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藻体为一个错综分枝的管状丝体所交织而成的单细胞体。
D、囊胞中央有一个大液泡,细胞核多而小,叶绿体小盘形,无淀粉核,具有管藻素、管藻黄素两种特有的色素。
E、生殖:只有有性生殖,异配,藻体为二倍体。
F、生活史:二倍体单世代型Hd。
G、分布在中低潮带,低潮线下的岩石或贝壳上。
5、蕨藻属:
A、藻体由假根、匍匐茎和直立枝3部分组成。
B、藻体内充满纵横交错的藻丝。但是无横隔壁,为分枝的管状多核体。 C、叶绿体盘形,有或无淀粉核及淀粉粒。含有蕨藻属。
D、生殖:营养繁殖或有性生殖,以藻体断裂进行营养繁殖,有性生殖为异配。 E、可使用
F、二倍体单世代型
G、分布在低潮带及其一下的岩石、珊瑚礁或泥沙海底上。
6、丝藻属:软丝藻
A、藻体单列丝状体,中上部细胞短筒形,中下部长筒形,藻体一般长约15cm。 B、叶绿体侧生为不完全的环带状,淀粉核1~2个以上。 C、细胞中央有一个细胞核。
D、生殖:无性生殖(产生游孢子:营养细胞—)孢子囊—》游孢子),有性生殖(同配、雌雄异体) E、生活史:同形世代交替 F、生长在高潮带的岩石上。 G、可食用,可药用。
7、礁膜科、属:
A、藻体幼时囊状,后期为膜状体,基部细胞向下延伸出假根丝组成固着器。 B、藻体为单层细胞(圆形、卵圆或长方形)。 C、叶绿体片状细胞内具有单核。
D、生殖:无性生殖:游孢子(具有4条鞭毛)和不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具有2条鞭毛的配子。 E、生活史:异形世代交替。 F、可食用、可药用。
8、石莼科——(3属) 1:石莼属:
A、藻体为二层细胞组成的膜状体,基部细胞延伸出假根丝,在二层细胞间向下延长组成固着器。 B、细胞内含单核,细胞多角形。 C、叶绿体片状,具有淀粉核
D、生殖:无性生殖:除基部细胞外,营养细胞形成孢子囊—》8~16个游孢子—》配 子体; 有性生殖:配子体—》配子—》合子—》孢子体 E、生活史:同形世代交替 F、可食用 G、分布于高、中、低潮带。
2:浒苔属:
A、藻体中空管状,由一层细胞形成单条或分枝。 B、细胞排列规则或不规则,细胞内含单核。 C、叶绿体片状,淀粉核一个或多个。
D、生殖:无性生殖:除基部外,营养细胞—》游孢子囊—》游孢子—》配子体; 有性生殖:异配体或孤雌生殖,配子体—》配子—》合子—》孢子体 。 E、生活史:同形世代交替 F、高中低潮带 分类:
1)浒苔:藻体圆柱形或稍有压扁,分枝较多并能多次分枝,主枝直径大于分枝直径,细胞含有蛋白核1个或偶有2~4个,产于我国南北各地。(切面观在中央)
2)肠浒苔:常为丛生,下部较细,圆筒状,上部较粗,无分枝或基部有少数分枝,细胞含有1个蛋白核偶有2~3个,遍布于南北各地,北方较多。(切面观在外侧)
3)扁浒苔:藻体圆柱形或稍压扁,上部粗大,下部较细,有许多小分枝,基部分枝较密,上部较疏,分枝基部略为溢缩,1个蛋白核,切面观细胞在单层藻体中央,常见于我国黄海,渤海沿岸。
5
4)管浒苔:细长单条,偶尔在基部有小分枝,1个蛋白核,切面观细胞在单层藻体的中央,属于泛亚热带型。 5)曲浒苔:藻体管状,分枝较多,有时较宽,接近于囊状,蛋白核1~7个,多数2~4个,切面观细胞在单层藻体中央或稍外侧,常见于广东省大陆和海南岛沿海一带,属于泛亚热带型。
6)条浒苔:丝状,圆柱形或压扁,分枝较多,分枝与主干直径均为0.5~1mm,含有2~4个蛋白核,切面观在中央,见于浙江,属于泛暖温性。
3:长石莼属:
藻体线性或披针形成倒卵型的长带状,边缘常有波状皱褶或螺旋状扭曲。叶片边缘的两层细胞分离而中空和柄部呈中空亮点则为本种的基本特点,属于泛暖温带性。
9、1)刚毛藻目——科——亚科——属:
A、藻体为分枝的丝状体,细胞长圆筒形
B、细胞壁有三层组成:几丁质,果胶质,纤维素。 C、叶绿体圆盘状,其中各有一个淀粉核,网状。
D、生殖:无性:有营养细胞或一串细胞—》孢子囊—》游孢子—》配子体;有性:同配:配子囊—》配子—》合子—》孢子体
E、生活史:同形世代交替
F、分布于中低潮带岩石或石沼中
2)硬毛藻属:
A、藻体为不分枝的丝状体,细胞长筒或短; B、细胞壁厚硬;
C、叶绿体小盘状,有多个淀粉核,多个细胞核;
D、生殖:无性:具有4条鞭毛的游孢子或厚壁孢子;有性: E、生活史:同形世代交替。
3)根枝藻属:
A、丝状体,长或短筒,一般不分枝;
B、叶绿体侧生网状,多个淀粉核,单或多核;
C、生殖:营养生殖:藻体断折;无性生殖:游孢子、厚壁孢子; D、同形世代交替。
第四章 红藻门 Rhodophyta
一、特征: 1、少数为单细胞或群体,多数为多细胞。
2、由藻丝组成的藻体分为单轴型和多轴型。
多轴型:中央髓部由许多中轴藻丝组成(3~100)由它向各个方向分出分枝侧丝组成皮层。
单轴型:中央髓部由一条中轴藻丝组成,由它向各个方向分出分枝侧丝组成皮层,皮层向外由1~数层小细胞组成表皮层。较进化(分工明细)
3、细胞壁:外层:胶质 内层:纤维素,有些有石灰质、如粉枝藻。
4、色素体:原始为星状,进化为片状、带状、颗粒状。原始种有一个淀粉核,进化种有或无淀粉核。色素:叶绿素a、d,叶黄素、胡萝卜素、藻胆素(藻红蛋白、藻黄蛋白) 5、细胞核:多数为一个
6、生殖:1)分裂生殖:纵列
2)无性繁殖:单孢子(一个孢子囊产生一个孢子)、四分孢子(分列方式:十字型、带型、四面锥
形)、二分、多分孢子(四分孢子的变态)
3)有性生殖:为卵式生殖(雄性:精子囊器 雌性:果胞(低等)果胞枝(高等)
果胞枝:真红藻纲的种类在进行有性生殖时由皮层细胞分裂产生的小枝,由1个或多个细胞组成,其顶端是果胞。 辅助细胞:真红藻纲的一些红藻的特殊的皮层细胞,比周围的细胞大,内充满原生质,有辅助生殖的作用,可产生孢丝。
支持细胞:特殊的皮层细胞,果胞枝的下位细胞,分裂产生果胞枝。
7、生活史:
原红藻纲(具有两个世代)真红藻纲(具三个世代:孢子体、配子体、果孢子体)
果孢子体:是某些红藻的一个藻体世代,寄生在配子体上,凸起或凹入,由产孢丝、果孢子囊、果被组成,又称囊果,成熟时形成囊果孔。
8、光合作用产物:红藻淀粉。溶解性的糖类。
二、分布及经济价值:
1、分布:绝大部分海产 2、价值:可食用、工业用
6
三、分类
1、原红藻纲 Protoflorideae 5个目 常见3个目。
1)紫球藻目:单细胞或群体
2)角毛藻目 :北方沿岸假分枝丝体 3)红毛菜目 :(一)
2、真红藻纲 Florideophyceae (7)8个目 1) 海索面目 Nemaliales 2)柏桉藻目Bonnemaisoniales 3)石花菜目Gelidiales
4)隐丝藻目 Cryptonemiales 5)江蓠目 Gracilariales 6)杉藻目Gigartinales
7)红皮藻目Rhodymeniales 8)仙菜目 Ceramiale 三、两个纲的特征:考区别
1)、原红藻纲和真红藻纲有何区别? 原红藻纲:
1) 单细胞、群体或由单列细胞或多列细胞组成的丝状体、膜状体。 2) 一般无胞间联系(紫菜丝状体除外)。
3) 细胞内有一个星状色素体,有一个淀粉核。 4) 无性生殖产生单孢子。
5) 生活史包括配子体和丝状体二个世代。 2、真红藻纲:
1)藻体多数大型,为多细胞的丝状体,有圆柱形,叶状或壳状,也有钙化类似珊瑚的藻体。 2)有胞间联系。功能是传递信息,作为物质通道,作为支持物质。 3)色素体少数星状,多数带状、盘状。
4)生殖: ①、无性生殖多数产生四分孢子,少数产生单孢子或二分孢子、多分孢子。 ②、有性生殖:卵配。普遍存在,果胞有发达的受精丝
5)生活史:有三种藻体世代:孢子体、配子体和果孢子体。其中果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 四、一些主要的种类:
(一)、红毛菜目 Bangiales 红毛菜科 Bangiaceae 1、红毛菜属 Bangia
1)藻体紫红色,直立丝状体。藻体一般长3-15厘米,基部单列细胞,中上部由多列细胞组成,基部细胞向下延伸为假根状的固着器。 ★
2)细胞内具一个星状色素体,内有一个淀粉核。 3)生殖:无性生殖产生单孢子。
有性生殖:雌雄同体或异体。雄配子体的营养细胞——精子囊器——8--16个精子囊(淡黄色) 。 雌配子体的营养细胞————果胞——果孢子囊————4--8个果孢子。 ★ 4)生活史: 二世代型 5)一般生长在高、中潮带的岩石上。
6)可食用。可与紫菜争夺生长的地盘,是紫菜养殖的敌害。
2、紫菜属 Porphyra
1) 藻体深紫红色或浅黄绿色,圆形、椭圆形、披针形或长卵形的叶状体,基部脐形、楔形、心脏形或半圆形等,基部细胞向下延伸成为假根丝组成固着器。 ★ 2)藻体由单层细胞或双层细胞组成,细胞多角形。 3)色素体星形,具一个淀粉核。
4)生殖:①、无性生殖:产生单孢子。直径14-20μm,任何营养细胞都可形成,增大约1/3,一个单孢子可萌发为一个新的叶状体。
②、有性生殖:由边缘营养细胞形成精子囊器和果胞,精子囊器可形成32、64或128个以上精子囊,灰白色或淡黄色,精子圆形,无鞭毛,直径3-4μm,果胞受精后分裂成含8、16、32或64个果孢子的果孢子囊,深紫红色。★
紫菜中精子囊总数和果孢子总数及它们的排列有一定形式,可供分类研究的依据,以A、B代表表面的两个水平轴,以C代表垂直轴,如:甘紫菜---精子囊:A4B4C4 ; 果孢子 A2B2C2
7
5)生活史:包括叶状体(配子体)阶段和丝状体(孢子体)阶段。
丝状体:附在贝壳或其它含碳酸钙的物质上,幼小细胞的直径2-4μm----5-8μm,细胞由细长而变为纺缍形,不定形。细胞有带形或不规则块状的色素体,细胞间有胞间孔状联系。
膨大藻丝:细胞直径11-16μm,长为宽的2-3倍,后发育至长约等于宽。细胞具星状色素体,含一个淀粉核。成熟时膨大藻丝的横壁溶解成为子囊管,通到贝壳表面。★
紫菜属根据叶状体边缘有无刺状突起分为三组:
①??、 全缘紫菜组:Section edentata 边缘光滑。 ②??、 刺缘紫菜组:Section dentate 边缘有刺状突起。 ③、边缘紫菜组:Section marginata 边缘有缺刻。
A、 条斑紫菜 P. yezoensis Ueda. B.F.Zhang
①、藻体鲜紫红或略带蓝绿色,卵形或长卵形,基部圆形或心脏形,边缘有皱褶,光滑无锯齿,属全缘组。藻体由单层细胞组成,一般长2-70-100cm以上,宽2-15cm以上,厚约35-50μm。 ②、色素体星状,位于中央。 ③、生殖:
无性生殖:产生单孢子、壳孢子。
有性生殖:雌雄同体 精子囊128个,少数64个。排列方式为A4B4C8或A2B4C8;果孢子16个,排列方式为A2B2C4。
④、生活史:二世代型 ⑤、北方习见。
B、坛紫菜 P. haitanensis T.J.Chang et
①、藻体暗紫绿色略带褐色,披针形、亚卵形或长卵形。基部为心脏形,少数圆形或楔形,边缘无皱褶或稍有之,边缘细胞具稀疏的锯齿。属刺缘组。
②、藻体由单层或双层细胞组成,一般长12-28cm以上,栽培种可达2m以上,最长的达4.44m,宽3-8cm以上,厚约65-110μm。
③、色素体单一或具双色素体。 ④、生殖:
无性生殖:产生壳孢子。
有性生殖:一般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两性生殖结构对半分布或以直线或曲线分别集中于一定区域)。 精子囊128或256个。分裂式为:A4B4C8或A4B4C16 ; 果孢子16个,少数32。分裂式为:A2B2C4或A2B4C4 ⑤、生活史:二世代型
⑥、南方以福建多见,较耐干旱,多密生于高潮带的岩礁上。
(二)、石花菜目 Gelidiales 石花菜科 Gelidiaceae 1) 凝花菜属 Gelidiella 2)石花菜属 Gelidium
①、藻体紫红色或淡红黄色,直立丛生或分为直立与匍匐两部分,亚圆柱形或扁压,羽状分枝,分枝对生或互生,各分枝的末端急尖。高0.2~30厘米。★ ②、藻体单轴型。
③、生殖:无性生殖---产生四分孢子,分枝顶端产生长卵形的孢子囊枝,由皮层细胞形成,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
有性生殖—雌雄异体。分枝上端的皮层细胞形成精子囊母细胞-----精子囊;果胞枝由主枝顶端的小枝产生,少数在主枝的顶端形成,小枝的第3或第4行围轴细胞的基部细胞产生果胞,果胞枝1个细胞,下面是一支持细胞。果胞受精后,与支持细胞融合为融合胞---产生产孢丝----末端细胞形成果孢子囊----囊果(两面开孔),凸出于藻体小枝的表面。
④、生活史:果孢子直径一般28-32μm,放出后数小时开始萌发,一侧凸起成萌发管,原生质移入其中,剩下细胞空膜。然后空膜与萌发管之间产生隔膜、萌发体便成为长椭圆形或长卵形的基本细胞。--沿长轴分裂为大小两个细胞,小者在上。大小两个细胞又进行横裂,同时在大细胞一端产生出一个小细胞,其顶端伸出一条假根。1d后,细胞数目增至20-30个,直径达50μm以上,3d后,与假根相反的一端又出现一透明的生长点细胞。5-6d后,生长点又开始分裂,大小两个细胞的界限渐分不清楚,孢子空壳消失。10d后基本细胞长径达100μm,假根数目不断增加,最后形成直立体。
⑤ 、生活于中、低潮带的石沼中,或低潮带下5-30m深的岩石上,喜流急、 透明度高的海区。南北方皆
有。⑥、用于造胶---早期为制取琼胶的主要原料。常见5种: 3) 鸡毛菜属 Pterocladia
鸡毛菜 Pterocladia tenuis Okam. ☆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