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二线减张手术方式的疗效
博今文化 / 2020-09-10
摘要: 目的:讨论应用鼻内镜下鼻中隔二线减张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办法和疗效。办法:43例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患者与40例常规办法鼻中隔矫正患者停止比拟。结果:二线减张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黏膜损伤率、鼻中隔血肿、鼻中隔摆动、鼻部畸形的发作率较低,鼻中隔摆动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式称心率比拟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在最大水平上保存了鼻中隔支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作,更契合微创准绳。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 二线减张法; 鼻内镜; 矫正术。
鼻中隔偏曲是鼻科的一种常见病,患者常见病症为鼻塞、鼻出血、头痛、头晕、头昏等。从传统的额镜反光源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到今天的鼻内镜下的鼻中隔手术,鼻中隔的手术日臻成熟。韩德民等在 2009 年报道了鼻内镜三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2013 年余洪猛等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的根底上提出了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自 2016 年 3 月~2018 年 4 月我科对 43 例单纯性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二线减张手术方式,取得了称心的效果,并与 2014 年 5 月~2016 年 2 月 40 例采用传统办法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患者停止比拟。
1、 材料与办法。
1.1、 临床材料 。
83 例单纯性鼻中隔偏曲患者均契合鼻中隔偏曲的诊断规范。察看组(A 组):男 25 例,女18例,年龄 16~60岁,均匀 37.5岁。对照组(B 组):男 23例,女 17例,年龄 16.5~62岁,均匀 36.5岁。临床表现:83 位患者都有水平不同的鼻塞,同时伴有头痛、头晕、头昏、鼻出血等病症或这些病症单独存在。一切患者均做鼻窦 CT 扫描确诊。43 例高位偏曲,25 例“C”型偏曲,39 例“S”型偏曲,35 例伴棘突、嵴突。契合鼻中隔手术顺应症。
1.2 、手术办法。
一切 83例患者均采用经口吻管插管全麻。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鼻内镜下鼻中隔的黏膜下切除术。察看组患者给予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详细办法报道如下:①鼻内镜下 1%的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外表收敛麻醉。大局部取偏曲侧切口,鼻前庭皮肤与黏膜接壤处做一凹面向后稍带弧形的“L”型切口,完整切开粘骨膜,剥离子紧贴鼻中隔软骨上下别离鼻中隔粘骨膜,并逐渐向后暴露同侧筛骨垂直板、犁骨,别离至暴露鼻中隔和鼻底接壤处。②减张第二张力线:采用“软骨-骨离断法”,鼻中隔软骨和筛骨垂直板的分离部位采用钝性别离,然后剥离子剥离筛骨垂直板的对侧的黏膜和犁骨对侧的黏骨膜,暴露与中隔软骨衔接处的筛骨垂直板前缘,纵行切除局部(约 2 mm~3mm)筛骨垂直板或有偏曲的筛骨垂直板。③减张第三张力曲线:别离鼻中隔软骨与犁骨对侧的黏骨膜,别离上颌骨鼻嵴,直至鼻底部,程度切除 2mm 宽的犁骨、上颌骨鼻嵴、腭骨鼻嵴。以减张第三张力线。④有棘突、嵴突者完整切除;⑤假如软骨部仍偏曲的在偏曲侧的软骨外表行“软骨划痕法。⑥切口处贯串缝合两针,下鼻甲肥大的采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术后双侧鼻腔填塞
收缩海绵,48~72h 撤出,7d 拆线,1 周后换药,1 月复诊,随访复查 3个月。
1.3、 察看指标 。
对两组患者术后记载鼻腔通气及头痛、头晕、头昏及鼻出血等病症改善状况,术中记载手术时间、出血量,统计术后鼻中隔血肿、中隔穿孔、中隔摆动、鼻部畸形等并发症的发作率。
1.4、 统计学处置。
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停止统计学剖析,计量材料采用{n(%)}表示,各组数据近似正态散布以 x ± s表示;其手术用时、手术中出血量比照用独立样本 t检验。检验水准α= 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三个月随诊。结果显现:两组术后病症改善没有明显差别,疗效比拟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1;察看组手术用时及手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见表 2;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比拟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鼻中隔摆动两组比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
3、 讨论。
鼻中隔偏曲能够惹起鼻塞、鼻出血、头痛等多种病症,鼻中隔偏曲招致鼻内介质保送异常,鼻中隔偏曲与多种鼻部疾病的发作有亲密关系,如鼻窦炎、鼻炎、变应性鼻炎等,较重的鼻中隔偏曲能够是招致鼾症的最大要素。1900 年 Killian首先提出了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该术式切除大局部的鼻中隔软骨,易发作鼻中隔摆动、鼻中隔的穿孔、鼻畸形等术后并发症。随着鼻内镜手术的不时开展,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手术取代了传统额镜下的鼻中隔矫正术。2009 年韩德民等提出了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他根据生物力学规律 提出解除鼻中隔的三条张力线的张力以到达鼻中隔偏曲矫正的目的。2013 年余洪猛等提出“二线减张法”,他以为鼻中隔偏曲的主要产生缘由是偏曲的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的牵拉加上下方上颌骨鼻嵴的压榨招致。从骨的生长发育来看,颅骨的发育完成较早,在额骨、上颌骨、腭骨发育已完成时,鼻中隔的软骨局部还在继续延展生长,由于空间缘由,软骨无法延伸生长而构成扭曲变异,其中主要集中于鼻中隔的软骨和周边的骨质之间的分离部位。鼻中隔软骨和四周骨间的张力解除,弹力恢复,扭曲展平。Cantrell在此理论根底上,对第一张力曲线区域的鼻中隔软骨不予切开,也不别离对侧黏骨膜,对第二及第三张力曲线停止减张修整,这样恢复鼻中隔软骨弹力后到达松解第一张力线的目的。笔者 43 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二线减张法治疗,获得了称心的效果:①鼻内镜下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对鼻中隔软骨做到了最高水平的保存,减少了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鼻外形畸形、鼻中隔摆动的并发症的发作。②这两种术式比拟在疗效上没有统计学差别,但采用二线减张能够减少鼻中隔穿孔、鼻外形畸形等并发症的发作,特别是鼻中隔摆动。并在一定水平上缩短了手术用时,减少了手术中出血量。
总之,鼻内镜下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遵照鼻中隔的生物力学原理及个性化准绳,最大限度的保存了鼻中隔支架,减少了出血和创伤,缩短了手术用时,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值得
我们推行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