规划符合性
本项目地处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准爱护区,厂址距离其二级爱护区3.2km,距一级爱护区5.2km。
(1)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符合性分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及事实上施细则,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爱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爱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源二级爱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爱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峻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本项目属于生态阻碍型建设项目,已于2008年建成投产,营运期仅有少量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旱地施肥,不排入水体,也不设排污口,可不能污染饮用水源爱护区水质。因此,本工程总体上符合饮用水源爱护区规划内容。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的有关规定。
(2)与《贵州省饮用水水源环境爱护方法(试行)》符合性分析 按照《贵州省饮用水水源环境爱护方法(试行)》“第十五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爱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爱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爱护区内开发房地产、建设宾馆、餐饮以及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爱护区内新建、扩建化工、造纸、电镀、印染、酿造、矿井水氢离子浓度指数(pH值)低于3以下的煤炭采选以及其它对水体污染严峻的建设项目,其它改建、扩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本项目为生态阻碍型建设项目,营运期仅有少量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旱地施肥,不排入水体。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贵州省饮用水水源环境爱护方法(试行)》有关规定。
4.4工程对环境的作用因素分析 4.4.1埋住与占地分析
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以发电为主,水电站采纳底坝引水发电,正常蓄水位下仅抬高河床水位约4.3m,取水坝设计取水为1392.3m时,回水长度0.12km,库面积0.015km2,按照现场踏勘,本工程埋住少量的未利用土地,无耕地等埋住缺失。
4.4.2原施工临时占地及复原情形
按照《兴义市双桥河一级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含可研)》(2005年编制),项目厂区挖填差不多平稳,产生的少量弃渣就近堆放,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工程不设置渣场。项目施工迹地要紧为施工营地。
按照项目初步设计,项目施工共设置了2个施工工区,1工区布置在厂区,2工区布置在压力前池及渠道区。施工区要紧包括仓库、工棚、检修间、钢筋、模板加工棚、治理房及食堂等,施工总占地3.2亩。
按照现场踏勘,施工期施工营地建筑物已拆除,项目施工营地为活动板房,拆除后能够重复利用,项目区域无建筑垃圾残留;施工场地已平坦,并复原植被。引水沟渠旁开挖面已采取种草及固边等水土保持措施。
4.4.3原施工砂石料供应情形
按照《兴义市双桥河一级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含可研)》(2005年编制),项目工程量相对较小,原施工期间不设置砂、石料场,工程所需砂石骨料除部分利用开挖弃碴外,其余可在当地现有的砂、石料场购买。
4.4.4原施工渣场
按照《兴义市双桥河一级水电站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项目挖方为15933m3,回填利用15533m3,产生400m3弃方,挖填差不多平稳,不设置渣场。弃方要紧产生于取水坝及引水渠道的开挖,弃方专门小,通过采取沿引水沟渠就近堆放,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土石开挖过程中,质量较好的石料均作加工砂石骨料用。按照现场踏勘,引水沟渠旁开挖面已采取种草及固边等水土保持措施,复原较好。
4.5工程运行期环境阻碍分析
本项目地处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准爱护区,为水域敏锐区。工程运行过程中对水环境产生阻碍的因素有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电站机组运营或检修产生的废油、废水和水文情势变化和生态环境的阻碍。建设单位应加大环境治理,确保各污染物得到妥善处理,严禁项目污染物进入水体。
4.5.1发电机组运行 (1)噪声
项目营运期间,要紧噪声来源于水轮发电机运行时的噪声,经类比,此类噪声一样为80dB(A),由于厂房位于峡谷,距离项目厂房最近居民点位厂房西南侧200m的双桥村下枧槽组,项目运行噪声对其阻碍较小。项目引水渠沿线200m范畴内无居民点等声环境敏锐点,故不列入声环境爱护目标。
(2)废油
水电站在运行期间,发电机组的一些机器部件等润滑冷却中需使用润滑油等,另外变压器使用绝缘油,要紧污染物是烷烃类的有机物。水电站产生的废油应集中收集、暂存,及时交由具有有关资质的单位处置。
目前厂区废油暂存间地坪为水泥硬化,采纳1只200L的油桶暂存于生活用房西北角。业主单位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操纵标准》(GB18597-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对废油暂存间进行整改,对地坪采取防渗措施,并设置防漏措施,本评判建议在暂存间设置一个不小于1m3的事故池,做好防渗,确保事故情形,废油不发生外漏。
4.5.2运行期电站爱护治理
项目发电厂房运行期治理人员为3人,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
(1)生活污水
本电站运行治理人员为3人,生活用水量以140L/d计,排水系数0.8,运营期污水排放量为0.34m3/d。要紧污染物是COD、BOD5、NH3-N等。其中,BOD5浓度为200mg/L,COD浓度为300mg/L,NH3-N浓度为30 mg/L。目前生活污水经三级无动力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旱地施肥。
(2)固体废物
电站运行治理人员3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日运算,生活垃圾排放量约1.5kg/d。本工程拟在电站内设置垃圾箱,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定期清运至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与乡镇生活垃圾一同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
4.5.3电站运营对水文情势的阻碍
水库蓄水及工程调度运行使河段水文情势发生改变。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为引水式电站,其采纳低坝引水发电,该工程除了发电没有其它功能。该电站在电力系统中不承担调相、调频任务,丰水期在系统中担任基荷,枯水期按照水库情形发电。
水库蓄水后,正常蓄水位为1392.3m,库区河段水位较建库前有所抬升,水库较天然河流状况扩大,水位抬高使库区原有的一部分陆地变成水域,回水区域内水体容积增加,稀释作用加大。但由于该水域流速减缓,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及自净,对库区水质产生不利的阻碍。
水库蓄水改变水域生境条件。水库蓄水后对生态环境的阻碍要紧包括水生生物生境面积扩大引起水生生物及鱼类资源种类和分布的变化。水库水面积增加导致陆生植被缺失、植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库区蓄水,水流变缓,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及定居性鱼类数量和生物量发生相应变化。
本水电站为引水式水电站,正常发电时将导致大坝至发电厂房段约2.23km的河段减脱水,对减脱水段水生生态环境造成不利阻碍,目前坝区采纳Φ300mm的生态放水管下放有一定的生态基流。
本电站最大坝高4.3m,拦河坝阻断了鱼类上溯的自然通道,对水生生物的生境将带来一定的阻碍。
4.5.4水库埋住对周边村寨交通等阻碍分析
本工程为低坝取水,正常蓄水位下仅抬高河床水位约4.3m,取水坝设计取水为1392.3m时,回水长度0.12km,库面积0.015km2,埋住少量的未利用土地,要紧为荒地,不涉及埋住乡村道路及耕地等,对周边村寨交通无阻碍,可不能阻碍周边村民的农业生产。
4.5.5地下水环境阻碍分析 ①对地下水质的阻碍
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已于2008年建成并投产发电,施工期阻碍已排除。项目营运过程污水仅为职工生活污水,经三级无动力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旱地施肥;危废暂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操纵标准》(GB185
97-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进行建设,做好相应防渗措施,可不能对地下水造成阻碍。
②对库区地下水的阻碍
水库蓄水后,水面由原先的河流型变为湖库型,水位抬高,水面面积增大。按照现场实地踏勘及水文地质调查,由于本工程为低坝取水,正常蓄水位下仅抬高河床水位约4.3m,且所形成的水库要紧占用原河道用地,水库区域无低邻谷及洼地,当地下水位低于水库正常高水位,且岩层有一定的透水性时,水库会发生渗漏,使地下水位升高;当库岸比较低,水库正常蓄水位与地下水位相差不大,若库岸由松散岩类组成时,水库水位的抬高可能使地下水位雍高,产生土壤浸没。
③对坝址下游地下水阻碍
流域内地下水要紧由大气降水补给,通过基岩裂隙、溶蚀裂隙向河谷排泄。水库建成蓄水后,抬高了库区段河床水位,地下水位尽管有壅高,但地下水位升幅小,依旧保持地下水补给河水的水动力条件,地表水体与地下水之间可不能互相交替,因此水库建成后可不能改变流域内地下水、地表水的补排关系,可不能对上下游地区地下水水位、水质产生不利阻碍,仅对近岸坡地带地下水的流速有一定阻碍。
4.6升压站电磁辐射阻碍分析
本项目升压站设置设2台变压器,为35KV升压站,升压站以1回10KV线路接入威舍35KV变电站。按照环境爱护总局办公厅函环办函[2007]886号,35千伏送、变电系统(含35千伏)可不履行环境阻碍评判文件审批手续,为环评豁免项目。因此,本评判对升压站电磁辐射进行阻碍分析。
类比“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文集(2006)《上海市变电站环境爱护爱护设计规范研究》(朱重德)”中对35KV变电站的阻碍分析,“建设35KV及以上等级变电站,采纳分体自冷变压器,进出线采纳地下电缆,变电站建成投入运行背后,在变电站墙外1米处,其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综合电场强度可低于《500KV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阻碍评判技术规范》(HJ/T24-1998)评判标准,并可接近上海市电磁辐射环境背景值”,本项目设置有35KV升压站,其电磁场的阻碍专门小,对周围的阻
碍在国家标准承诺范畴内,对周边环境阻碍专门小。本项目职工办公楼距升压站约25m,对其阻碍较小。
4.7风险分析
本工程采纳低坝引水发电,故不对溃坝风险进行分析,其要紧风险为洪水风险、引水沟渠垮塌风险及溢油风险。分析如下:
运行期电站本身对环境的不利阻碍专门小,但若电站显现油泄漏将对下游水质产生一定的不良阻碍。因此,电站机组漏油是运行期的环境风险之一。
水电站在运行期间,发电机组的一些机器部件等润滑冷却中需使用润滑油等,另外变压器使用绝缘油,要紧污染物是烷烃类的有机物。水电站产生的废油应集中收集、暂存,及时交由具有有关资质的单位处置。
电站废机油产生量约为0.05t/a,严格暂存于厂区废油暂存间,并在暂存间内设置1个不小于1m3的事故池,暂存区设置一定围堰,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操纵标准》(GB18597-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进行治理,并及时交由具有有关资质单位进行处理。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治理,本项目营运期间可不能发生油类物质溢出。
4.8本工程对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的阻碍分析 4.8.1有关案例
按照三明市环保局信息中心周杰在《海峡科学》(2010年第六期)发表的《电站建设对三明市区饮用水源水质的阻碍分析》,三明市区两个水厂(下洋水厂和富兴堡水厂)的饮用水源均来自东牙溪水库,由于电站的建设,东牙溪水库的水没有直截了当引到水厂,而是通过多级电站后再进入水厂,因此电站出水水质的好坏直截了当阻碍到水厂的水质。该文针对电站的出水作为水厂的进水是否阻碍到三明市区人民的饮用水源进行调研和分析,经实地调查和监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电站建设对饮用水源的水质阻碍不大。只要电站建设合理,治理方法得当,电站建设可不能对水厂出水水质造成大的不良阻碍。水厂前建设电站是可行的。
4.8.2本项目对木浪河集中饮用水源爱护区阻碍分析
本项目已于2008年建成投入发电,按照现场调查及踏勘,项目施工期环境阻碍已排除,对施工期造成的阻碍均采取了相应的复原措施,复原成效较好。本评判要紧分析电站营运期对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的阻碍。
①检修含油废水
项目检修废水产生量较少,一样为0.2m3/次,集中收集,采纳成套的油水分离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出水回用于厂区地坪洒水或绿化,油水分离器分离出来的高含油废水集中收集暂存于厂区设置的废油暂存间,交由具有有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不外排,可不能对饮用水源爱护区产生阻碍。
②电站运行产生的废油
电站废机油产生量约为0.05t/a,严格暂存于厂区废油暂存间,并在暂存间内设置1个不小于1m3的事故池,暂存区设置一定围堰,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操纵标准》(GB18597-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进行治理,并及时交由具有有关资质单位进行处理。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治理,本项目营运期间可不能发生油类物质溢出。
事故情形:
事故情形1: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有产生少量跑、冒、滴、漏废油以及润滑油等进入水体,要紧污染物为石油类,本项目位于木浪河饮用水源爱护区准爱护区,地处爱护区上游,环境较为敏锐,因此,建设单位应在发电机房设置事故收集池,在事故排放和非正常排放期间收集这部分生产废水,以防止对项目下游地表水环境的阻碍,专门是对饮用水源爱护区的阻碍。发电机组跑、冒、滴、漏的废油或含油废水量较少,本评判建议在发电厂房地势较低处设置1个不小于2m3的事故收集池,并设置收集边沟。
事故情形2:废油暂存间可能废油发生泄漏,因此在废油暂存间应当设置围堰及1个不小于1m3的事故收集池,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操纵标准》(GB18597-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进行建设,可不能产生事故外排。
综上所述,业主单位在加大环境治理,落实事故防治措施的情形下,本项目可不能发生事故外排,可不能对下游的木浪河饮用水源爱护区产生阻碍。
②生活污水
项目厂区职工3人,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34m3/d,经三个无动力化粪池处理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用于周边旱地施肥,污水不外排放,可不能对饮用水源爱护区产生阻碍。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及事故防治措施的情形下,可不能对饮用水源爱护区产生阻碍。
第五章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5.1自然环境概况 5.1.1地势地貌
工程区地处黔西高原,属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的梯级状斜坡地带。地势切割强烈,形成群山起伏的中山地貌景观。山脉整体走向差不多与构造线方向一致,呈东北向西南延伸,且东北高西南底。山顶高度一样为1400~1800m,地表河流呈树枝状发育,因受地势切割、溶蚀、地下伏流也比较发育(河流时明时暗),整体向西南汇流并汇入南盘江。区内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相间分布,可溶岩地层中,峰丛、溶洞、洼地、漏斗、落水洞、暗河等岩溶地貌发育;非可溶岩地层剥蚀、腐蚀强烈,常形成脊状山、单面山形状。区内整体地貌形状,出现为典型的岩溶~腐蚀地貌类型。
5.1.2区域地质 (1)地层岩性
工程区内出露地层从老到新有下三叠系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及第四系(Q)。地层走向及倾向受构造操纵,倾角8~29°。
1、飞仙关组(T1f3+4):为紫红色、棕红色夹浅灰色条带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钙质泥岩。
2、永宁镇组(T1yn1):为灰色、灰黄色薄层至中厚层泥灰岩、石灰岩其岩溶发育,夹有蠕虫装方解石,与下伏飞仙关组(T1f3+4)接触带有3~5m厚的灰黄色泥质灰岩,底部有15m左右的泥灰岩,岩溶发育。
3、第四系(Q):由褐黄、褐灰、灰黑色等杂色粘土、亚粘土、砂壤土及冲洪积成因的沙砾石河亚粘土组成。前者分布于地势低洼处及剥蚀平台之上,后者大多呈零星状堆积于河湾地带、河床、沟谷旁及冲沟口,厚0~3m不等。
(2)地质构造
在构造单元划分上,属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普安旋钮构造变形区。在漫长的地质历程里,经受多次构造运动,使区内构造形迹较为复杂。测区位于普安山字型旋钮构造脊柱西侧,要紧构造形迹属北东向构造地带成分。因受多方向、多期应力的作用和阻碍,致使地层扭曲较剧,构造较发育,岩层破裂。
项目区域水文地质图见图5.1-1。 (3)地震
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公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点周期为0.45s,相应地震差不多烈度为VI度,区域构造稳固性好。
(4)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区内物理地质现象要紧有:倒塌、滑坡。
倒塌要紧发生在坚硬岩石分布的陡峭河谷岸边及悬崖、断层壁地带。 滑坡要紧显现在非可溶岩地层分布区河古倒塌堆积形成的陡坡地带。 5.1.3气候、气象
兴义属于亚热带黔西南温顺春干气候区,年均气温为11.7℃,极端最低气温-3.1℃,极端最高气温34.7℃;年均相对湿度81%,年均降雨量865.6mm,春季占20%左右,夏季占54%左右。秋季占22%左右,冬季占4%左右,春旱l连续7天以上无雨过程每年平均显现两次,以3月中、下旬,4月中旬至5月上旬常见。无霜期310天左右,年均日照时数为1646.4小时,全年平均风速为2.7m/s,全年主导风向为SE风,频率28.22%,次主
导风向为S风,频率23.5%,静风频率2.81%,冬暖夏凉,春温高于秋温,秋雨多于春雨,干湿季节分明。区域属温顺潮湿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海拔的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雨热同季,雨旱季明显。
5.1.4水文 (1)径流
本流域属典型的山区雨源型河流,径流由降水补给,径流特性与降水特性差不多一致,改流域地处贵州省西南部一样雨区,流域面雨量1410mm,多年平均径流深690.9mm,径流系数0.5,径流年际变化大,径流年内分配不均,5~10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84%,径流洪枯悬殊。
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坝址多年平均流量3.12m3/s,年径流量0.984亿m3,最枯流量0.55 m3/s。坝址历时流量运算成果表如下:
表5.1-1 坝址历时流量运算成果表 单位:m3/s
历时天数 坝址 历时流量 1天 41.2 30天 9.16 90天 3.03 180天 1.56 270天 0.76 365天 0.21 (2)洪水 1、暴雨特性
双桥河流域地处贵州省黔西南部,暴雨较大,形成这种暴雨的天气系统要紧是由于受冷峰低槽和两高切边的阻碍,在夏季专门是6/7月份有日常暴雨量在100mm以上的天气显现。据资料统计,年最大24h暴雨均值为101mm,暴雨多集中在5~8月份,占全年的84%。
2、洪水特性
双桥河流域属典型的山区雨源型河流,洪水由暴雨所致,具有陡涨缓落、峰量集中、涨峰历时短等山区性河流的特点,同时海受暴雨分布、暴雨强度、暴雨历时和岩溶等共同阻碍。洪水特性与暴雨特性差不多一致,汛期为每年5月初开始,10月底终止。大洪水多发生在6~7月,约占历年实测最大洪水的58%左右,其中6月居多,约占全年的37%。坝址、厂房洪水运算成果表如下:
表5.1-2 坝址、厂房设计洪峰流量运算成果表
断面 集水面积 设计洪峰流量 (m3/s) km2 坝址 厂房 77.68 81.85 P=0.5% 161.1 173.23 P=1% 97.53 104.87 P=2% 65.74 70.69 P=3.33% 57.07 61.37 P=5% 39.73 42.72 P=10% 23.84 25.63 P=20% 19.50 20.97 (3)泥沙
双桥河悬移质输沙模数为500~1000t/km2,设计流域与马岭水文站流域属同一分区。从设计流域的植被、开垦程度等情形看,可采纳马岭水文站的泥沙资料进行分析运算。双桥河电站坝址年输沙量为7.5万t,其中悬移质为2.3万t。
5.1.5土壤
评判区域内土壤有黄壤、山地黄棕壤、石灰土、水稻土等。黄壤为其地带性土壤,海拔较高的地带以黄壤、山地黄棕壤为主,岩溶洼地谷地区多为棕色、黑色石灰土。
工程区域内以黄壤为主。黄壤系亚热带温顺潮湿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pH值为5~6.5,母质多为灰岩等风化物,有机质含量不高,盐基饱和度和矿质养分含量低,磷素缺乏,呈酸性反应,质地多为壤土,少数为粘土。石灰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在碳酸岩类风化物上发育的土壤。多为粘质,分4个亚类,黑色石灰土亚类是零星分布于岩溶区的岩隙与峰丛间的A-R型土壤,黑色腐殖质层厚20-40cm,有机质含量5-7%。
项目区域土壤腐蚀图见图5.1-2。 5.1.6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概况
本项目地处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准爱护区,距离二级爱护区3.2km,距一级爱护区5.2km。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爱护区分为一级、二级和准爱护区,爱护区面积共112.16km2,其中一级爱护区面积0.92 km2,二级爱护区面积 5.54km2,准爱护面积 105.7 km2。饮用水集中式取水点位置:位于木浪河大坝上游约200米处中心区坐标:104.8063E,25.2724N。
5.2社会环境概况 5.2.1社会经济现状 (1)兴义市
兴义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州西南部,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中心地带,是贵州省四大要紧的中心都市之一 。地处东经104°51'
-104°55',北纬24°38'-25°23',东与本省安龙县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的西林、隆林两县隔江相望,西与云南省曲靖市的罗平、富源两县毗邻,北与本省兴仁县,普安县和六盘水市盘县连接,南盘江横贯市境,历史上确实是三省毗邻地区的商业集散地和通衢要塞。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国土面积2915方公里,总人口83万人(2012年),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
2015年,全市经济连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318.60亿元,按可比价格运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74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115.38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168.48亿元,增长15.6%。
(2)清水河镇
清水河镇位于兴义市西北部,镇行政办公中心距兴义市区18公里,地处云、贵两省五县市九乡镇结合部,国土面积161.22平方公里,辖 8个行政村138个村民组,有7100余户287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13600余人。有汉、布依、苗、回、水、彝等民族。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亿元,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达1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178亿元。
5.2.2景观、文物与差不多农田
按照有关资料调查及现场踏勘,电站建设范畴无各级文物爱护单位分布,不涉及各级自然爱护区、风景名胜区。
5.3环境质量现状 5.3.1水环境质量现状 (1)水资源利用现状
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双桥河水能资源,利用其落差集中的优势,修建引水式电站。按照现场实地查勘情形,该河流目前未建有提水工程,农田灌溉要紧采纳自流供水。河流沿岸无工矿企业及工业用水需求。
(2)污染源调查
工程区上游污染源要紧是生活污染源及农业面源污染,无工业污染源分布。
1)乡镇村寨污染:流域内乡镇村民生活相对朴素,人均耗水量较低,村寨污水分散排放至旱厕,经熟化后回用于农田,且乡镇村寨周围分布有冲沟、凹地,对污水净化起到主动作用。
2)农业面源污染:流域内旱地要紧分布河谷坡地上,农业耕作方式仍较原始。经调查,目前普遍广泛使用的肥料有农家肥、氮肥、磷肥等。农家肥要紧有人畜粪便、草木灰等;旱地专门是25°以上坡耕地大多撒播绿肥植物,如胡豆青、满园花、紫云英、苕子种、箭豆豌,后覆土保肥,有些地点进行油菜杆、马铃薯、胡豆杆还田。使用的化肥要紧有氮肥、磷肥,经咨询调查有关部门,氮肥年施用量8kg/亩,磷肥20kg/亩。农药施用剂量0.25kg/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56kg/亩。
(3)地下水现状
区域地下水补给方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为降雨直截了当补给或形成地面片流,通过微细孔隙、裂隙和溶隙或土壤、风化层,分散缓慢下渗补给;另一种则是降雨形成地面线状水流,通过落水洞、漏斗、天窗、溶洞等较大的岩溶洞穴集中快速补给。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水的补给形式为前者,表现为补给流量及动态变化较小,岩溶水的补给形式多为两者并存,后者补给迅速、量大,表现为补给流量及动态变化大。
工程区最低排泄基准面为双桥河,地下水动力类型为补给型,河谷深切,由河谷至分水岭地带要紧为峰丛洼地地貌,有大量岩溶洼地的地面,地下水埋藏较深,垂直渗透带厚度大。降水除蒸发外,大多渗入地下,并以专门大的水力坡降通过岩溶裂隙、管道、裂隙破裂带等径流系统向河谷汇流排泄。河道邻近大部分为非可溶性岩层,在较高部位分布大量的可容性岩层,富含地下水,地下水排泄均在河床以上,地下水补给河水。
(4)地表水水质现状评判 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按照贵州中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16年12月15日-17日对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项目进行现场采样监测,监测情形如下:
监测断面及监测点
监测断面布设见表5.3-1及图5.3-1。
表5.3-1 项目区地表水现状监测断面布置
项目 地表水 编号 W1 W2 W3 监测断面 双桥河,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坝址上游500m 双桥河,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坝址下游1000m 双桥河,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厂址下游1000m 备注 水质现状 水质现状 水质现状 ②监测项目:pH、COD、BOD5、氨氮、SS、TP、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粪大肠菌群,现场测量水温、流速、流量。
③监测频次:一期监测,连续三天,每天采样一次。
④采样与分析方法:按国家标准、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及《水环境监测规范》进行。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判
评判方法:单项水质参数标准指数法。 ①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 Si,j =
Ci,jCsi
式中:Si,j——某污染物的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 Ci,j——污染物参数i在监测点j的平均浓度,mg/L; Csi——水质参数i的水质标准,mg/L。 ②PH的标准指数: SpH、j=SpH、j=
7.0 - pHj7.0?pHsdpHj?7.0pHsu?7.0 pHj≤7.0 pHj>7.0
式中:SpH,j —— pH的标准指数; pHj —— 监测点j的pH值; pHsd —— pH的评判标准值下限; pHsu —— pH的评判标准值上限。
标准指数若≤1,表明该因子符合水质评判标准,满足环境功能要求;若标准指数>1,表明该因子超过了水质评判标准,差不多不能满足规定的水质标准,指数越大,污染程度越重。
监测及评判结果:评判结果见表5.3-2。
表5.3-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判结果 单位:mg/L
断面 日期 pH SS BOD5 COD NH3-N T P 高锰酸盐指数 粪大肠菌群(个/L) 石油类 流量(m3/h) 12.15 12.16 12.17 W1 3日均值 标准值 标准指数 超标倍数 12.15 12.16 12.17 W2 3日均值 标准值 标准指数 超标倍数 12.15 12.16 12.17 W3 3日均值 标准值 标准指数 超标倍数 7.88 7.89 7.85 7.87 6~9 0.62 — 7.8 7.82 7.8 7.81 6~9 0.60 — 7.74 7.71 7.75 7.73 6~9 0.58 — 15 12 18 15 25 0.6 — 10 13 8 10.3 25 0.41 — 18 15 20 17.7 25 0.71 — 1.8 2.0 2.1 1.97 4 0.49 — 1.2 1.4 1.5 1.37 4 0.34 — 1.5 1.4 1.5 1.47 4 0.37 — 10 12 10 10.7 20 0.54 — 6 6 9 7 20 0.35 — 9 7 8 8 20 0.4 — 0.213 0.225 0.202 0.213 1.0 0.21 — 0.110 0.122 0.133 0.12 1.0 0.12 — 0.230 0.242 0.225 0.232 1.0 0.23 — 0.02 0.03 0.02 0.023 0.2 0.12 — 0.04 0.05 0.04 0.043 0.2 0.22 — 0.01 0.01 0.02 0.013 0.2 0.07 — 2.4 2.1 2.2 2.23 6 0.38 — 1.8 2.1 2.1 2 6 0.33 — 1.9 1.7 2.0 1.87 6 0.31 — 430 340 330 367 10000 0.04 — 460 430 340 410 10000 0.04 — 490 460 430 460 10000 0.05 — 0.01 0.01 0.01 0.01 0.05 0.2 — 0.01 0.01 0.01 0.01 0.05 0.2 — 0.01 0.01 0.01 0.01 0.05 0.2 — 1382 1378 1037 由表5.3-2可知,双桥河W1、W2、W3断面现状监测数据中各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水质要求,讲明双桥河现状水质好。
(5)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按照贵州中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16年12月15日-16日对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项目进行现场采样监测,监测情形如下:
1、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
对以下泉点进行监测,见表5.3-3及图5.3-1。 表5.3-3 监测点布置及特点
编号 S1 S2 监测点位 普克泉点 黄家沟泉点 方位/距离 坝址西北900m 厂址东北1400m 备注 现状值调查 现状值调查 2、监测项目: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细菌总数。
3、监测时段:一期监测,连续两天、每天一次。 4、采样与分析方法
按国家标准、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进行。
5、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判 评判方法:采纳标准指数法。
监测及评判结果:地下水监测及评判结果见表5.3-4。 表5.3-4 地下水质量监测结果及评判一览表(单位:mg/L)
监测点 监测日期 2016.12.15 2016.12.16 S1 2日均值 标准指数 超标倍数 2016.12.15 2016.12.16 S2 2日均值 标准指数 超标倍数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pH 7.57 7.59 7.58 0.54 — 7.26 7.23 7.25 0.38 — 6.5~8.5 氨氮 0.185 0.196 0.191 0.96 — 0.127 0.116 0.123 0.62 — 0.2 溶解性总固体 197 201 199 0.20 — 318 323 321 0.32 — 1000 总硬度 高锰酸盐指数 85 92 88.5 0.20 — 288 283 285 0.63 — 450 1.2 1.5 1.35 0.45 — 1.0 1.3 1.15 0.38 — 3.0 细菌总数 个/mL 970 1040 1005 10.05 9.05 1100 880 990 9.9 8.9 100 由上表5.3-4可知,项目两个地下水监测点S1、S2各项监测指标中,除细菌总数超标9.05倍、8.9倍外,其余监测指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质标准要求。要紧缘故可能为邻近居民生活污水渗入地下导致的污染。
5.3.2环境空气现状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监测布点及指标:监测布点列于表5.3-5及图5.3-1。 表5.3-5 环境空气监测布点及特点
编号 G1 G2 监测点名称 新寨 上枧槽沟 与项目区关系 坝址东1300m 厂址西南200m 监测指标 PM10、PM2.5、SO2、NO2 (2)监测频率:监测方法及监测频率均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要求进行;
(3)监测时刻:2016年12月11日~17日; (4)监测单位:贵州中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5)环境空气现状评判 1)评判方法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判采纳单项质量指数法进行,模式为: Ii=
式中:Ii —— 第i中污染物的单因子质量指数; Ci——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3); Coi——第i种污染物的评判标准(mg/m3)。
污染物单因子质量指数I≥1,污染物超标,I<1,污染物达标。 2)评判标准
评判标准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执行。 3)评判结果与分析
监测统计结果可详见表5.3-6。 表5.3-6 环境空气监测结果
监测点 监测项目 小时浓度 G1 日均浓度 SO2 NO2 PM10 PM2.5 SO2 NO2 小时浓度 G2 日均浓度 SO2 NO2 PM10 PM2.5 SO2 NO2 浓度范畴 μg/m3 19~38 19~40 72~100 49~66 24~29 25~30 16~38 17~39 87~113 51~69 22~28 23~30 标准值μg/m3 500 200 150 75 150 80 500 200 150 75 150 80 最大标准指数 0.08 0.2 0.67 0.88 0.19 0.38 0.056 0.20 0.75 0.92 0.19 0.38 超标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达标情形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Ci Coi从上表可知,两个大气监测点 SO2、NO2的小时浓度值和日均浓度值以及PM10、PM2.5日均浓度值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
5.3.3声环境现状
(1)监测时刻:2016年12月13日-12月14日。 (2)监测单位:贵州中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3)监测点位:
表5.3-7 项目噪声监测布点
编号 N1 N2 N3 监测点位 项目坝址 项目厂址 上枧槽沟居民点 方位 — — 厂址西南200m 监测类别 环境噪声 环境噪声 环境噪声 (4)监测频率:环境噪声监测昼间(12:00-12:55)和夜间(22:00- 23:00)各1次。
(5)监测天数:2天。
(6)监测内容:等效连续A声级(Leq)。 (7)监测方法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执行。 (8)监测结果及声环境现状评判见表5.3-8
表5.3-8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
检测点编号 N1 N2 N3 要紧声源 环境噪声 环境噪声 环境噪声 检测报告Leq[dB(A)] 2016.12.14 2016.12.13 昼间 48.6 54.3 48.2 夜间 46.4 48.9 44.3 昼间 47.9 55.2 47.6 夜间 46.2 49.5 43.8 (9)声环境现状评判
1)评判方法:按照当地区域声环境质量的要求,将测量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确定达标和超标情形,分析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状况。等效连续A声级Leq(A)为本项目环境噪声的评判因子。
3)评判结果:从表8-2可知,项目监测各监测点的声环境质量能够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声环境质量良好。
5.3.4生态环境 一、植被与植物 (1)植被类型 ①植被分布特点
按照对评判范畴内的植被线路考察和走访,项目区域植被分布详见图5.3-2,评判范畴内植被特点具如下:
A、酸性土植被占优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