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课题)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与传统教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7:36: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从接受者的角度看,具有多重性和交叉性;

从教育的对象看,所有社会成员都是受教育者,而任何一个人又都可能成为教育者。

传统教育在少数民族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其目的是使社会各成员获得本民族在生存和发展中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知识,掌握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各种道德行为规范等,成为本民族所能接纳的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这对个体的社会化具有强大的力量和作用。同时,传统教育对传承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女性在这当中所做出的贡献是突出而独特的。

(四)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相互关系及调适机制

少数民族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不可分割。少数民族传统教育对于现代教育具有借鉴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教育离不开少数民族的传统教育,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教育需要少数民族传统教育来补充、完善。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教育观念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民族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发展现代教育,对传统教育除了继承外,还要发展传统教育中的优秀成分,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提出、创造传统教育中没有的,现代教育又需要的新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制度等,这些都是发展现代教育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其对子女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感以及个性意志品质、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塑造上。因此,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女性的文化素质,探索一条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将有助于少数民族女性在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少数民族女性传统教育的价值及意义

历史上,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基本不能像男子那样接受学校教育,她们更多地在民间接受了传统教育。由于少数民族女性在生产劳动中,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生产活动,因此,她们从小便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生产和传统手工技能,同时还要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她们既是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受教育者,同时也是继承者和教育者。时至今日,传统教育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再生能力,它依然在少数

民族社会内传承、保留和运用,少数民族女性在传统教育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全面、深入地研究女性与传统教育的互动关系,这对探讨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发展的关系,丰富发展现代教育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次,研究女性与传统教育的关系,这对于我们重新审视和发掘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在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她们在未来的少数民族教育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再次,云南少数民族有形或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与女性相关的各种传统技艺正日益受到损害和破坏,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二、研究综述

(一)相关资料研究

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来看,同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与传统教育相关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此期间,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各少数民族地区,为了开展民族工作,曾组织了民族研究方面的学者和民族工作者,对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情况进行了调查,收集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为党和政府制定社会主义民族政策和工作方针,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主改革和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为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民委组织编写了“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其中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书》及《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等均按各单一民族成套出版,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直到今天,其成果仍然是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依据,是民族研究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和反复引述的基础材料。此外,在“八五”至“十五”期间,还先后出版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史丛书》、《云南民族文化大观丛书》、及《云南民族村寨调查丛书》等重点图书。这些丰硕的研究成果,对云南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教育均有涉及,但多数只把传统教育作为教育中的一部分来研究,并且也未单独将女性与传统教育之间的关系、女性在传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进行阐述。尽管如此,这些研究成果却为我们研究少数民族女性与传统教育提供了研究的思路和脉络,其中的很多资料都是有借鉴意义的。

(二)少数民族教育史著作

少数民族教育有其特殊的规律,它是千百年来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因此,认真研究、运用和掌握各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规律,对于全面鉴古观今、深入研究和掌握整个中华民族的教育发展及其规律,具有历史和现实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而中央教科所韩达教授领衔申报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中国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多卷本)的立项及其研究成果的先后出版,无疑填补了中国教育历史的一大空白,这对中国民族教育史研究,乃至整个中国教育史学界都是一大贡献,其中,《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卷四)涵盖了云南的哈尼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等11个民族的教育史,其余一、二、三卷则包括了回族、蒙古族、藏族、彝族、白族、傣族、纳西族、基诺族、壮族、布依族、瑶族等11个民族的教育历史。该书从纵横两个方面,研究和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从古至今的教育发展历程和历史特点。由于云南大多数民族原先无文字,传统教育的历史较长,贯穿于各民族社会发展的始终,故而传统教育是每一个单一民族教育史论述的重点。尽管在论述每一个民族传统教育时,其内容不完全一致,但基本上都从农业生产教育、手工技能教育、婚姻家庭教育、生活知识教育、伦理道德和习俗教育、宗教教育、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来研究传统教育。虽然与女性相关的传统教育在论述时未单独列出,但有的或多或少地论及少数民族女性在传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的甚至在论述家庭生活教育、手工技能教育和语言教育时,把女性接受传统教育的内容、形式及传承方式进行了重点阐述。因此,《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卷一至卷四)都是研究少数民族女性与传统教育的力作,也是本课题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书。

(三)少数民族传统教育专题研究文章

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教育的专篇文章较多,如张元庆的《傣族传统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9年版)一文分为传统的家庭教育(生活常识、恋爱婚姻、生产劳动、学习文化知识、礼节和道德修养、法律和哲学观念)、成丁教育、婚礼教育、传统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四个

部分。文章认为:傣族传统教育的历史非常古老,且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对社会风尚、人生哲学观点、伦理道德、民族性格的形成,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曲木铁西的《试论彝族社会传统教育的形式》(《中国民族教育》2007年第5期)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方面对彝族的传统教育形式进行了介绍;罗明军等的《泸沽湖摩梭人的传统教育》(《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对泸沽湖周边摩梭人的田野调查,论述了泸沽湖周边摩梭人的传统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效果;刘雪道《关于布朗族传统教育方式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

期),介绍了布朗族传统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家庭教育和宗教教育,其传统教育方式

具有文化传承、社会控制和生态保护功能。

另外,还有一些文章专门论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如曲木铁西在《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教育是发展民族地区现代教育的基础》(《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中,首先对什么是少数民族传统教育和少数民族现代教育的概念进

行了界定,从中国少数民族的角度,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少数民族现代教育的发展,不能脱离少数民族传统教育这个基础;朱和双《少数民族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交响变奏曲——以云南贡山小茶腊独龙族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以云南贡山小茶腊独龙族为切入点,对该地区民族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作了深入研究。该文指出:建国50年来,少数民族地区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传统家庭教育逐渐在发生变化。但对于边远的无文字民族来说,虽然现代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传统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仍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现代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其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李怀宇《论景颇族传统教育的变迁与现代教育的发展》(《民族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从传统教育的变迁、现代教育的发展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相互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景颇族现代教育得到较大发展,传统教育的变迁也较以前更深入、更广泛。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在当代景颇族社会中相互影响。上述文章,都是从整体上来论述少数民族传统教育,尽管有的教育内容适用于男女两性,但基本上没有专门探讨少数民族女性传统教育。

(四)与少数民族女性传统教育研究有关的论著和文章

(课题)云南少数民族女性与传统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1mvx9ccj96ehs74cpcu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