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导学案
试一试
1.小白鼠死亡和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白鼠能够正常活着、蜡烛也没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___________或动物__________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3.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__________是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____的原料,而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供给了动物呼吸。
4.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放出气体,立刻_______________,这种气体有助燃作用,由此可推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___。可见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__________。 5.合理密植就是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_____,也不能_____。其道理是充分利用________,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______________,提高产量的措施。在大棚生产中,人们还通过增加棚内____________的浓度,提高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6.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_____,条件是______,场所是___________。 四、当堂检测:
1.在做“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的实验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 A、吸收氧气 B、吸收水 C、吸收二氧化碳 D、吸收碘液
2.在一片稻田里,禾苗在生长期间大部分叶子被虫子吃光了,造成减产的原因是 ( ) A、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少了 B、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少了 C、呼气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少了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少了 3.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 ( ) A.只在白天 B.黑夜无光时 C.只在黑夜 D.有光时 4.下列活动中收到的气体能使快熄灭的卫生香复燃的是 ( ) A.汽车排放的尾气 B.人类呼出的气体 C.焚烧垃圾后的气体 D.阳光下金鱼藻产生的气泡
5.光合作用包括两方面的变化是 ( ) A.氧和二氧化碳的变化 B.无机物的变化和有机物的变化 C.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D.白天的变化和夜晚的变化
6.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 ) A.二氧化碳 B.水 C.高温 D.光
7.根据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措施中,下列哪项与该原理有关( ) A.施肥 B.及时松土 C.适时播种 D.合理密植
8.分析实验结果:金鱼藻的实验中,试管离白炽灯的距离不同,产生的气泡个数也不同,观察数据请分析: 试管与灯的距离cm 每分钟产生 的气泡个数 10 20 30 40 60 25 10 5 (1).光源与金鱼藻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果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你能预测结果吗?
9、图是模仿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注:玻璃罩是密闭的)
(1)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甲中的小白鼠__________,乙中的小白鼠__________________。 (2)在乙中:植物光合作用为小白鼠呼吸提供了 ___ ,同时小白鼠呼吸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也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________。
(3)该实验是否是对照实验?______,如果是,则变量是 。
(4)该实验要想成功应在什么条件下?____________。 10、据图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 ) A.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2)滴加碘液后,在 装置内剪下的叶片会变蓝。说明该植物进行了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先把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A.便于检验叶片内存在淀粉的多少 B.有利于除去叶绿素
C.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D.为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存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