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一诊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x2与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两个函数图象上有三个不同的点A(x1,m),B(x2,m),C(x3,m),其中m为常数,令ω=x1+x2+x3,则ω的值为( )
A.1 B.m C.m2 D.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2)3=a6 C.(3a)?(2a)2=6a
B.a2+a2=a4 D.3a﹣a=3
3.如图,已知AB∥CD,DE⊥AF,垂足为E,若∠CAB=50°,则∠D的度数为( )
A.30° B.40° C.50° D.60°
4.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左视图为圆的是( )
A. B. C. D.
5.如图,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其中绝对值最小的数对应的点是 (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6.如图,A、B、C、D四个点均在⊙O上,∠AOD=70°,AO∥DC,则∠B的度数为( )
A.40° B.45° C.50° D.55°
7.已知A(x1,y1),B(x2,y2)两点都在反比例函数y?取值范围是( ) A.k>0
B.k<0
C.k?0
k图象上,当x1?x2?0时,y1?y2 ,则k的xD.k?0
8.将(x+3)2﹣(x﹣1)2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 A.4(2x+2)
B.8x+8
C.8(x+1)
D. 4(x+1)
9.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甲、乙两人在笔直的湖边公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步行24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4分钟,在整个步行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甲出发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 ①甲步行的速度为60米/分; ②乙走完全程用了32分钟; ③乙用16分钟追上甲;
④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还有300米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当x=1时,代数式x3+x+m的值是7,则当x=﹣1时,这个代数式的值是( ) A.7
B.3
C.1
D.﹣7
12.不解方程,判别方程2x2﹣32x=3的根的情况(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一个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无实数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不等式组??3x?7?2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是_____.
2x?9?1?14.分解因式:4a2﹣1=_____.
15.用一条长 60 cm 的绳子围成一个面积为 216cm2的矩形.设矩形的一边长为 x cm,则可列方程为______.
16.从﹣2,﹣1,2,0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作为点的坐标,该点不在第三象限的概率是_____. 17.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1.在边AB上取一点O,使BO=BC,以点O为旋转B、C的对应点分别是点A′、B′、C′、中心,把△ABC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C′(点A、),那么△ABC与△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
18.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AO、AD的中点,若AB=6cm,BC=8cm,则EF=_____cm.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6分)如图,抛物线y??(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
(2)P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点,联结AB、PB,如果∠PBO=∠BAO,求点P的坐标;
(3)将抛物线沿y轴向下平移m个单位,所得新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D,过点D作DE∥x轴交新抛物线于点E,射线EO交新抛物线于点F,如果EO=2OF,求m的值.
12x?bx?c经过点A(﹣2,0),点B(0,4). 2
20.(6分)已知,抛物线y=F.
312
x﹣x+与x轴分别交于A、B两点(A点在B点的左侧),交y轴于点44(1)A点坐标为 ;B点坐标为 ;F点坐标为 ;
(2)如图1,C为第一象限抛物线上一点,连接AC,BF交于点M,若BM=FM,在直线AC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S△ACP=4,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D、E是对称轴右侧第一象限抛物线上的两点,直线AD、AE分别交y轴于M、N两点,若OM?ON=
1,求证:直线DE必经过一定点. 4
21.(6分)如图,分别延长?ABCD的边CD,AB到E,F,使DE?BF,连接EF,分别交AD,BC于G,H,连结CG,AH.求证:CG//AH.
22.(8分)如图,直线y=﹣x+2与反比例函数y?k (k≠0)的图象交于A(a,3),B(3,b)两点,x过点A作AC⊥x轴于点C,过点B作BD⊥x轴于点D.
求a,b的值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若点P在直线y=﹣x+2上,且
S△ACP=S△BDP,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在x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MAB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M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3.(8分)在学校组织的朗诵比赛中,甲、乙两名学生以抽签的方式从3篇不同的文章中抽取一篇参加
比赛,抽签规则是:在3个相同的标签上分别标注字母A、B、C,各代表1篇文章,一名学生随机抽取一个标签后放回,另一名学生再随机抽取.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列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并求甲、乙抽中同一篇文章的概率.
24.(10分)已知x1﹣1x﹣1=1.求代数式(x﹣1)1+x(x﹣4)+(x﹣1)(x+1)的值.
25.(10分)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M是AD的中点,过A点作AE∥BC,CM的延长线与AE相交于点E,与AB相交于点F.
(1)求证:四边形AEBD是平行四边形; (2)如果AC=3AF,求证四边形AEBD是矩形.
26.(12分)已知二次函数y=a(x+m)2的顶点坐标为(﹣1,0),且过点A(﹣2,﹣(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点B(2,﹣2)在这个函数图象上吗?
(3)你能通过左,右平移函数图象,使它过点B吗?若能,请写出平移方案. 27.(12分)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是
的中点,连接AC并延长至点D,使CD=AC,点E
1). 2是OB上一点,且,CE的延长线交DB的延长线于点F,AF交⊙O于点H,连接BH.
求证:BD是⊙O的切线;(2)当OB=2时,求BH的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详解】
令二次函数中y=m.即x2=m,解得x=
或x=
令反比例函数中y=m,即=m,解得x=,将x的三个值相
加得到ω=【点睛】
+()+=.所以本题选择D.
巧妙借助三点纵坐标相同的条件建立起两个函数之间的联系,从而解答. 2.A 【解析】 【分析】
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幂的乘方的性质,积的乘方的性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详解】
A.(a2)3=a2×3=a6,故本选项正确; B.a2+a2=2a2,故本选项错误;
C.(3a)?(2a)2=(3a)?(4a2)=12a1+2=12a3,故本选项错误; D.3a﹣a=2a,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和单项式乘法,理清指数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3.B 【解析】
试题解析:∵AB∥CD,且?CAB?50?, ??ECD?50?, QED?AE, ??CED?90?,∴在RtV CED中,?D?90??50??40?.故选B. 4.A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视图的法则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左视图为从左往右看得到的视图, A.球的左视图是圆, B.圆柱的左视图是长方形, C.圆锥的左视图是等腰三角形, D.圆台的左视图是等腰梯形, 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A. 【点睛】
错因分析 较容易题.失分原因是不会判断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5.B 【解析】
试题分析: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近则说明这个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越小,根据数轴可知本题中点B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最小.故选B. 6.D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
连接OC, ∵AO∥DC,
∴∠ODC=∠AOD=70°, ∵OD=OC,
∴∠ODC=∠OCD=70°, ∴∠COD=40°, ∴∠AOC=110°, ∴∠B=故选D.
考点:1、平行线的性质;2、圆周角定理;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AOC=55°.
7.B 【解析】 【分析】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判断即可. 【详解】
解:∵当x1<x2<0时,y1<y2, ∴在每个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8.C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即可. 【详解】
(x+3)2?(x?1)2=[(x+3)+(x?1)][(x+3)?(x?1)]=4(2x+2)=8(x+1).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 9.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对图中的图形进行判断. 解:图(1)有一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图(2)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它沿这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即不满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不符合题意; 图(3)有二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图(3)有五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图(3)有一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故轴对称图形有4个. 故选C.
考点:轴对称图形.
10.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由图可得,
4=60米/分,故①正确, 甲步行的速度为:240÷
60÷12)=30(分钟)乙走完全程用的时间为:2400÷(16×,故②错误, 乙追上甲用的时间为:16﹣4=12(分钟),故③错误,
60=360米,故④错误, 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距离是:2400﹣(4+3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弄清题意,读懂图象,从中找到必要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当x=1时,代数式故选B. 12.B 【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与根的判别式?有关,
的值是7,所以1+1+m=7,所以m=5,当x=-1时,
=-1-1+5=3,
??b2?4ac?(?32)2?4?2?(?3)?42?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1 【解析】 【分析】
先分别解两个不等式,求出它们的解集,再求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即可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 【详解】
?3x?7?2① 解:??2x?9?1②解①得:x≥﹣
5, 35≤x<1, 3解②得:x<1,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其非负整数解为0、1、2、3、4共1个,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组的解法,先分别解两个不等式,求出它们的解集,再求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是: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解. 14.(2a+1)(2a﹣1) 【解析】 【分析】
有两项,都能写成完全平方数的形式,并且符号相反,可用平方差公式展开. 【详解】
4a2﹣1=(2a+1)(2a﹣1). 故答案为:(2a+1)(2a-1). 【点睛】
此题考查多项式因式分解,根据多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分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5.x(30?x)?216 【解析】 【分析】
根据周长表达出矩形的另一边,再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列出方程.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矩形的周长为60cm, ∴矩形的另一边为:(30?x)cm, ∵面积为 216cm2, ∴x(30?x)?216
故答案为:x(30?x)?216.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 16.
5 6【解析】 【分析】
列举出所有情况,看在第四象限的情况数占总情况数的多少即可. 【详解】 如图:
共有12种情况,在第三象限的情况数有2种, 故不再第三象限的共10种, 不在第三象限的概率为故答案为
105=, 1265. 6【点睛】
本题考查了树状图法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列出树状图求出概率. 17.
144 25【解析】 【分析】
先求得OD,AE,DE的值,再利用S四边形ODEF=S△AOF-S△ADE即可. 【详解】
如图,OA’=OA=4,则OD=
3OA’=3,OD=3 434,AE = 551134144∴S四边形ODEF=S△AOF-S△ADE=×3×4-××=.
225525144. 故答案为25∴AD=1,可得DE=【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角形的旋转,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三角形的旋转. 18.2.1 【解析】 【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根据矩形性质得出∠ABC=90°,BD=AC,BO=OD,求出BD、OD,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求出即可.
【详解】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90°,BD=AC,BO=OD, ∵AB=6cm,BC=8cm,
∴由勾股定理得:BD=AC=62?82=10(cm), ∴DO=1cm,
∵点E、F分别是AO、AD的中点, ∴EF=
1OD=2.1cm, 2故答案为2.1. 【点评】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矩形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应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及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1)y??【解析】 【分析】
(1)将点A、B代入抛物线y??127x?x?4;(2)P(1,); (3)3或5. 2212x?bx?c,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 2(2)对称轴为直线x=1,过点P作PG⊥y轴,垂足为G, 由∠PBO=∠BAO,得tan∠PBO=tan∠BAO,
PGBO?,可求出P的坐标. BGAO12(3)新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x?4?m,由题意可得DE=2,过点F作FH⊥y轴,垂足为H,
2DEEODO2??=,∴FH=1.然后分情况讨论点D在y轴的正半轴上和在∵DE∥FH,EO=2OF,∴
FHOFOH1即
y轴的负半轴上,可求得m的值为3或5. 【详解】
解:(1)∵抛物线经过点A(﹣2,0),点B(0,4)
?b?1??2?2b?c?0∴?, ,解得?c?4c?4??12x?x?4, 212192(2)y??x?x?4???x?1??,
222∴抛物线解析式为y??∴对称轴为直线x=1,过点P作PG⊥y轴,垂足为G, ∵∠PBO=∠BAO,∴tan∠PBO=tan∠BAO, ∴
PGBO?, BGAO12?, BG11∴BG?,
27OG?,
27∴P(1,),
2∴
(3)设新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12x?x?4?m 2则D?0,4?m?,E?2,4?m?,DE=2
过点F作FH⊥y轴,垂足为H,∵DE∥FH,EO=2OF
∴
DEEODO2??=, FHOFOH1∴FH=1.
点D在y轴的正半轴上,则F??1,??5??m?, 2?5, 2DO4?m2??51, ∴OHm?2∴OH?m?∴m=3,
点D在y轴的负半轴上,则F?1,?9??m?, ?2?9, 2DOm?42??91, ∴OHm?2∴OH?m?∴m=5,
∴综上所述m的值为3或5.
【点睛】
本题是二次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综合题目,整体难度不大,但是非常巧妙,学会灵活运用是关键. 20.(1)(1,0),(3,0),(0,(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坐标轴上点的特点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
(2)在直线AC下方轴x上一点,使S△ACH=4,求出点H坐标,再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进而得出点H坐标,最后用过点H平行于直线AC的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联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
3);(2)在直线AC下方的抛物线上不存在点P,使S△ACP=4,见解析;4123x?(k?1)x??m?0,进而得出44DGAG1?,进而求出OM=(a?3),同理a?b=4?4k,ab=3?4m,再由?DAG∽?MAO得出
MOAO41111可得ON=(b?3),再根据OM?ON=(a?3)?(b?3)?,即可得出结论.
4444(3)联立直线DE的解析式与抛物线解析式联立,得出【详解】
(1)针对于抛物线y?令x=0,则y=, ∴F(0,), 令y=0,则
123x?x?, 443434123x?x??0, 44解得,x=1或x=3,
,,0)B(3,0), ∴A(13430),F(0,), (2)由(1)知,B(3,4,0),B(3,0),F(0,); 综上所述:A(1∵BM=FM, ∴M(,),
3328,0), ∵A(1∴直线AC的解析式为:y?33x?, 44?y???联立抛物线解析式得:??y???33x?44,
123x?x?44?x?6?x1?1?2解得:?或?15,
?y1?0?y2?4?∴C(6,15), 4如图1,设H是直线AC下方轴x上一点,AH=a且S△ACH=4,
115a??4, 2432解得:a=,
1547∴H(,0),
15∴
过H作l∥AC, ∴直线l的解析式为y?347x?, 420联立抛物线解析式,解得5x2?35x?62=0, ∴?=49?49.6=?0.6?0,
即:在直线AC下方的抛物线上不存在点P,使SVACP=4;
(3)如图2,过D,E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G,H,
12313a?a?),E(b,b2?b?),直线DE的解析式为y=kx?m, 4444123联立直线DE的解析式与抛物线解析式联立,得x?(k?1)x??m?0,
44设D(a,∴a?b=4?4k,ab=3?4m, ∵DG⊥x轴, ∴DG∥OM, ∴?DAG∽?MAO, ∴
DGAG?, MOAO1(a?1)(a?3)a?1, 即4?OM111∴OM=(a?3),同理可得ON=(b?3)
44111∴OM?ON=(a?3)?(b?3)?,
444∴ab?3(a?b)?5=0, 即3?4m?3(4?4k)?5=0, ∴m??3k?1,
=k(x?3)?1, ∴直线DE的解析式为y=kx?3k?1∴直线DE必经过一定点(3,?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交点的求法,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等方法式解决本题的关键. 21.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已知的条件得出△EGD和△FHB全等,从而得出DG=BH,从而说明AG和CH平行且相等,得出四边形AHCG为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证明:在?ABCD中,AB//CD,AD//CB,AD?CB,
??E??F,?EDG??DCH??FBH,又 DE?BF,?VEGD≌VFHB?AAS?, ?DG?BH,?AG?HC,又QAD//CB,
?四边形AGCH为平行四边形, ?AH//CG.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定理,属于基础题型.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四边形AHCG为平行四边形. 22.(1)y=?【解析】 【分析】
3;(2)P(0,2)或(-3,5);(3)M(?1?n23,0)或(3?n31,0). x(1)利用点在直线上,将点的坐标代入直线解析式中求解即可求出a,b,最后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设出点P坐标,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S△ACP=求解即可得出结论;
(3)设出点M坐标,表示出MA2=(m+1)2+9,MB2=(m?3)2+1,AB2=32,再三种情况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直线y=-x+2与反比例函数y==3,-3+2=b, ∴a=-1,b=-1,
∴A(-1,3),B(3,-1), ∵点A(-1,3)在反比例函数y=∴k=-1×3=-3,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2)设点P(n,-n+2), ∵A(-1,3), ∴C(-1,0), ∵B(3,-1), ∴D(3,0), ∴S△ACP=
11×3×|n+1|,S△BDP=×1×|3?n|,进而建立方程22k(k≠0)的图象交于A(a,3),B(3,b)两点,∴-a+2xk上, x3; x1111AC×|xP?xA|=×3×|n+1|,S△BDP=BD×|xB?xP|=×1×|3?n|, 2222∵S△ACP=S△BDP, ∴
11×3×|n+1|=×1×|3?n|, 22∴n=0或n=?3, ∴P(0,2)或(?3,5); (3)设M(m,0)(m>0), ∵A(?1,3),B(3,?1),
∴MA2=(m+1)2+9,MB2=(m?3)2+1,AB2=(3+1)2+(?1?3)2=32, ∵△MAB是等腰三角形, ∴①当MA=MB时,
∴(m+1)2+9=(m?3)2+1, ∴m=0,(舍)
②当MA=AB时, ∴(m+1)2+9=32,
∴m=?1+23或m=?1?23(舍), ∴M(?1+23,0)
③当MB=AB时,(m?3)2+1=32, ∴m=3+31或m=3?31(舍), ∴M(3+31,0)
即:满足条件的M(?1+23,0)或(3+31,0). 【点睛】
此题是反比例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三角形的面积的求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 23.
1. 3【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甲、乙抽中同一篇文章,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试题解析:解:如图:
所有可能的结果有9种,甲、乙抽中同一篇文章的情况有3种,概率为
31=. 9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24.2. 【解析】 【分析】
将原式化简整理,整体代入即可解题. 【详解】
解:(x﹣1)1+x(x﹣4)+(x﹣1)(x+1) =x1﹣1x+1+x1﹣4x+x1﹣4 =3x1﹣2x﹣3,
∵x1﹣1x﹣1=1
∴原式=3x1﹣2x﹣3=3(x1﹣1x﹣1)=3×1=2.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代数式的化简求值,属于简单题,整体代入是解题关键. 25.(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先判定VAEM≌VDCM,可得AE=CD,再根据AD是△ABC的中线,即可得到AD=CD=BD,依据AEPBD,即可得出四边形AEBD是平行四边形;
(2)先判定VAEF∽VBCF,即可得到AB=3AF,依据AC=3AF,可得AB=AC根据AD是△ABC的中线,可得AD?BC,进而得出四边形AEBD是矩形. 【详解】
证明:(1)QM是AD的中点,
?AM=DM,
QAE∥BC,
??AEM=?DCM,
又Q?AME=?DMC,
?VAEM≌VDCM, ?AE=CD,
又QAD是△ABC的中线,
?AD=CD=BD,
又QAE∥BD,
?四边形AEBD是平行四边形;
(2)QAE∥BC,
?VAEF∽VBCF,
∴
AFAE1??,即BF=2AF, BFBC2?AB=3AF,
又QAC=3AF,
?AB=AC,
又QAD是△ABC的中线,
?AD?BC,
又Q四边形AEBD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EBD是矩形.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6.(1)y=﹣
1(x+1)1;(1)点B(1,﹣1)不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或2平移5个单位函数,即可过点B; 【解析】 【分析】
(1)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代入B(1,-1)即可判断; (3)根据题意设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详解】
解:(1)∵二次函数y=a(x+m)1的顶点坐标为(﹣1,0), ∴m=1,
∴二次函数y=a(x+1)1,
1(x+1+m)1,代入B的坐标,求得m的植即可. 211)代入得a=﹣, 221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1.
219(1)把x=1代入y=﹣(x+1)1得y=﹣≠﹣1,
22把点A(﹣1,﹣
所以,点B(1,﹣1)不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3)根据题意设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把B(1,﹣1)代入得﹣1=﹣解得m=﹣1或﹣5,
所以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或平移5个单位函数,即可过点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图象与几何变换.
1(x+1+m)1, 21(1+1+m)1, 227.(1)证明见解析;(2)BH=. 【解析】 【分析】
(1)先判断出∠AOC=90°,再判断出OC∥BD,即可得出结论;
(2)先利用相似三角形求出BF,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F,最后利用面积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连接OC,
∵AB是⊙O的直径,点C是∴∠AOC=90°, ∵OA=OB,CD=AC, ∴OC是△ABD是中位线, ∴OC∥BD,
∴∠ABD=∠AOC=90°, ∴AB⊥BD, ∵点B在⊙O上, ∴BD是⊙O的切线; (2)由(1)知,OC∥BD, ∴△OCE∽△BFE, ∴
,
的中点,
∵OB=2,
∴OC=OB=2,AB=4,
,
∴,
∴BF=3,
在Rt△ABF中,∠ABF=90°,根据勾股定理得,AF=5,
∵S△ABF=AB?BF=AF?BH, ∴AB?BF=AF?BH, ∴4×3=5BH, ∴BH=.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出BF=3是解本题的关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