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社会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冲突及
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冲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目标、价值观、资源多寡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某种对立、分歧和相互干扰的一种关系紧张状态,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对立互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冲突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往往将冲突视为不和谐的产物,在分析这些现象时强化了冲突的负面性,遮蔽了冲突的建设价值,这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发挥。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冲突的正向功能,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冲突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价值观相对主义和多元化导致价值观冲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根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化的社会实践过程,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受到一个社会所主导的价值观影响,代表了一定时代统治阶级的利益,坚持和捍卫一定社会的主导价值观。与此相对应的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于转型期,各种价值观念互相交融和激荡,建立于传统社会基础上的主流价值观受到巨大挑战,其统摄力逐渐被削弱,然而新的价值观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从整体上来看,社会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互动化、不确定化等特点,每个人心中的价值标准可能是多样的,价值观评价方法和评价基础也是多样的。校园作为和社会充满互动关系的教育实体,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广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价值引领功能不断地被弱化,面对急剧变化的教育实践形势,思想政治教育未能与时俱进,从而引发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之间的价值观冲突。
2.主客体双方文化背景差异诱发文化冲突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传递的活动,更是一个师生文化交流、文化适应的互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冲突主要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思想境界、文化背景、信息来源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双方的思想对立和行为对抗。主要表现在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冲突,主文化就是一个社会所提倡的、全体成员所认同且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主要是指社会当中的主流文化,它强调和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代表了社会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前进方向,属于带有强烈的理性色彩的成人文化。亚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不占统治地位的支流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文化,指一个社会的某些群体中存在的不同于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学生尚处于社会化的初期过程,一方面他们选择、学习和吸收成人主流文化的某些成分,另一方面也受到大众文化或草根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师生双方的接触和交流当中,难免会出现教师所代表的主流文化与学生所代表的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
3.重政治灌输轻感情体验引发情感冲突
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学校教育相比,有着独特的内涵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充分的心理情感基础,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情感力量,情感教育理应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情感内涵的缺失易引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冲突。情感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立场和出发点的差异,教育者的出发点主要是基于人的社会属性,引导社会成员从社会性需要的角度出发,在教育目标定位、教育内容的选择上都依循社会的价值期待;而受教育者每个人都是一个具有独特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情感背景的特殊个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情感特征和期待,其更多地从人的自然属性方面出发,基于自我对于客观外界事物的评价获得一种肯定性或否定性的主观态度和心理体验,从而形成个体的情感体验。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过分侧重和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灌输功能,而忽略了教育中的情感基础,这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