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工业企业生产计划体系
生产计划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长、中、短期计划的内容与特点。 ⒉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
生产计划大纲的计划指标体系;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步骤;滚动计划的特点与原理;总产量指标的测算方法--盈亏平衡分析;品种指标的测算方法--产品寿命周期法。 ⒊生产能力的计算与调节
生产能力的基本概念;生产能力的计算;生产能力的调节因素;学习曲线。 ⒋需求变动的生产计划方法 ⒌产品出产进度计划的编制
产品出产进度计划的编制原则;产品出产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二、基本要求
⒈了解工业企业计划体系 ⒉了解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
⒊掌握盈亏平衡分析确定总产量指标的方法 ⒋深刻理解生产能力的计算与调节 ⒌熟练掌握需求变动的生产计划方法 ⒍了解产品出产进度计划的编制 三、重点和难点分析
⒈年度生产计划的定量决策方法--盈亏平衡分析法
年度生产大纲的总产量指标主要应用盈亏平衡分析法确定,就是利用产品成本中不同部分相对于产品产量的变化关系(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对某产量计划方案的盈(取得利润)、亏(发生亏损)情况进行分析。
产品产量与产品成本、利润之间的变化关系可表示为图所示的盈亏平衡分析图。 图中A为临界点。N*为盈亏平衡产量,当产量大于N*时,才有利润。 产量、成本和利润之间变化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
R=PN=(F+VN)+E
其中:P-V称毛益贡献,它的作用是在产量≤N*时补偿固定成本,在超过了N*后,即转化为利润。
利用表达式,就能对计划的产量测算可能取得的利润,或在给定的利润指标下,确定应达到的产量;或在给定的利润与产量规模下确定目标可变成本等多种制定生产计划时所要研究决策的问题。 ⒉生产能力的计算与调节 生产能力时指:
从这个定义可以得到以下两个重要的概念:
⑴生产能力主要由设备的数量与设备的生产效率所决定: 式中:FE--设备的制度工作时间; S --设备数量;
T --生产产品的台时定额。
⑵生产能力受到生产条件、产品类别、工作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它是变动的,但又能通过利用或控制它的影响因素来调节生产能力,使它适应生产任务的需要。 调节生产能力的因素分为长、中、短期三类。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主要利用利用中期因素,这包括变动劳力数量、变动工作时间(加班加点)、外包加工以及利用库存调节生产能力等措施。
⑶生产效率对生产能力的影响还表现在学习曲线的现象上。就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在不增加设备和人员的情况下,生产能力仍按一定速率增长的一种规律。这种现象的数学表达式为: Y=Kx-b
式中:Y--生产第x台产品的直接人工工时或成本; K--第一台产品的直接人工工时或成本; b--反映学习率的指数。
因此,若知学习率,就利用上式测算出达到若干产量时的产品工时或成本,从而有助于较可靠地制定生产计划。 ⒊需求变动的生产计划方法
在计划年度内,产品需求呈现出季节形变动时,需调节生产能力使之适应需求变动。不过,利用任何调节生产能力的因素都要花费额外成本。因此,制定需求变动的生产计划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给定的产品需求情况下,如何为各计划周期(季、月)配臵满足需求的生产能力,而又能使调节生产能力所花费的成本总和最少。 适应产品需求变动的计划策略:
⑴跟踪策略 各期的计划产量完全随需求而变化。这种策略的主要措施是增减劳力数量、增加工作时间(加班加点)与利用外包加工。为此,会引起上述三方面的成本增加。 ⑵均匀策略 各期的计划产量保持不变。利用库存来补充或吸收生产能力以适应变动需求的需要,这种策略会引起较高的库存成本。
⑶混合策略 以上两种策略只利用了个别或一部分生产能力调节因素。往往造成较高的成本,将这两种策略结合起来运用,适当地调整各期产量水平又利用一定的库存调节作用来适应变动需求。混合策略可以预期取得总成本最低的效果。
有三种解决这类计划问题的方法:列表计算法、线性规划法和运输问题扩展法。三种方法的目标都是使调节能力的总成本最小。
列表计算法通过计算各方案的有关成本,并比较其结果从中选出总成本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方法简单,但只能从非常有限的几个方案中作出选择,因此不能达到最优。 线性规划法是将计划问题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然后寻找最优解。这种方法能考虑所有的资源约束条件,能保证达到最优解,但计算复杂,一般需借助计算机才能进行。 运输问题扩展法适用于各周期正常班产量水平不发生变化的情况,它能用手算求解,且亦能找到最优解。
区别计划工作的条件与资源情况,选用适当的计划方法。 四、典型例题
1、 某企业在计划期内,用本企业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2000件,成品率90%,每件单价350元,外销95%,5%企业自用。用定货者来料生产的产品销售额5000元,其中,定货者来料价值3500元;外销半成品300件,单价150元,完成对外承作工业性作业价值3000元,其中,工业性作业原材料价值1500元;非工业性作业价值1800元,废品出售每件200元,计算商品产值。(646500元) 2、 已知某企业的生产成本及产品资料如表所示。 固定成本 50000元/年 单价可变成本 2元/台 生产能力 20000台/年 销售价格 7元/台
3、 设某厂目前产量为年产4000件产品,单位产品售价为175元。产品可以全部卖出。工厂的年固定成本为300000元,全部可变成本为360000元。据销售部门测算,若售价降低10%,销量可以增加25%。但由于现有能力所限,增加产量后会增加单件可变成本10%(发生在增加的产量部分)并增加固定成本5%,试决定产量为多少有利?(4257─5000件)
4、 某企业计划的年销售收入2400万元、固定成本920万元、计划利润为280万元。试问该计划方案能否较可靠地保证利润目标?(安全边际率23.3%,一定能保证) 5、 有一个生产A产品的企业,年生产能力为10000台,固定成本300万元,本年度接到国内订货7000台,售价2000元/台,预计将亏损20万元,现有一外商愿以1800元/台订购3000台,试用盈亏分析法做出决策,是否接受此项订货?(V=1600元/台,利润40万元,故接受订货)
6、 某企业承接两台新型导航器的订货。第一台用4000工时,材料成本与设备使用成本为30000元。第二台用3200工时,材料与设备成本为21000元。人工成本为每小时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