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②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③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脆如银铃”指声音清脆悦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 C、声音的强弱叫响度,我们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将手机调为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对声音的考查较为全面,要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及声音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的热点,属于易错题目。
2.【分析】题干表明:该木材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和隔热防火等优点。 A、隔热,说明该木材导热性差;
B、高强,说明该木块不容易变形,硬度大; C、耐腐蚀,说明了该材料耐腐蚀性好;
D、轻质表示相同的体积下该木材质量比较小,所以该物质密度比较小; 【解答】解:A、隔热,说明该木材导热性差;故A正确。 B、高强,说明该木块不容易变形,硬度大;故B正确。 C、耐腐蚀,说明了该材料耐腐蚀性好;故C正确。
D、轻质表示相同的体积下该木材质量比较小,所以该物质密度比较小;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这个题目学生若能从题干抓取信息,就能轻松解答。
3.【分析】(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是电磁感应,如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发电机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9页(共22页)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如电动机和扬声器等。电动机工作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只改变一者,导体运动方向改变,同时改变两者导体运动方向不变。
【解答】解:A、如图,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上受力而运动,是电动机原理图,故A错误。 B、电动机工作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上受力而运动。故C正确。
D、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同时改变两者导体运动方向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图重要的区别在于电动机有电源,发电机没有电源。 4.【分析】①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组成物质的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总动能越大;内能是所有分子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离开了热传递,就没有热量这个概念;
②汽油机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属做功使物体的内能改变; ③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答】解: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温度为0℃的冰块也有内能,故A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热量,故B错误;
C、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燃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C正确;
D、用手快速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铁丝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及改变内能的方法。内能是状态量,热量是过程量,内能的改变可通过做功或热传递来实现。
5.【分析】(1)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加上科学的推力得出的;无法通过实验验证。 (3)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4)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10页(共22页)
【解答】解:A、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 B、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加上科学的推力得出的;无法通过实验验证。故B错误; C、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即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故C错误;
D、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静止在地面上的“歼﹣20”战机,受平衡力(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深入理解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间的关系、明确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理解惯性概念;可解答此题。
6.【分析】对于故障问题,可以进行假设选项正确,然后进行推断,推出的结论和题干相符,假设正确,否则假设错误。 【解答】解:
由图知,两个灯泡是并联的,电流表测量L1的电流,电压表测量L2的电压,也就是测量整个电路的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
根据题意可知,原来L1、L2两灯均正常发光,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过一会儿,其中一只灯泡突然熄灭,两个电表示数均不变;
AB、如果L1短路或L2短路,整个电路都会短路,电源会被烧坏,电压表的示数减小为0,故AB都错误。
C、如果L1断路,电流表会没有示数,不符合题意,所以假设错误,故C错误。 D、如果L2断路,L2不发光,L1的支路没有问题,L1仍然发光,电流表示数不变,此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其示数也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对于故障问题,根据电流表有无示数判断电路是通路还是断路,电流表有示数电路是通路,电流表无示数是断路,然后通过电压表来判断电路故障的具体情况。 7.【分析】判断物态变化现象,我们首先要清楚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态变化中是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从而确定是什么物态变化。 【解答】解:
A、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衣柜里樟脑丸的不断减少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C正确;
第11页(共22页)
D、潮湿的衣服放在通风处能使蒸发变快,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几种物态变化现象的理解,以及对蒸发影响因素的认识,属热学基础题,难度不大。
8.【分析】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用电器互不影响; 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用导线将用电器两端直接连接,会造成用电器短路,其中无电流通过。
【解答】解:由图知,闭合两只开关,定值电阻R2被短路,滑动变阻器R1与灯泡L并联,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A2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上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增大。
A、由于并联电路各支路用电器工作过程互不影响,所以滑片滑动时,灯泡亮度不变。故A正确;
B、由于R2被短路,所以两端电压为0.故B错误;
C、灯泡电阻不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增大,所以总电阻增大;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总电阻增大,由I=知,干路电流减小,即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故C错误; D、电流表A2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由于灯泡电阻和两端电压不变,所以通过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动态电路的分析,熟悉串并联电路特点,正确判断电路连接关系及滑片移动引起的电路电阻的变化,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分析】(1)根据甲图可求得速度,由图象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确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阶段,并读出速度大小,由此可知两次水平推力的关系;最后利用P==
=Fv可知其功率关系。
【解答】解:由图象甲可知,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甲===2m/s;
由v﹣t图象乙可知,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乙=4m/s;
因为两次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推力都等于摩擦力,摩擦力没变,故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F2;
第12页(共22页)
相关推荐: