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 教材分析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第四章《一次函数》的第4节。本节内容安排了3个课时完成,本节为第1课时.教学任务主要是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本节课注重学生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分析,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阅读能力,通过读取的信息回答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和数学阅读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建立各种知识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函数图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数学阅读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多样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教学难点】
从函数图象正确读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 ◆ 课前准备 ◆ 学生每人准备好草稿纸、铅笔、直尺;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初步探究;第三环节:深入探究;第四环节:反馈练习与知识拓展;第五环节:课时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 复习引入
内容:提问:(1)什么是一次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3)一次函数具有什么性质?
目的:学生回顾一次函数相关知识,温故而知新。 第二环节 初步探究
内容1: 展示实际情境
提供两个问题情境,供老师选用。
实际情境一:某物体沿一个斜坡下滑,它的速度v(米/秒)与其下滑时间t(秒 )的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v与t之间的关系式; (2)下滑3秒时物体的速度是多少?
◆ 教学过程 分析:要求v与t之间的关系式,首先应观察图象,确定函数的类型,然后根据函数的类型设它对应的解析式,再把已知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求出待定系数即可。
实际情境二:假定甲、乙二人在一项赛跑中路程y与时间x 的关系如图所示。
(1)这是一次多少米的赛跑? (2)甲、乙二人谁先到达终点? (3)甲、乙二人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4)求甲、乙二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目的:利用函数图象提供的信息可以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掌握确定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即待定系数法,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确定正比例函数只需一个条件。情景一、二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选取,情景二几个问题有一定的梯度,学生可能更易写出函数关系式。
教学注意事项:学生可能会用图象所反映的实际意义来求函数表达式,如先求出速度,再写表达式,教师应给予肯定,但要注意比较两种方法异同,并突出待定系数法。
内容2:
想一想: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需要几个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呢? 目的:在实践的基础上学生加以归纳总结。这个问题涉及到数学对象的一个本质概念——基本量。由于一次函数有两个基本量k、b,所以需要两个条件来确。 第三环节 深入探究 内容1:
例1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y(厘米)是所挂物体的质量x(千克)的一次函数,一根弹簧不挂物体时长14.5cm;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3kg时,弹簧长16cm。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求所挂物体的质量为4kg时弹簧的长度。
解:设y?kx?b,根据题意,得 14.5=b, ① 16=3k+b,②
将b?14.5代入②,得k?0.5。 所以在弹性限度内,y?0.5x?14.5。
当x?4时,y?0.5?4?14.5?16.5(厘米)。 即物体的质量为4千克时,弹簧长度为16.5厘米。 目的:
引例中设置的是利用函数图象求函数表达式,这个例子选取的是弹簧的一个物理现象,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不同的情景中获取信息求一次函数表达式,进一步体会函数表达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很好的数学模型。这道例题关键在于求一次函数表达式,在求出一般情况后,第二个问题就是求函数值的问题可迎刃而解。
教学注意事项:
学生除了从函数的观点来考虑这个问题之外,还有学生是用推理的方式:挂3千克伸长了1.5厘米,则每千克伸长了0.5厘米,同样可以得到y与x间的关系式。对此,教师应给予肯定,并指出两种方法考虑的角度和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
内容2:
想一想:大家思考一下,在上面的两个题中,有哪些步骤是相同的,你能否总结出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步骤。
求函数表达式的步骤有:1.设一次函数表达式。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有关方程。 3.解方程。
4.把求出的k,b值代回到表达式中即可。
目的:对求一次函数表达式方法的归纳和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指出这种先将表达式中未知系数用字母表示出来,再根据条件求出这个未知系数,这种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 第四环节 反馈练习
内容:
1.如图,直线l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求它的表达式。 2.若一次函数y?2x?b的图象经过A(-1,1),则b? ,
该函数图象经过点B(1, )和点C( ,0)。
3.如图,直线l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填空: (1)b? ,k? ;
(2)当x?30时,y? ;
(3)当y?30时,x? 。
4.已知直线l与直线y??2x平行,且与y轴交于点(0,2),求直线l的表达式。
答案:
1.y??3x
32.b?3,B(1,5),C(?,0)。
23.(1)b?2,k??2 ;
3 (2)?18; (3)?42。 4.y??2x?2。
目的:
四个练习旨在对学生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效果:
四个不同类型的问题由浅入深,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掌握求一次函数的方法。对于问题4,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并教学生要学会画图,利用图象分析问题,体会数形结合方法的重要性。学生若出现解题格式不规范的情况,教师应纠正并给予示范,训练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
第五环节 课时小结
内容:
总结本课知识与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